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建构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
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
希腊和罗马文化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
拜占庭帝国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欧洲社会转型时期
资本主义的曙光
原始社会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文艺复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欧洲中世纪)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从萌芽、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这一阶段中,原来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世界,被广阔的资本主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它的产生必须有两个前提:拥有生产资料(即资本)的资本家和除了自身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两者结合在一起从事商品生产,于是便有了资本主义。
①生产资料的私有
②雇佣劳动
③为销售而生产(市场)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图二封建庄园是在图一土地的层层受封基础上形成的
课前回顾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分别代表了西欧中世界时期哪两个政治经济模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农民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阅读材料和课本P60,归纳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有的垦殖是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变化一: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材料一: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垦殖运动兴起,土地面积扩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
1.垦殖运动
材料二: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新垦区和旧庄园有何不同?可能会引发怎样的结果?
新垦区
旧庄园
自由农民
农奴
农奴逃离庄园,流向新垦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1.垦殖运动
农奴如何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如何获得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农奴
自由农民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方式
地租形式的变化:
劳役地租
货币地租
影响:①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逐渐衰落和瓦解;
②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自由劳动力增加。
变化二: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2.庄园衰落瓦解
阅读材料,思考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农村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三:1348年到1349年的黑死病使欧洲农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在有些区域人口甚至只剩下从前的三分之一。
——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01》
材料四:在黑死病之后一方面,领主间为争夺劳动力展开竞争,使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粮食价格因需求而下跌,威胁着领主的收入。
————武寅主编,郭小凌、侯建新、刘北成、于沛等《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劳动力成本上升
粮食价格下跌
征收实物(劳役地租)不如
征收货币的收入稳定
变化三: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2.庄园衰落瓦解
(1)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垦的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2)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奴纷纷逃离庄园,劳动力减少
(3)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归纳总结】11世纪以后西欧农村有了什么新变化?
地少
人少
钱少
封建庄园领主的命运
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租地农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2.庄园衰落瓦解
相关史实: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
根据P61“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以下三者的关系。
土地劳动者(雇工)
土地所有者(领主)
租地农场主(富裕农民)
出租土地:订契约---收租金
承租别人的土地:
订契约---交租金
货币、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以劳动力换取报酬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领 主
佃户
出租自营地
转租、出售其地产
②雇佣关系
①土地集中
(规模化生产)
租地农场有和特点?
③产品面向市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租地农场主
土地劳动者(雇工)
3.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经济的区别
项目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流行时间
经营者
经营者之间关系
生产目的
性质
领主、佃户
租地农场主、雇工
依附关系,无偿劳动
雇佣关系,有偿劳动
满足庄园所需,
自给自足
产品推向市场,
商品化程度高
封建经济
资本主义的特征
9世纪开始
14世纪中叶以后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一 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逐渐盛行,封建主希望用货币换取城市生产的比较精美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则应当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缺少土地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奴劳动本身所具有的低效率,领主宁可折算劳役地租为货币,代之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耕作自营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知识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庄园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①由劳役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②庄园制度走向瓦解;
③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雇佣关系。(任答两点即可,2分)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领主需要用货币购买商品;
②人口增长,劳动力价格下降;
③农奴劳动生产效率低。(任答两点即可,2分)
租地农场越来越多
农场规模越来越大
农产品的数量也随之增长……
农产品市场化
农产品越来越多,吃不完,怎么办?
农业的繁荣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其中手工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中世纪印刷工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的发展
4.手工工场出现
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发展
自主生产,分工较少,自给自足,剩余产品面向市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
商人提供原料
织工在家完成生产
商人收回成品并支付报酬
手工业者失去生产的独立性,成为商人的雇佣工人
集中的手工工场
发展经过: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中世纪的手工作坊
工人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出卖劳动力
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
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性质:
商人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的发展
4.手工工场出现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 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摘编自[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知识应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之处。它们的出现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征:①手工工场快速发展(或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②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力;
③与市场联系紧密(向市场产品销售)(任答两点即可)
租地农场
农产品
面向市场
手工业产品
面向市场
农场主雇佣
农民
手工工场
工场主雇佣
工人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资本主义萌芽)
合作探究: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有何共同点?性质?
