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目录: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导入新课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瓦特改良蒸汽机
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分为几个阶段?其背景、进程和影响如何
工业革命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概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
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七十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2、发源地:英国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材料: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丰富的原料
雄厚的资本
广阔的市场
稳定的环境
充足自由的劳动力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商人,现在你准备投资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呢?
情境体验
这些条件其他国家不具备吗?
生产技术的进步
历史大事年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9世纪中期 意大利还处于分裂之中
1864-1871年 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
制度
优势
位置
优势
资本
优势
制度
优势
制度
优势
材料: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历史条件:
(2)经济条件:
(1)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国内
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驱 赶
供 给
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需求激增
农民
资产阶级、新贵族圈占公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成私田
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
牧场
你知道“羊吃人”运动吗?
圈地运动
查理一世被处死
养羊
世界煤炭分布
材料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②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英国殖民地的分布
资源
资本
海外市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
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波义尔、胡克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把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作为科学的崇高目标。
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 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王章辉《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比较》
英国皇家学会(1660成立)
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专门化,工人技术纯熟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手工工场
为技术改革和工业发明提供了条件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英国有丰富的发展工业的煤炭资源。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直接原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④资源:
英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必要性
政治 前提 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圈地运动
市场 殖民扩张获得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国内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生产技术进步
资源 通过殖民扩张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英国有丰富的发展工业的煤铁资源
直接 原因 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背景
(从政治前提、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等角度梳理)
小结
检测1: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有( )
①圈地运动的推进 ②海外巿场的形成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 ④民主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巩固训练
B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6世纪末,棉纺织业传到英国,到17世纪中期,英国人才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业……棉纺织品相较传统布料有更多的优点,所以受到英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喜欢,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②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上涨。
①新兴行业,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较少,容易进行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开始领域: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领域:
棉纺织业
(2)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
18世纪30年代“飞梭”发明,
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厂制的开端
工业革命开始
工业革命序幕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领域:
棉纺织业
(2)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
(3)第二阶段:
动力革新与交通发展;
1782年,瓦特
改良的“复动式蒸汽机”问世;
1785年,瓦特
蒸汽机开始在
棉纺织工厂使用;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动力革新
交通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领域:
棉纺织业
(2)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
(3)第二阶段:
动力革新与交通发展;
(4)第三阶段:
工业革命完成及扩展;
19世纪中期,英国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确立其“世界工厂”地位。
法国
美国
英 国
美国
欧洲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
2、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
3、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年份 成就 国别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哈格里夫斯
(纺纱工、木工)
阿克莱特
(理发师出身)
克隆普顿
(工人)
卡特莱特
(工程师、牧师)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瓦特
(机械师)
汽船
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富尔顿
(工程师)
英国
美国
发明、改良者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领域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之前)
机器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
(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1)生产力: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领域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科学技术巨大进步
生产发展规模扩大
(竞争或新行业要求)
生产和资本集中(直接原因)
为获取高额利润,由一家或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进行联合,垄断其所在行业。
我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以上的石油生产、冶炼、运输、销售,我手下员工达68888人。可以这么说,只要美孚一感冒,全美发“高烧”。 ——洛克菲勒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厂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议院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
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2、政治领域
(1)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法国1875年后共和制确立
德国1871年君主立宪确立
美国1787年后共和制确立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2)垄断组织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领域
(1)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民生活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增加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曼彻斯特联足球队,
成立于1878年
伦敦《泰晤士报》,
1785年创刊
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西方四国的人口增长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领域
(2)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疾病与犯罪上升
(1)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民生活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增加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工业革命下的城市
英国宪章运动
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兴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世界面貌
(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时间 推动力 发展程度
16世纪开始 新航路开辟 开始形成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 迅速拓展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本形成
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探究:谁能帮助无产阶级?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工业文明下的社会矛盾与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一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迈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这不仅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改造以及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一切传统的生产方式而取得统治地位,而且还表现在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出来。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的严重灾难。从此,这种社会痼疾便周期性发作。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大工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生产力亦获得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一)工业文明下的社会矛盾与经济危机
