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4 乡愁
余光中
情 境 导 入
4 乡 愁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 习 目 标
4 乡愁
1.体会诗歌结构严谨与构思精巧的特点。
2.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与浓郁的情感。
作家名片
预习内容
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乡愁四韵》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
4 乡 愁
写作背景
预习内容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4 乡 愁
新 课 探 究
4 乡 愁
1.初读感知(1):听读录音诵读,关注节奏和重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你读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理感受?诵读时,应该用什么语调和语速?
悲伤、凄凉、无奈、惆怅。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人生阶段,由此可见,诗人是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的,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找出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乡愁,然后简析诗人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借物抒情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诗歌借助这些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时候——邮票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
现在——海峡
母子之情
夫妻之爱
丧母之哀
恋国之思
思乡、爱国之情,渴望祖国统一
个人思乡之情
普遍的家国之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6)四节诗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节诗中的意象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前三节是对最后一节的铺垫,第四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思乡、思亲的乡愁升华为家国之思。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再读品析鉴赏(1)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意象上?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化抽象为具体更能激荡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诗歌中四个意象词前的修饰词有何表达效果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以小见大,把乡愁浓缩到程度较轻的对象上,反衬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以小见大、借物抒情)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的使用,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强化诗人感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三读综合探究(1)这首诗歌的形式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
音乐美:除了“头”有规律的重复外,尾韵并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更显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
语言美:语言质朴如同口语,富有生活气息,典雅则又经过锤炼加工,精丽而颇含意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读综合探究(2)有人说,这首诗歌虽然表达的是抽象的思乡、爱国之情,却有浓郁的形象美,请简要赏析。
诗歌化抽象为具体,从广泛时空中提取四个意象,借物喻情,用“邮票”代表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用“船票”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用“坟墓”表现与母亲的死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全诗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乡愁”,富有形象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读综合探究(3)这首诗歌在旋律上回环往复,富有音韵美,请简要赏析。
(1)诗歌在各节在同一位置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其中“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2)诗歌中运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课 堂 小 结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4 乡 愁
作 业 设 计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4 乡 愁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