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3 10:54:07

文档简介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1-4 题。 (共 8 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 冒出淡淡 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 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d ù 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 的房顶袅袅升起 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 在炊烟里的那个小村落, 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 这烟就像这越发落m ò 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 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 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 餐应可寄前庄 ”,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 ” · · · · · · 炊烟就是人,就是 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轻笼 lóng 河畔 bàn 度 寞
B.轻笼 lǒng 河畔 pàn 镀 没
C.轻笼 lǒng 河畔 pàn 镀 寞
D.轻笼 lóng 河畔 bàn 度 没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错落有致 缭绕 升腾 B.长短不一 缠绕 奔腾
C.长短不一 缠绕 升腾 D.错落有致 缭绕 奔腾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该语段时 遗漏了,请问放在语段中①②③④哪一处最合适?(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含“烟 ”的诗句与语段中的画线句意境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5.古诗文默写。(7 分)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喜欢借诗文来抒情言志,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名句佳言。李白在《行 路难》 (其一 )中高唱“(1)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他的豪迈气概;范 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书写“(2) ,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达了他忧国忧民 的无私情怀;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轻吟“春蚕到死丝方尽,(3) ”, 用比喻和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下 “(4) ,(5) ”, 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乐观 的精神;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诵“(6) ,(7) ”, 表达了 他对天下离人的祝愿。 这句句诗文,情深志高,诠释着一代代文人墨客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情怀。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王安石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柳宗元、 曾巩。
B.“ 阴阳 ”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 山北水南谓之阳,山南水北谓之阴 ”。
C.秋天的别称:三秋、金天、素秋、商秋、西陆。
D.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同为边塞诗派诗的宗主。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豆蔻 , 豆蔻是 一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 。 后来称女子十三 四 岁的年 纪为豆蔻年华。
B.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滋 , 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 古人以此比 日暮 ,后比喻人的壮年。
C.莼 鲈 之 脍 , 指 家 乡风 味 , 后来 的人将 思念家 乡 、 弃 官 归 隐称为 莼鲈之 思。
D.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 ”“壮夫不为也 ”。后来比 喻 微 不 足 道 的 技术 , 多指文学技巧。
二 、 阅读( 41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1 分)
【甲】黄溪夜泊①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乙】峡州至喜亭记②(节选) 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 顷刻数百里,不及顾。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夷陵为州,当峡 口,江出峡始温 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 以为更生。
虞部郎中朱公③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 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
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 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④ , 《诗》所谓“恺悌⑤君子 ” 者矣。 自公之来,岁数大丰,民皆有余,修馆于途, 以惠客商,吏民赞之。故凡公之佐吏,相谋, 属余以记之。
【丙】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①此诗是欧阳修被贬夷陵途中所作。②此文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任县令时所作。夷陵 山清水秀,空闲的时候,欧阳修会游览山水。③朱公:朱庆基,时任峡州知州。④乐易:快乐的生 活。⑤恺悌(kǎi tì) :和乐亲善,平易近人。
8.请借助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字。 (2 分)
方法 文言字词 提示 释义
查阅字典 江出峡始温为平流 ①开始 ②起初 ③才 (填序号)
前后文推断 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 易 这句话中的“去 ”是离开、 远离的意思。
9.将【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初三语文 第 1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2 页(共 6 页)
10.【乙】文中朱公的“喜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内容简要回答。(4 分)
11.欧阳修与朱公在京城相识,后又同到夷陵为官,是至交好友。请你结合【甲】【乙】【丙】的 内容探究欧阳修和朱公能够成为知己的原因。(3分)
(二) 阅读文本 ,完成 12—15 题 。 ( 16 分)
守望
原上秋