以私有性为本质,以剥削劳动者为基础,以生产以销售为目的,出现买卖劳动力的市场,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历史概念
资本主义经济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 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摘编自[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知识应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之处。它们的出现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同之处:①都使用雇佣劳动力,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影响:①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②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逐渐资本主义化
土地关系的变化
手工业
的发展
手工
工场
租地
农场
开始改变中世纪
欧洲社会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说明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阅读课本63页,分别指出欧洲农村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生产力
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社会结构
农村:富裕农民、骑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政治权利扩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诞生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早期资产阶级。
庄园的衰落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
新的阶级力量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迎接西欧新时代的曙光
知识小结
第14课
文艺复兴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476年
1500年前后
1914年
世界中古史
(封建社会)
“黑暗的中世纪”
神主宰一切,人是神的附属品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王权借宗教巩固统治
教会借王权固化权威
“文艺复兴”一词狭义是指中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对古典文学、学术和艺术的热情 ,以及由此在15世纪和16世纪期间给欧洲带来的新文化。
——【美】迈尔斯著 《世界通史 上册》
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念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有关文艺复兴的哪些信息呢?
1.时间:14世纪——16世纪
2.地点:意大利
3.内容: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复兴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呢?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材料1: 在中世纪晚期,财富便以前所未有的数量被创造出来,且通常集中在专精大规模商业与金融业等新行业的城市,例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随着财富积累,财富拥有者借由赞助文学和艺术来满足感官。
文艺复兴运动背景
材料2: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商贸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富,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
①经济基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②阶级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呢?
文艺复兴运动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呢?
材料3: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4: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在市场上,所有人都以私人交易者的身份出现,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想要冲破罗马教廷对精神的禁锢。
神权至上——人是神的附属品
忍耐苦难、抑制欲望
VS
资产阶级追求个人价值、美好生活的个性主张
文艺复兴运动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呢?
材料5: 意大利位处欧洲南部。古罗马时期,这里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那时最繁华的地域。古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意大利地区成为了盛极一时的古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
——马泰坤《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材料: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危害最惨烈的致命瘟疫——黑死病(Black Death,即鼠疫)。 1347—1351年间,欧洲死亡人数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就重视人自己的价值 。
——王斯德著 《世界通史》
④文化基础: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⑤现实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欧洲人们开始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文艺复兴运动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②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生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③思想基础:冲破罗马教廷对精神的禁锢。
④文化基础: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⑤现实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欧洲人们开始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圣母
中世纪时期圣母
神
人
人性的呼唤
“人文主义”
4.核心思想(指导思想)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人文主义
以 为中心
神
以 为中心
人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禁欲苦行 追求现世幸福
压抑人性 提倡人性
麻木顺从 追求自由
愚昧迷信 提倡科学
神权至上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艺复习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
5.方式: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世界史·近代史编》
这场运动为什么叫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简单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么?
