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造宣言 课件 --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创造宣言 课件 --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3: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1 创造宣言
陶行知
情 境 导 入
21 创造宣言
杂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情 境 导 入
21 创造宣言
杂文
【赏析】商汤王刻在盥洗盆上的箴言说:“如果每天能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那就应当天天清洗,这样一天一天地保持下去。”
这句话以沐浴自新比喻道德日进,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强调了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以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它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
学 习 目 标
1.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分析论证方法,体味语言特点。
21 创造宣言
预 习 检 查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1 创造宣言
字词检测
预习检查
中伤( ) 懒惰(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zhònɡ
duò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zhí
bào
21 创造宣言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4)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5)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中伤】
【画龙点睛】
【遁词】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21 创造宣言
新 课 探 究
21 创造宣言
1.请根据相关提示,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
文章开篇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___________”这一总论点。
接着
文章第 段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我们要创造
2—4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然后
第5-11段,先批驳了人们常说的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然后论述了自己关于“创造”的观点:

最后
第12-16段以 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 。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东山樵夫”砍树
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根据文章论证梳理,归纳概括作者批判的观点和所持的中心论点。
作者的观点
我们要创造
批驳的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是如何批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的?
例证法。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运用句式排比和事例的排比。单调无过于坐监牢,……。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证法。以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为例,批驳人们因为年纪太小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例证法。列举曾参、慧能的事例,反驳了“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例证法。以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为例,批驳因陷入绝境而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2)引证法。引用歌德的名言并进行解释,强调了开辟生路需要勇气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1)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严谨。
(2)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文章的论证,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本文题为《创造宣言》,旨在号召人们去创造。那么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最具号召力?
(1)大量运用排比。
如“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赏析:三个排比,增强气势,论证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能创造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运用短句急促有力,具有鼓动性、号召力。
如“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赏析:通过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读出“死人”不能“创造”,意在强调人们要“创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运用比喻,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如“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一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这句话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教育者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富有激情地反问、呼告。
如“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
课 堂 小 结
21 创造宣言
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作 业 设 计
21 创造宣言
下面都是一些关于“创造”的名言,请你认真阅读,并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歌德
(2)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彼得·德鲁克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 ——罗曼·罗兰
(4)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它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 ——莫泊桑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