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 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 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 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 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 能拥抱。
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 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 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 斑驳的玻璃窗,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 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 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 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 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 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 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排作 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 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 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 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 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 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 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 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 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 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12.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 ”一分为二,引发了“他 ”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
“陵园地块的变动 ”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 分)
地块变动情况 “他 ”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没有划开时 行为:时常过来,绕墙走,从家中看 心理:平静
开始建公园时 行为:① 心理:②
公园建成后 行为:③ 心理:④
13.“他 ”是一个怎样的人? “孙子 ”的言行对“他 ”有怎样的影响?(4 分)
14.结合小说内容,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 分)
15.下列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4 分)
A.小说反复写“他 ”的“来 ”与“坐 ”,体现了“他 ”执着守望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B.小说写“他 ”把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体现了“他 ”的内疚心理和“他 ”对战斗岁月 的难以忘怀,点明了“他 ”守望的原因。
C.结尾句的含义是:活着的人们在守望英烈;英烈在守望活着的人们,守望人们的幸福生活。
D.标题“守望 ”点明了人物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守望的痛苦和绝望。
(三) 阅读文本 ,完成 16—19 题 。 ( 9 分)
材料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 ” · · · · · ·这 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 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 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文 献记载,我国特有的24 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 ”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 候为节(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作“候 应 ”。72 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 ”。
(摘编自《漫话物候》,有删改)
材料二: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 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 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 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初三语文 第 3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4 页(共 6 页)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三:
①掌握和预报农时的方法,除物候法外,还有节气法和农业气象预报法。下面不妨把它 们作些对比,看看物候预报农时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②以节气定农时方法在民间较流行,有很多这方面的农谚:对于小麦播种,北京地区是“白 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华北南部是“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 ”,安徽、 江苏是“寒露蚕豆霜降麦 ”,浙江则是“立冬种麦正当时 ”。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它绕太阳公转 轨道上的位置定下来的,不同地区和年份,节气几乎是同一日期。太阳高度也是随节气而变化 的,所以节气能反映气候的多年平均状况,并且便于记忆。
③但各地的气候是不同的,节气不能反映这种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地方, 气候还会有年际 变化,节气定的农时也不能反映这种变化,早的年份会浪费一部分热量,季节晚的年份又会遭受 冻害。尤其是气候异常的年份,按节气播种不免要吃亏。例如,北京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按节气 是“秋分种麦正当时 ”,但据 1963 年秋季京郊 259 块样板田分期播种的试验结果,均以白露播种 的产量最高,秋分播种的减产 10% , 白露以前或秋分以后播种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所以按节 气定的农时缺乏灵活性。
④按农业气象指标定的农时有一定灵活性,但较复杂,群众不易掌握。例如, 以气温稳定通 过 12℃作为水稻适播期指标,秋季以日平均气温降至 14-17℃作为冬小麦适播期指标。这些指标 反映了各年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作物对气候的要求,因此比较科学,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 但这些指标是无形的,只有事后才能根据过去的气候资料定准确。虽然也可预报,但这不是一般 人能够掌握的。还有,任何气象仪器只能测单一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 日照时数等,根据 农业气象指标预报的农时,很难反映作物对环境的综合要求。