恩格斯说:
文艺复兴从名称上看,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文艺复兴)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世界史·近代史编》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6.实质:
恩格斯: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但丁 彼得拉克 薄伽丘
英
雄成就时代
时势呼唤英雄
1.但丁:
但丁(1265年-1321年)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诗人。
恩格斯称他“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身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因抵制教皇插手内政,遭到教皇迫害,被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利各地20年,最后客死拉韦纳。
①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
文学三杰: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薄伽丘(1313-1375)
《十日谈》
但丁(1265-1321)
《神曲》
彼特拉克(1304-1374)
《歌集》
但丁名言:“走自已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不应像走兽一样活着,而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地狱篇
炼狱篇
天堂篇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但丁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诗中通过隐喻的手法来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资本主义时代
②代表作:《神曲》
1.但丁: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欧洲封建社会
2.达·芬奇及作品
达·芬奇自画像
① 简介: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绘画。
② 艺术特征:擅长借助动作、手势、姿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在绘画中主张“拜大自然为师”,反对单纯临摹,留下名画20余幅,是近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代表作:
①《蒙娜丽莎》
1503——1506年完成,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这幅肖像传世之作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被称为法兰西的国宝。达·芬奇运用了透视法,使人物形象具有圆雕式的丰满体积。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100,厌恶 9/100,恐惧 6/100,愤怒 2/100
微
永
恒
的
笑
“意大利怪才巨匠”
你悲哀吗
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
你快乐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
——傅雷
2.达·芬奇及作品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最后的晚餐》讲述的是耶稣被自己的门徒犹大出卖而被揭发时的紧张画面。以《圣经》中耶稣跟12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
代表作:
“意大利怪才巨匠”
2.达·芬奇及作品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②《最后的晚餐》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美术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文艺复兴的传播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西班牙)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
拉伯雷
《巨人传》
(法兰西)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英格兰)
3.莎士比亚(英国)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哈姆雷特》
《麦克白》
《李尔王》
《奥赛罗》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①简介: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数十部反映人文精神的剧本和诗歌
②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
3.莎士比亚(英国)及作品
赞美人、肯定人、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二、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总结归纳: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人 物 国 籍 作 品 地 位
但 丁
达 芬奇
莎士比亚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先驱
意大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英国
文学巨匠
《神曲 》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地
中
海
海
北
大
西
洋
非 洲
西 班 牙
法 国
英 国
德 意 志
波 兰
意
大
利
多
瑙
河
河
茵
莱
那不勒斯
罗马
佛罗伦萨
热那亚
威尼斯
米兰
维也纳
巴黎
科隆
汉堡
里斯本
托莱多
文艺复兴发源地
文艺复兴活动中心
伦敦
莎士比亚
哈 维
培 根
开普勒
谷腾堡
哥白尼
布鲁诺
伽利略
但 丁
达·芬奇
塞万提斯
拉伯雷
韦 达
笛卡尔
①从意大利到西欧其他国家
②从文学到多领域
波兰 哥白尼 天文学家
德意志地区 开普勒 天文学家
谷腾堡 西方印刷之父
英国 莎士比亚 戏剧家
哈维 近代生理学鼻祖
培根 科学家、思想家
法国 拉伯雷 作家
笛卡尔 数学家
韦达 数学家
意大利 布鲁诺 思想家
伽利略 天文、物理学家
西班牙 塞万提斯 作家
文艺复兴从地域和领域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天文学领域的成就
波兰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提出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罗马天主教廷认为违反《圣经》。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
意大利伽利略:创立对物理理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被誉为“科学之父”。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发现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等等,开辟天文学的新时代。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德意志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因信奉新教,1598年遭天主教势力的驱逐。17世纪20年代末,为筹款出版星表和催讨国家积欠的薪俸而疲于奔波。1630年,为讨回皇家对他的欠薪去雷根斯堡,在那里他突然发烧,不久去世。
材料一:文艺复兴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欧洲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文艺复兴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巨大束缚,为西欧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做了前期准备。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3.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请阅读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课文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的影响
第15课
探寻行航路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Click here to enter the title
概念阐释
旧航路?
