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主题学习 增强国家海洋权益意识(教学设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主题学习 增强国家海洋权益意识(教学设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4:1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主题学习《增强国家海洋权益意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教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理解海洋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的关系,树立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的观念。 综合思维:综合运用地理、法律等知识,分析不同海域海洋权益的差异,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清晰认知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区域的范围与权益,强化对我国海洋疆域的认识。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如绘制海洋权益范围示意图、参与知识竞赛等,提升地理实践操作与知识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章节的拓展,聚焦海洋权益,从知识层面,介绍海洋权益范围、我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等;从价值层面,强调增强海洋权益意识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教材通过图文、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是培养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海洋观念的重要载体,也为后续学习海洋资源开发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疆域、行政区划等有初步认知,但对海洋权益这一相对抽象、专业的内容了解较少。他们好奇心强、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高,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教学中需结合直观案例、多样活动,激发兴趣,引导深入思考 。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描述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洋区域的范围,说出其差异。 2. 结合相关法律,阐述我国在不同海域享有的海洋权益,理解海洋权益的内涵。 3. 积极参与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活动,增强海洋权益意识。
重难点 重点: 1. 不同海洋区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的范围与权益差异。 2. 我国在不同海域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及维护意义。 难点: 1.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海洋权益问题,如从道德与法治视角论证我国海洋权益的合理性。 2. 将海洋权益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效参与维护海洋权益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我国如我国海军巡航视频,播放后提问:“同学们,观看视频中的海军巡舰力量,感受到海洋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那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海洋上有哪些权益需要维护吗?” 观看视频,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分享对海洋权益的初步印象。 通过直观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海洋权益的思考,快速切入主题。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 一、国家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 ① 展示“国家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示意”图。 提问:“同学们,观察地图,看看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的范围有什么特点?”并总结在表格中。 ②结合地图,详细讲解内水(如我国渤海等)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等知识。 ③拓展:播放视频《领海基线的确定》,介绍领海基线的确定方式(如正常基线、直线基线)。 ④组织小组讨论:“对比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从范围、权益等角度,说说它们的区别”,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引导。 二、我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 ①阅读课文内容,说出我国海洋权益的依据。 ②呈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相关法律条文摘要,提问:“从这些法律中,大家能梳理出我国在不同海域(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大陆架)有哪些海洋权益吗?”③结合教材表1.2,详细解读我国在各海域的权益,如内水和领海享完全、排他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享资源开发等主权权利,公海享航行、捕鱼等自由及管辖权。 ④开展“案例分析”活动,展示1988年我国南沙赤瓜礁3.14海战,提问:“从案例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维护海洋权益 ①播放“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内容(海洋强国: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② 组织“维护海洋权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将学生分组,围绕“我国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海洋权益”等问题设置竞赛题目(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宽度咋规定的”),引导小组竞赛答题,过程中适时点评、补充知识。 ③展示“维护海洋权益的方式”相关图文,提问:“除了法律手段,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增强海洋权益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的方式?结合生活,说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观察地图,倾听教师讲解,标记不同海洋区域范围。 参与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内容,分析领海与专属经济区在范围(领海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权益(领海享完全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主要是资源开发等主权权利 )等方面的差异,尝试总结发言。 阅读法律条文与教材内容,梳理不同海域我国享有的海洋权益,列表整理。 倾听教师解读,补充完善对海洋权益的理解,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结合案例,阐述维护海洋权益对保障国家主权、资源安全、经济发展等的意义。 观看视频,了解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内容 参与知识竞赛,小组合作讨论答题,在竞赛中强化对海洋权益相关法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观察图文,思考并发言,如提出加强校园海洋权益宣传、参与海洋环保实践、向家人朋友宣传海洋知识等方式,分享自己能为维护海洋权益做的具体行动(如绘制海洋权益宣传海报、参与海洋科普活动)。 通过地图直观教学、拓展知识,让学生清晰认知海洋权益范围;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分析能力,深入理解概念差异。 借助法律条文、案例,让学生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法律依据与内涵,培养综合思维与家国情怀,理解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知识竞赛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强化知识掌握;讨论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提升地理实践力与社会责任感。
环节三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 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一、海洋权益范围 1.内水: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 2.领海: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 3.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 二、我国海洋权益依据与内容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 2.内容: ①内水和领海(完全排他管辖); ②专属经济区(资源开发等主权); ③公海(有航行等自由及管辖权)。 三、维护海洋权益举措 1.加强宣传教育 2.设施建设 3.发展海洋科技 4.参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从认知海洋权益范围、不同海域权益,历史视角分析,宣传、绘图、实践参与,体现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践创新能力等维度评价(优秀、良好、一般 ) 。
作业设计 A类作业 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在行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300 - 500字 ),可结合调研、宣传设想等内容。 B类作业 理解记忆:我国不同海域的范围与权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形式多样,通过视频导入、图片分析、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与度。而且注重多学科融合,结合法律的分析我国的海洋权益,培养综合思维,强化家国情怀。另外强调实践活动,将知识与行动衔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与社会责任感。 但是部分学生在多学科知识融合分析时,仍存在思路不清问题,后续可设置更具体的引导问题,搭建思维支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