⑤用物候来指示农时则避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物候指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指标, 每个物候现象的出现,都是气候等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既是当时当地气候状况的指标, 也是过去一段时期内气象要素的累积指标,还能反映气候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差异,所以物候指示 的农时是活农时。物候报农时和农业气象法报农时是一致的,特别是现在,一些农时的物候指标 可以通过平行的物候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所以物候法也有农业气象法的科学性, 是农业气象法的重要补充和科学表现形式。它很直观,一般农民都能掌握。
⑥为此,有关农林部门都应进行物候观测和制定当地的自然历,作为指导当地农林生产的依 据
(选自《采用物候报农时的优越性》,有删改)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材料一开头引用古今诗话,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B.材料三说明了物候可以用来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帮助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C.材料二采用由小到大、 由时间到空间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
D.三则材料都是事理类科普说明文,体现了涉及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17.材料二第①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18.阅读材料三第②段中关于小麦播种的农谚,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知识回答:北京和江苏应在 什么季节播种小麦?两地播种时间相差多少日数?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3分)
19.预报农时的三种方法中,节气法和农业气象预报法各有哪些不足?物候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 材料三简要概括。(2 分)
( 四 )名著 阅读( 5 分)
20.小语想要将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整理成一本诗集《土地的忧郁——艾青诗选》,下列不适合入 选的一首诗是( )(2 分)
A.《黎明》 B.《北方》 C.《光的赞歌》 D.《我爱这土地》
21.《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梁山好汉都具有鲜明 的典型性格。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用一个字形容梁山好汉突出的性格特点,完 成“一字评 ”。(可选人物:鲁智深、林冲、吴用、武松)(3 分)
示例:宋江——“孝 ”,宋江组织好汉们投奔梁山,途中收到父亲病故的家书,不顾可能被官府捉 拿的危险,立即赶回家中,体现了宋江的“孝 ”。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一 )综合性学习( 10 分)
22.班级开展“春节——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央视新闻)2024 年 12 月 4 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被列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 辞旧迎新的日子,还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春节的影响力正日益走向世界。当 春节被赋予非遗的称号,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绽放。
【材料二】
蛟龙辞旧岁,灵蛇迎新春。为庆祝春节,乙巳蛇年春晚以“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为主题,巧 妙融合艺术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以展现多元文化,增强了全球华人参与感与归属感。本次春 晚还设立了重庆(29 °N,106 °E)、拉萨(29 °N,91 °E)、无锡(31 °N,120 °E)、武汉(30 ° N,114 °E)四个分会场,在祖国不同区域,全球华人一起共度春节。
【材料三】
申遗成功后的2025 年春节,吉林省举办了“ 吉林非遗过大年 ”等系列活动。传统文化在年俗 活动中传承赓续,文脉在烟火升腾间沉淀绵延。吉林市非遗过大年活动有诸多热闹场景:1 月 21 日,“ 匠心遗韵文创吉林 ”非遗市集在吉林市百年老街河南街开市,非遗市集人潮涌动,王氏布贴 画、面人胡等5 项非遗项目亮相。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有舞狮表演、萨满祈福等,各种文化活动热 闹非凡。
【材料四】
吉林非遗名录——长白山森林号子、乌拉满族秧歌、吉林二人转、舒兰皮影、北山庙会、松花 江河灯、牛子厚民间故事……
(1)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标题。(2 分)
(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诗句中体现的传统节日,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④③①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
(3)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四个分会场中,最早迎来农历新年曙光的是(2 分)
A. 重庆 B. 拉萨 C. 无锡 D. 武汉
(4)“吉林非遗过大年”活动将吉林独特的非遗文化与春节氛围完美融合,其不仅是一场文化 的盛宴,也为吉林文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三、四,请写一段推介语,让外地游 客感受“吉林非遗过大年”的独特魅力。(至少提及两项吉林非遗项目,不少于 50 字)(4 分)
(二 )写作( 50 分)
23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请以“忆如暖阳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2)有人说: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对此,你有怎样的体 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文要求: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初三语文 第 5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6 页(共 6 页)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 (19分)
1.C
2.A
3.D
4.C
评分说明:本题8分。每小题2分。
5.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沉舟侧畔千帆过;(5)病树前头万木春;
(6)但愿人长久;(7)千里共蝉娟
评分说明:本题共7分。每句一分,错字、别字、漏字、增字均不得分。
6.C
评分说明:本题2 分 。
7.B
评分说明:本题2分。
二 、阅 读 ( 4 1 分 )
8. ③; 靠近、接近、趋向
评分说明:本题2分。每空1分,第一空只能填序号,第二个空意思对即可。