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Click here to enter the title
概念阐释
新航路?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壹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奥斯曼
土耳其
材料一:
材料二:
油画
《放贷者和他的妻子》
材料三:
P34史料:
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
——《马可·波罗行记》
“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材料四: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行游记》
欧洲人掀起“寻金热”
社会原因:
马可·波罗
青春正好, 不负韶华, 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习近平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校长和学生回信
尊敬的国王陛下:
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迫切而有必要的……
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恳请国王陛下恩准并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1492年3月15日
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决定支持哥伦布船队的远航,女王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
材料一:
材料二:
多桅帆船
伊德里希世界地图地球仪
E
A
B
C
D
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根源
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的地中海商路
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多桅帆船)
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罗盘)
地理知识的提高(地圆说)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
探险精神(人文主义鼓励实现自我价值)
宗教因素(精神动力)
宣传基督教、天主教
商品市场、资金需求↑
新的资金源↑
旧有市场↓
贰 新航路的开辟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王室
1487—1488 葡萄牙
1497—1498 葡萄牙
1492—1493 西班牙
1519—1522 西班牙
迪亚士
欧洲——好望角——印度
哥伦布
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达.伽马
欧洲——非洲——好望角
麦哲伦
欧洲——美洲
向东
向西
二、新航路的开辟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东
西
西欧—非洲—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第一个
发现新大陆
第一个找到东方航路
实现环球航行
二、新航路的开辟
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
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 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 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
1562 年的地图上,海妖塞壬出没的海域
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
—— H·P 洛夫克拉夫特
二、新航路的开辟
如何评价航海家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获取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了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戮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二、新航路的开辟
如何评价航海家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获取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了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戮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二、新航路的开辟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通过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概念解析
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阶段划分
(1)早期(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目标,公开掠夺为主要手段;
(2)中期(工业革命期间):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3)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以寻求投资场所,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目标,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
早期殖民扩张
(一)表现 1、西葡双雄(15-16世纪):
葡萄牙---亚非为主
①殖民地:巴西\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
②方式: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垄断商路,欺诈贸易。
西班牙---美洲为主
①殖民地:中南美洲(除巴西以外)\菲律宾
②方式:建立殖民帝国、掠夺金银、黑奴贸易、种植园、种族屠杀。
知识拓展:教皇子午线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实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影响: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大海洋强国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
*西、葡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也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81年尼德兰革命,荷兰在其宣布独立后,积极推行符合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采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商业战争,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建国还不到100年,荷兰的对外贸易额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兰的商船横行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了1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一)表现 2、荷兰“海上马车夫” (17世纪)
荷兰殖地示意图(绿色)
3、英国“日不落帝国”(18世纪)
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与法国,在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大英帝国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扩大了一倍”。
——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
英国殖地示意图(红色)
材料1:1703年英国议会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二)影响
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②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各地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印第安人被迫在矿山劳动
材料2: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材料3: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1、对亚非拉:【野蛮掠夺】【种族屠杀】【疾病传播】【黑奴贸易】
(二)影响
2、对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社会革命】
①引起“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易中心转移;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②引起“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社会变革: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材料1: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2: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纪时,西班牙称霸欧洲,盛极一世。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摘自吴于廑《世界通史》
材料3: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6世纪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405年
郑和下西洋开始
1487年
文艺复兴开始
17世纪初
17世纪中
郑成功
收复台湾
中国
14世纪中叶
单元小结
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反对神权至上
市场、黄金、航路受阻
精神支持
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荷兰侵占台湾
课堂检测
1.如图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而朴实,头上没有光环,衣着朴素,表情温柔,而旁边的教皇则身着锦袍,欢迎的姿态略显虚伪。这一绘画作品( )
A.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B.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C.诞生于18世纪之后 D.坚持神本主义的风格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名言,它们表达的生活态度是( )
A.宣扬苦行禁欲 B.提倡“神权至上”
C.鼓励开拓进取 D.发扬人的个性
A
D
3.马克思曾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强化 B.庄园制度的出现
C.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出现 D.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4.“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封建行会的发展
C.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C
A
课堂检测
材料:14、15 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自行拟定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标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题:走向近代
论述:中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则需要经济文化思想等展多方面推动。
从思想领域来看,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从最根本的经济领域来看,生产关系的变化与手工业的改变,推动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面貌,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特点的新剥削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掠夺,一方面扩大了贸易市场,另一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