【新教材核心素养】3.1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3.1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4:1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教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分布及利用问题,培养综合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认识我国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和特点,形成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探究活动等,提高读图分析和地理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围绕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利用与保护展开。通过图文资料、探究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教材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生活感知,但对其系统的地理知识了解较少。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有趣的导入和多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深入理解知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土地资源的概念、不同利用类型,以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类型多样、分布不均、生产能力区域差异大的特征。 2.了解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分布,以及耕地资源稀缺的表现(占比小、人均少、质量不高等)。 3.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2.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难点: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在2025年,一则有关宅基地的新文件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新闻中提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同时鼓励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住房资源。老师展示相关视频剪辑 ,提问:“同学们,宅基地是土地资源的一种,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国家要对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做出这样的规定呢?这背后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怎样的现状和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学习。”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究的欲望,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借助2025年热点的宅基地新文件新闻导入,贴近现实生活,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新闻事件出发,思考背后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地理知识,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 一、土地资源与我们 1.土地资源的概念 ①展示教材中“土地资源与我们”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土地资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2.土地资源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组织探究活动“认识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首先展图片(玉米地、在草原上放牧、森林、修路、采矿、工人建造房屋),然后提问:“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大家来说说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再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3.土地资源的类型 ①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图景”(水田、旱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②提问:“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地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吗?” 二、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1.总量与人均占有量 ①展示图片:展示“中国与部分国家土地总面积比较”“中国与部分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2020年)”图。 ②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土地面积与人均土地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状况?” 2.利用类型多样及比重 ①展示图片: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2022年)”图。 ②提问:“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3.土地资源的分布 ①展示地图:展示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组织读图活动。 ②提问:“请同学们先从地图中分析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然后结合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集中分布区。” ③追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我国地形分布、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及降水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集中分布区的地形类型是什么?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集中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4.土地生产能力区域差异 结合前面的分布知识,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区域差异。提问:“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地区、青藏高原的土地生产能力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5.耕地资源的稀缺性 ①合作探究:组织探究活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展示“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2020年)”和图3.8“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2020年)”。 任务一:“比较中国、美国、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的大小。 任务二:比较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结合这些图表,说说我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展示地图:图“土地资源的退化图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污染、乱占耕地),以及拓展阅读“我国的耕地污染”内容,提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表格列出我国土地问题的解决措施。 3.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①合作探究:组织探究活动“认识珍惜和保护耕地的紧迫性”。展示“中国耕地面积变化”和“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 任务一:我国耕地面积有怎样的变化情况? 任务二:结合实际,谈谈城镇规模扩大对耕地质量的不良影响。” ②然后讲解我国为保护土地资源采取的措施,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实行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 阅读教材,找出土地资源的概念并回答。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看法。例如,衣服的原料棉花种植在土地上;食物来自土地种植的农作物或养殖的牲畜;居住的房屋建在土地上;出行的道路修建在土地上。生产活动方面,工厂建在土地上,农业生产依赖土地等。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土地的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以及耕地分为水田、旱地,建设用地分为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观察图表,分析得出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观察饼状图,得出我国土地类型多样,林地、草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的结论。 仔细读图,分组讨论后回答。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降水量在800mm的季风区内;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非季风区内,主要的地形为高原和山地。 思考并回答,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能力高;西北内陆地区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缺乏,土地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海拔高,气温低,土地生产能力较低。 分组分析图表,得出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美国次之,中国最小;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大,美国次之,中国最小。我国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小,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9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耕地总体质量不高,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欠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且开发难度大,所以耕地资源十分稀缺。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回答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原因包括植被被破坏,过度放牧,工矿企业“三废”排放、农业生产中污水排放,城市建设等。 根据原因说出针对性措施 分析图表,得出我国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城镇规模扩大可能导致耕地被占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然后学习我国的土地保护措施。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土地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认识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系列读图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在分布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土地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和图表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图表分析能力。 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地理问题的原因去思考解决措施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图表分析,让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紧迫性和具体措施,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环节三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 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一、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二、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林地、草地比重大) 3.分布不均 ①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盆地、低缓丘陵 ②林地: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 ③草地:西部、北部年降水量<400mm地区 4.生产能力区域差异大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污染、耕地减少等 2.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放牧、污水和废气达标再排放、禁止乱占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保护。 3.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作业设计 A类作业 分层作业 B类作业 理解记忆:土地利用类型、各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及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的探究活动和读图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但在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