9.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说明:本题2分。注意“其,述”的解释。
10. 朱公之“喜”体现在:一是建造至喜亭,为舟者提供停留之所,他因能帮助行人而喜;二 是此地由险途变为平夷之处,行人去忧患而就乐易,他为行人的幸运而喜;三是在自己治理下, 年岁大丰,国民生活富足有余,他为自己的政绩而喜;四是自己虽身处僻远下州,却能安于其 位,不慕名利,他为自己的心境而喜。
评分说明:本题4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1,①欧阳修被贬夷陵,虽然内心难免愁苦,但还是直言“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 各地的奇山异景”,可见其乐观的心态;夷陵“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朱公虽然身处如此恶 劣之境地,却“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可见二人都心境开阔,十分豁达乐观,两人心性
②欧阳修被贬滁州,与百姓同游琅琊山,一同宴饮,与民同乐;朱公在夷陵也是为民做事,修 建至喜亭,修建馆驿,施恩惠给那些往来的客商,夷陵年年丰收,可见二人都能够在政治上为 百姓谋福祉,为民做事,政治思想上相投。
评分说明:本题3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12(1)找主管部门,亮军功章,诉说反对理由(2)义愤填膺
(3)坐在门边 ( 4 ) 伤 痛
评分说明:本题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他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英雄,是一个对战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兵,是一个执 着明理、顾全大局的老人。“孙子”的言行让“他”释然,涌动一份幸福。
评分说明:本题4分。性格特点每点1分,影响2分。
14.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了“他” 哀痛、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评分说明:本题4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3分。
15 D
评分说明:本题4分。
16 C
评分说明:本题2分。
17 以问句形式引出下文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具体说明,引起读者注意或思考。 评分说明: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8秋季(1分)。30天(1分)。因为北京与江苏纬度不同,温差大,物候现象的来临 有前后差异(1分)。
评分说明:本题3分 。
19用节气定农时缺乏灵活性(或:不能反映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年际的气候变化); 农业气象预报法较复杂,群众不易掌握,气象仪器很难反映作物对环境的综合要求。 物候法比较灵活;有农业气象法的科学性;直观,观众能掌握。
评分说明:本题2分。不足和优点每点0.5,写出4点表述合理即可.
20.C
评分说明:本题2 分 。
相 投 ;
21. 鲁智深——“义”,鲁智深得知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负,三拳打死镇关西,为素不相识的人 仗义出手,体现了他的“义”。
林冲——"“忍”,林冲面对高俅的陷害,一忍再忍,发配沧州途中,对董超、薛霸的百般折磨也 默默忍受,体现了他的“忍”。
吴用——“智”,吴用智取生辰纲,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用计劫取生辰纲,体现了他 的“智”。
武松— “勇”,武松景阳冈打虎,面对凶猛的老虎,毫不畏惧,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体现了 他的“勇”。
评分说明:本题3分。人物、特点、评价各1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2. (1)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评 分 说 明 : 本 题 2 分 。
(2)A
评分说明:本题2分。
(3)C
评分说明:本题2 分 。
(4)示例1:千载民俗, 一城盛事!来吉林丰造过大年,逛北山庙会,人头攒动,笑语欢歌; 赏松花江河灯,星河映,祈福纳祥。欢迎来吉感受丰造魅力,体验别样新春!
示例2:吉林非遗过大年,魅力独特!庙会热闹弘扬民俗,秧歌劲俏尽显风情,河灯绚烂满载 祈愿。底蕴深厚的江城,邀您亲临,共赴非遗之约,留下难忘印记!
评分说明:本题4分。至少提及两项吉林非遗项目,少于50字扣1分。
23 .
评分说明:本题50分。评分标准依据中考作文评分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B.“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山北水南谓之阳,山南水北谓之阴”。
初三语文试卷 C.秋天的别称:三秋、金天、素秋、商秋、西陆。
D.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同为边塞诗派诗的宗主。
(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A.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1-4 题。(共 8 分) B.桑榆,传说太阳落在滋,日影照在桑榆树上。古人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壮年。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 C.莼鲈之脍,指家乡风味,后来的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 D.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
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 dù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 的房顶袅袅升起 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 在炊烟里的那个小村落, 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 二、阅读(41 分)
这烟就像这越发落 mò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
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1 分)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 【甲】黄溪夜泊
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 欧阳修
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乙】峡州至喜亭记②(节选)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欧阳修
A.轻笼 lóng 河畔 bàn 度 寞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
顷刻数百里,不及顾。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
B.轻笼 lǒng 河畔 pàn 镀 没 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C.轻笼 lǒng 河畔 pàn 镀 寞 虞部郎中朱公 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
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
D.轻笼 lóng 河畔 bàn 度 没 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④. ,《诗》所谓“恺悌