材料二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使用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每周平均为40先令6便士,而到1825年便降为25先令6便士了;十九世纪中叶,工作日仍然长达16—18小时。据统计,1839年英国工厂有43万多劳工,其中,妇女24万多,18岁以下童工占19万,工厂环境条件差。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
材料三
1810年
40先令
6便士
1825年
25先令
6便士
每周工资平均
43万多
劳工
24万多
妇女
55%
19万
童工
44%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各种犯罪活动不断。
——钱乘旦《英国通史》
资产阶级不断压榨工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很差,政治权利亦极其有限。贫穷、疾病、犯罪等问题凸显。
1834年,英国利物浦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
19世纪40年代,法国工厂的工人平均寿命甚至不到30岁。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
(二)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
材料五: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捣毁机器(自发阶段)
2.争取政治权利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自觉阶段)
(1)主要内容: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②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2)意义:
①工人阶级开始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意识、公开政治需求)
②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卢德运动
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在1911年卢德运动达到高潮。为了制止工人捣毁机器,英国议会在1769年颁布法令,规定对破坏机器的工人可以处以死刑。
(三)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在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这些思想家将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而欧文也因此破产。
(四)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创立这种制度可以用说服的方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圣西门设想,在未来的新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没有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人。他相信,只要大家都接受这个理想,新的社会就一定会实现。
欧文
(1771—1858)
圣西门
(1760—1825)
(四)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傅立叶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和谐制度”,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
“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
傅立叶幻想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
(四)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建立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思想萌芽;
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准绳;
在教育上,主张对儿童从小实施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
傅立叶
(1768—1830)
(四)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欧文的实践——“新和谐公社”蓝图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四)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剩余价值论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黑格尔 辩证法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劳动价值论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
1.革命实践
(1)政党建设
时间:
地点:
经过:
1846-1847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①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德意志工人协会
②加入德意志流亡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
③帮助“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④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所托,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注意: 正义者同盟:工人组织
共产主义者同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
1.革命实践
(2)组织宣传
背景:
1848年欧洲革命
①1848.1,意大利首先爆发革命,掀开欧洲革命序幕
②1848.2,巴黎武装起义,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把欧洲革命推向高潮
思考:面对如此局面,马、恩如何行动?
在德国:
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
创办报纸宣传革命
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在英国:
革命失败后,在英国活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并继续理论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
2.理论探索
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发表地点:
起草者:
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马克思、恩格斯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材料1: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2: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材料3: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共产党宣言》
材料4: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策略原则
探究: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中概括其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
2.理论探索
《资本论》第一卷
出版时间:1867年
撰写者:马克思
内容: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
(一)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
1、成立:
2、性质:
3、意义:
1864年,伦敦。
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组织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二)巴黎公社(1871.3.18-5.28)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垮台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普法战争(1870-1871)刚爆发,马克思就预言:“不管路易·波拿马同普鲁士的战争的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法国很快战败,一方面引发了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法国共和派取得优势,最终确立共和制;另一方面,德国借此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确立了欧洲大陆的霸权。
1、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2、过程:
起义爆发(3.18)——建立政权(3.28)——失败(5.28)
3、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警察……代之以新的国民自卫军……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经济措施: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公社还成立了救济贫民的机构……
教育方面: 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触及到私有制,无产阶级性质
实行世俗、义务教育
(二)巴黎公社(1871.3.18-5.28)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於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4、政权性质:
1871.5.28,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5、结果: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血染的五月
公社委员费烈被捕后,他在法庭上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
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中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
(二)巴黎公社(1871.3.18-5.28)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个条件是改造传统的国家工作机器,把它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加以摧毁。这是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巴黎公社还提供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后,用真正民主的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来取代它的初步经验。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6、历史意义
(二)巴黎公社(1871.3.18-5.28)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①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形势下爆发的。
②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
③意义的深远性。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④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与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课堂延伸】巴黎公社的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传播与丰富
1848
马克思主义
1903
列宁主义
20世纪上半叶
毛泽东思想
20世纪末
邓小平理论
21世纪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并举
……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一国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只是它理论发展的起点······
本课小结
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理性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基本内容
意义
勇敢的尝试: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丰富
第一国际的成立
巴黎公社
——经济、阶级、思想、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