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数字公民
课名 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1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了解数字公民的基本涵义;2.掌握数字公民的在线行为规范。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结合教材中所呈现的情景,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习者理解“公民”、“数字公民”的涵义及要求;再进一步引导学习者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了解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及其重要意义。通过项目探究引导学习者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拓展对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的认识;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分析具体公约内容,帮助学习者了解、掌握在何种情境下做出怎样的反应,以便学习者能基于在线行为规范自如应对在线生活中遇到各种新情境。3. 通过操作练习引导学习者在网络世界中要换位思考,遵守在线行为规范。在学习者掌握了在线行为规范后,通过制作正反面在线行为案例清单帮助学习者去辨别数字世界在线行为中的美丑善恶。通过扩展阅读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对于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共情,促使学习者在日常在线生活中去践行和落实。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呈现的情境,引导学习者联系现实生活并换位思考,进一步讨论情境中人物的行为;聚焦“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引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公民”、“数字公民”以及“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建议教师结合实例(如以教师自身或者学习者为例)先阐释、分析“公民”的概念,引导学习者理解公民的涵义和要素条件;在学习者理解了“公民”的涵义和概念后,教师进一步迁移至“数字公民”,继续结合实例阐述“数字公民”的涵义和相应的要求;最后教师带领学习者认识“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对于“公民”知识内容,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来阐释“公民”的涵义和相应的要求与条件,使该概念对于学习者来说能更加通俗易懂,以便学习者能进一步理解“数字公民”。对于“数字公民”知识内容,要通过具体实例体现和强调出“数字”公民,即公民如何使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何种活动来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阐释数字世界对“数字公民”的要求,即需要具备的素养和准则,并引出“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3)对于“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知识内容,要通过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例来阐释课本中所列出的行为规范,使抽象的条款更为具体生动。与此同时,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去讨论各项行为规范条款在某个具体的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使学习者切实意识到在线行为规范对于数字公民在数字世界中交流的重要性及意义。在“项目探究”方面,教师应引导学习者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分别在网络上搜索两个提到的公约,并在班内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习者去分析理解其中较为抽象的难理解的条约。在初步了解了公约的内容后,学习者独立完成六个“网络情境”下的题目,完成后相互讨论,并由教师点评并核实更正答案,促使学习者加深对“网络文明公约”在现实生活具体案例里的应用情况的理解。在“操作练习”方面,教师先引导学习者基于两个网络文明公约内容,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完成第一个任务。学习者完成后由老师带领核对答案,若存在歧义,可进行一定的讨论。对于第二个任务,教师鼓励学习者进行小组合作,分工查找正面与反面案例并共享查找到的信息;查找完成后,教师可先示范如何制作案例清单,再鼓励学习者单独完成清单制作。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项目探究 网络文明公约践行探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补充内容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良好榜样,不违反行为准则。《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善恶美丑知明辨,诚信友好永传承。传播中国好故事,抒写青春爱国情。个人信息防泄露,谣言蜚语莫轻听。适度上网防沉迷,饭圈乱象请绕行。远离污秽不炫富,谨防诈骗常提醒。与人为善拒网暴,守好底线不欺凌。线上新知勤学习,数字素养常提升。网络安全靠你我,共筑清朗好环境。
补充知识来源(提供网站链接或按参考文献格式提供) 网站链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_360百科 () ( https: / / baike. / doc / 5378801-5615014.html )Cpc..cn/n1/2023/0718/c164113-40038449.html
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使用软件、硬件) 项目探究 网络文明公约践行探讨“搜索《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操作练习 “ 2. 制作在线行为的正面与反面案例与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案例清单。”
软件名称(最好提供开源软件) 学校机房PC端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如谷歌浏览器,Edge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火狐浏览器,360浏览器。学校机房电脑自带Microsoft中的Word进行制作。
基本功能说明 帮助学习者在网上查找到两个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和相关的介绍信息。学习者在线行为正反面案例也需要通过浏览器查找到。帮助学习者完成在线行为正反面案例清单的制作。
硬件名称(选择性价比高、中小学能用得起的) 无
基本功能说明 无
四、项目探究解答参考
探究项目:网络文明公约践行探讨 网络情境一:B (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不浏览不良信息。)学校课程、科学文化网络情境二:C (首先在网络上遭受到侮辱谩骂时,我们可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但不能以不礼貌的语言进行回复,不然会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告诉父母和老师,在他们的引导下妥善处理解决这个问题。)既要真诚友好,又要谨慎防范,要有自我防护意识网络情境三:C (网络文明公约中提到“个人信息防泄漏”;个人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都属于个人隐私信息,隐私信息一旦泄露了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不能随意透露或公开个人的隐私信息。)网络情境四:C (网络公约里提到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如果必须要见网友,必须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前往才有安全保障。)网络情境五:B、C (三项都不符合网络文明公约中的要求,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网络情境六:C (A、B、D选项都太过绝对;网络世界虽是虚拟的,但并不完全是不可靠的,网络世界中收藏了海量人类智慧、研究成果,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资源库,因此B选项不恰当;人们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因此A、D选项不恰当。)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上网容易诱发眼病(青光眼),对手指、上肢、体形乃至于肌肉骨骼系统(腰、颈、肩、肘、腕)等造成劳损;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闭等影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上述选择理由以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固定,言之成理即可。
五、操作练习答案
知识检测(根据图文提示,思考别人的感受) 伤心伤心开心开心伤心
二、技能操练 参考:学习者通过网络搜索查找在线行为的正面与反面案例,将其总结至电脑自带的Microsoft中的Word里,并将其制作为图文并茂的清单形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