⑤君子”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民皆有余,修馆于途,以惠客商,吏民赞之。故凡公之佐吏,相谋,
属余以记之。
A.错落有致 缭绕 升腾 B.长短不一 缠绕 奔腾
【丙】醉翁亭记(节选)
C.长短不一 缠绕 升腾 D.错落有致 缭绕 奔腾 欧阳修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该语段时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遗漏了,请问放在语段中①②③④哪一处最合适?(2分)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A.① B.② C.③ D.④
醉也。
4.下列含“烟”的诗句与语段中的画线句意境相符的一项是(2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C.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注释】①此诗是欧阳修被贬夷陵途中所作。②此文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任县令时所作。夷陵
5.古诗文默写。(7 分) 山清水秀,空闲的时候,欧阳修会游览山水。③朱公:朱庆基,时任峡州知州。④乐易:快乐的生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喜欢借诗文来抒情言志,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名句佳言。李白在《行 活。⑤恺悌(kǎi tì):和乐亲善,平易近人。
路难》(其一 )中高唱“(1)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的豪迈气概;范 8.请借助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字。 (2分)
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书写“(2) ,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忧国忧民 方法 文言字词 提示 释义
的无私情怀;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轻吟“春蚕到死丝方尽,(3)
”,用比喻和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下 查阅字典 江出峡始.温为平流 ①开始 ②起初 ③才 (填序号)
“(4) ,(5) ”,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乐观
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 这句话中的“去”是离开、
的精神;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诵“(6) ,(7) ”,表达了 前后文推断 .
他对天下离人的祝愿。 这句句诗文,情深志高,诠释着一代代文人墨客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情怀。 易 远离的意思。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9.将【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A.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王安石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柳宗元、曾巩。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初三语文 第 1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2页(共 6 页)
10.【乙】文中朱公的“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内容简要回答。(4分)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11.欧阳修与朱公在京城相识,后又同到夷陵为官,是至交好友。请你结合【甲】【乙】【丙】的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
内容探究欧阳修和朱公能够成为知己的原因。(3分) 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二)阅读文本,完成 12—15 题。(16 分)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守望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原上秋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
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12.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
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 “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 分)
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
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 地块变动情况 “他”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
能拥抱。 没有划开时 行为:时常过来,绕墙走,从家中看 心理:平静
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 开始建公园时 行为:① 心理:②
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
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 公园建成后 行为:③ 心理:④
斑驳的玻璃窗,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 13.“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子”的言行对“他”有怎样的影响?(4 分)
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14.结合小说内容,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 分)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
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15.下列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4 分)
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A.小说反复写“他”的“来”与“坐”,体现了“他”执着守望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 B.小说写“他”把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体现了“他”的内疚心理和“他”对战斗岁月
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 的难以忘怀,点明了“他”守望的原因。
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C.结尾句的含义是:活着的人们在守望英烈;英烈在守望活着的人们,守望人们的幸福生活。
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D.标题“守望”点明了人物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守望的痛苦和绝望。
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 (三)阅读文本,完成 16—19 题。(9 分)
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
过来。 材料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排作 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
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文
献记载,我国特有的 24 节及 72 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候为节(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作“候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 应”。72 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
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 (摘编自《漫话物候》,有删改)
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
材料二:
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
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
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 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
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
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他深深内疚。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初三语文 第 3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4页(共 6 页)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A.《黎明》 B.《北方》 C.《光的赞歌》 D.《我爱这土地》
21.《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梁山好汉都具有鲜明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的典型性格。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用一个字形容梁山好汉突出的性格特点,完
材料三: 成“一字评”。(可选人物:鲁智深、林冲、吴用、武松)(3分)
①掌握和预报农时的方法,除物候法外,还有节气法和农业气象预报法。下面不妨把它 示例:宋江——“孝”,宋江组织好汉们投奔梁山,途中收到父亲病故的家书,不顾可能被官府捉
们作些对比,看看物候预报农时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拿的危险,立即赶回家中,体现了宋江的“孝”。
②以节气定农时方法在民间较流行,有很多这方面的农谚:对于小麦播种,北京地区是“白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南部是“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安徽、 (一)综合性学习(10 分)
江苏是“寒露蚕豆霜降麦”,浙江则是“立冬种麦正当时”。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它绕太阳公转 22.班级开展“春节——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任务。
轨道上的位置定下来的,不同地区和年份,节气几乎是同一日期。太阳高度也是随节气而变化 【材料一】
的,所以节气能反映气候的多年平均状况,并且便于记忆。 (央视新闻)2024 年 12 月 4 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
③但各地的气候是不同的,节气不能反映这种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地方,气候还会有年际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
变化,节气定的农时也不能反映这种变化,早的年份会浪费一部分热量,季节晚的年份又会遭受 辞旧迎新的日子,还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春节的影响力正日益走向世界。当
冻害。尤其是气候异常的年份,按节气播种不免要吃亏。例如,北京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按节气 春节被赋予非遗的称号,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绽放。
是“秋分种麦正当时”,但据 1963 年秋季京郊 259 块样板田分期播种的试验结果,均以白露播种 【材料二】
的产量最高,秋分播种的减产 10%,白露以前或秋分以后播种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所以按节 蛟龙辞旧岁,灵蛇迎新春。为庆祝春节,乙巳蛇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巧
气定的农时缺乏灵活性。 妙融合艺术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以展现多元文化,增强了全球华人参与感与归属感。本次春
④按农业气象指标定的农时有一定灵活性,但较复杂,群众不易掌握。例如,以气温稳定通 晚还设立了重庆(29°N,106°E)、拉萨(29°N,91°E)、无锡(31°N,120°E)、武汉(30°
过 12℃作为水稻适播期指标,秋季以日平均气温降至 14-17℃作为冬小麦适播期指标。这些指标 N,114°E)四个分会场,在祖国不同区域,全球华人一起共度春节。
反映了各年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作物对气候的要求,因此比较科学,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三】
但这些指标是无形的,只有事后才能根据过去的气候资料定准确。虽然也可预报,但这不是一般 申遗成功后的 2025 年春节,吉林省举办了“吉林非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传统文化在年俗
人能够掌握的。还有,任何气象仪器只能测单一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日照时数等,根据 活动中传承赓续,文脉在烟火升腾间沉淀绵延。吉林市非遗过大年活动有诸多热闹场景:1月 21
农业气象指标预报的农时,很难反映作物对环境的综合要求。 日,“匠心遗韵文创吉林”非遗市集在吉林市百年老街河南街开市,非遗市集人潮涌动,王氏布贴
⑤用物候来指示农时则避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物候指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指标, 画、面人胡等 5 项非遗项目亮相。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有舞狮表演、萨满祈福等,各种文化活动热
每个物候现象的出现,都是气候等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既是当时当地气候状况的指标, 闹非凡。
也是过去一段时期内气象要素的累积指标,还能反映气候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差异,所以物候指示 【材料四】
的农时是活农时。物候报农时和农业气象法报农时是一致的,特别是现在,一些农时的物候指标 吉林非遗名录——长白山森林号子、乌拉满族秧歌、吉林二人转、舒兰皮影、北山庙会、松花
可以通过平行的物候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所以物候法也有农业气象法的科学性, 江河灯、牛子厚民间故事……
是农业气象法的重要补充和科学表现形式。它很直观,一般农民都能掌握。 (1)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标题。(2分)
⑥为此,有关农林部门都应进行物候观测和制定当地的自然历,作为指导当地农林生产的依 (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诗句中体现的传统节日,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自《采用物候报农时的优越性》,有删改)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A.材料一开头引用古今诗话,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3)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四个分会场中,最早迎来农历新年曙光的是(2分)
B.材料三说明了物候可以用来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帮助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A. 重庆 B. 拉萨 C. 无锡 D. 武汉
(4)“吉林非遗过大年”活动将吉林独特的非遗文化与春节氛围完美融合,其不仅是一场文化
C.材料二采用由小到大、由时间到空间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
的盛宴,也为吉林文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三、四,请写一段推介语,让外地游
D.三则材料都是事理类科普说明文,体现了涉及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客感受“吉林非遗过大年”的独特魅力。(至少提及两项吉林非遗项目,不少于 50字)(4分)
17.材料二第①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二)写作(50 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8.阅读材料三第②段中关于小麦播种的农谚,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知识回答:北京和江苏应在 作文(1)请以“忆如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什么季节播种小麦?两地播种时间相差多少日数?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3分) 作文(2)有人说: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对此,你有怎样的体
19.预报农时的三种方法中,节气法和农业气象预报法各有哪些不足?物候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 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三简要概括。(2分) 作文要求:
(四)名著阅读(5 分)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小语想要将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整理成一本诗集《土地的忧郁——艾青诗选》,下列不适合入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选的一首诗是( )(2 分)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初三语文 第 5 页(共 6 页) 初三语文 第 6页(共 6 页)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②欧阳修被贬滁州,与百姓同游琅琊山,一同宴饮,与民同乐;朱公在夷陵也是为民做事,修
建至喜亭,修建馆驿,施恩惠给那些往来的客商,夷陵年年丰收,可见二人都能够在政治上为
百姓谋福祉,为民做事,政治思想上相投。
3
1.C
2.A
3.D 12(1)找主管部门,亮军功章,诉说反对理由 (2)义愤填膺
4.C (3)坐在门边 (4)伤痛
4
5.(1)长风破浪会有时;
13 示例:他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英雄,是一个对战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兵,是一个执
(2)先天下之忧而忧;
着明理、顾全大局的老人。“孙子”的言行让“他”释然,涌动一份幸福。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沉舟侧畔千帆过;(5)病树前头万木春; 4 性格特点每点 1 分,影响 2 分。
(6)但愿人长久;(7)千里共婵娟
14.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了“他”
哀痛、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6.C 4
2
15 D
4
7.B
2
16 C
2
二、阅读(41 分)
8.③ ; 靠近、接近、趋向
17 以问句形式引出下文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具体说明,引起读者注意或思考。
2 2
9.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18 秋季(1分)。30 天(1 分)。因为北京与江苏纬度不同,温差大,物候现象的来临
2 有前后差异(1分)。
3
10.朱公之“喜”体现在:一是建造至喜亭,为舟者提供停留之所,他因能帮助行人而喜;二
是此地由险途变为平夷之处,行人去忧患而就乐易,他为行人的幸运而喜;三是在自己治理下,
19 用节气定农时缺乏灵活性(或:不能反映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年际的气候变化);
年岁大丰,国民生活富足有余,他为自己的政绩而喜;四是自己虽身处僻远下州,却能安于其
农业气象预报法较复杂,群众不易掌握,气象仪器很难反映作物对环境的综合要求。
位,不慕名利,他为自己的心境而喜。
4 物候法比较灵活;有农业气象法的科学性;直观,观众能掌握。
2 不足和优点每点 0.5,写出 4 点表述合理即可.
11,①欧阳修被贬夷陵,虽然内心难免愁苦,但还是直言“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
各地的奇山异景”,可见其乐观的心态;夷陵“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朱公虽然身处如此恶 20.C
劣之境地,却“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可见二人都心境开阔,十分豁达乐观,两人心性 2
相投;
21.鲁智深——“义”,鲁智深得知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负,三拳打死镇关西,为素不相识的人
仗义出手,体现了他的“义”。
林冲——“忍”,林冲面对高俅的陷害,一忍再忍,发配沧州途中,对董超、薛霸的百般折磨也
默默忍受,体现了他的“忍”。
吴用——“智”,吴用智取生辰纲,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用计劫取生辰纲,体现了他
的“智”。
武松——“勇”,武松景阳冈打虎,面对凶猛的老虎,毫不畏惧,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体现了
他的“勇”。
3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22.(1)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2
(2) A
2
(3) C
2
(4) 示例 1:千载民俗,一城盛事!来吉林丰造过大年,逛北山庙会,人头攒动,笑语欢歌;
赏松花江河灯,星河映,祈福纳祥。欢迎来吉感受丰造魅力,体验别样新春!
示例2:吉林非遗过大年,魅力独特!庙会热闹弘扬民俗,秧歌劲俏尽显风情,河灯绚烂满载
祈愿。底蕴深厚的江城,邀您亲临,共赴非遗之约,留下难忘印记!
4 至少提及两项吉林非遗项目,少于 50 字扣 1 分。
2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