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活动“用数据讲故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跨学科主题活动“用数据讲故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9-13 09: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跨学科主题活动“用数据讲故事”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单元/主题 跨学科主题活动:用数据讲故事
课名 跨学科主题活动:用数据讲故事
一、 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2+2课时
2.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以小组合作方式整理、分析数据。 2.能够运用数据讲述故事,表达观点,形成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3.增强“粒粒皆辛苦”的节约粮食意识,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
3.教学设计建议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的数据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粮食安全的思考。 活动设计: 任务一:数据收集 引导学生体验农作物种植过程,并记录生长数据。 搜集与粮食相关的数据,如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个人消耗量、各省粮食自给率等数据。 对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讨论。 任务二:数据分析 以小组合作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围绕“农作物生长预测”“各省粮食自给率”“一个农民伯伯养活多少人”等主题,设计数据分析方案。运用排序、分类、数据地图等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任务三:主题演讲 以“粒粒皆辛苦”为主题进行演讲,分享心得体会。 通过“群投票”活动,分析容易导致粮食浪费的行为,并交流如何杜绝浪费。 小组展示与交流: 每个小组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和演讲内容,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提出建议。 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4.教学方法建议 实践操作: 农作物种植: 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观察记录生长数据,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主题演讲: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演讲,表达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和节约粮食的倡议。 小组合作: 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任务。 分工: 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合作: 鼓励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问题解决: 引导思考: 鼓励学生思考数据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数据缺失、数据异常等。 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方式。 分享经验: 鼓励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补充知识
1.对应教材内容 情境导入:粮食安全(P61) 任务2:数据分析(P64) 任务3:主题演讲(P66)
2.补充内容 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的其他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
3.补充知识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https://www./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23387.htm 国家统计局统计知识库 https://www.stats./zsk/s tab=tjll&siteCode=tjzsk&sitePath=true 《口语交际:演讲》网络课程 https://basic./syncClassroom/classActivity activityId=94cfcd20-d4df-4bf9-9d4f-ac0a7482ebcf&classHourId=lesson_1
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
1.对应教材内容 任务1:数据收集(P61) 任务2:数据分析(P64) 任务3:主题演讲(P66)
2.软件名称 “群投票”等在线投票平台 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
3.基本功能说明 在线投票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匿名投票,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图表。
4.硬件名称 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5.基本功能说明 数据收集、分析和展示。
活动任务参考解答 (以下提供的答案仅作参考,旨在为相关探讨提供思路与启发)
任务1:数据收集 1.体会与感受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参考教材中的操作流程种植农作物,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种植且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 叶菜类:生菜、菠菜、鸡毛菜 豆芽类:绿豆芽、黄豆芽 芳香类:薄荷、罗勒、香菜 其他:小麦草 2.采集农业相关数据 (1)记录农作物生长高度和管理措施 准备阶段 选择要培育的农作物品种。 准备好测量工具(尺子)、笔记本和水笔,以便记录数据。 每日记录 从第一天,每天早晨固定时间测量每种农作物的生长高度,精确到毫米。 记录每次浇水、施肥和除草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及相应的次数。 将所有数据填写到表1和表2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 测量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植物。 保持记录的一致性,尽量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和管理操作。 (2)&(3)搜集我国农业统计数据 数据参考来源: 国家统计局 https://www.stats./sj/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https://www.mnr./sj/ 3.交流讨论 问题一:在采集数据时,你遇到了哪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农作物生长 难题:在观察农作物生长时,发现植物生长缓慢。 解决方法:可能是由于缺水或缺营养元素(如氮)导致的。可以尝试增加浇水的频率,并在土壤中加入一些含氮的肥料,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状况。 人均数据 难题:计算人均数据时,发现某些省份的人口数缺失。 解决方法:通过网络搜索补充了这些省份的人口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各省数据 难题:收集各省的数据时,发现有些省份的数据更新不及时。 解决方法: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或机构获取最新的数据,同时也在官方网站上查找最新发布的信息。 其他 难题: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不同来源的数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解决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核对和验证,剔除明显错误数据,并对剩余数据取平均数,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二: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你使用了哪些方法?你记录各项数据时,使用了哪些方法? 我使用的方法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选择了手动采集数据的方法。我亲自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每种植物的生长状态。我还用手机拍摄了许多植物的照片,以便日后进行对比和分析。 我的理由 我认为手动采集数据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细节。通过亲身体验,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和耐心。此外,手动采集数据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其他同学有哪些好的方法 我发现有些同学使用了电子表格记录的方法。他们在电脑上创建了一个电子表格,并将所有数据输入其中。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计算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效率,避免了人工计算的繁琐和误差。 借鉴他/她方法的理由 对于那些采用电子表格记录方法的同学,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掌握电子表格的使用技巧,但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和分析数据。因此,我会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子表格的使用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我的数据收集工作中,以期达到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任务2:数据分析 1.“农作物生长预测”案例分析 收集数据: 每天记录各自培育的农作物生长高度,连续10天的数据如表格1所示。同时记录浇水、施肥、除草等相应管理措施,如表格2所示。 输入电子表格: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第一列是日期,第二列是农作物生长高度。 创建预测图: 使用第9课学习的预测方法,即可生成一个预测图,如图1。蓝色部分表示已有数据,黄色部分表示预测数据。 图 1 预测工作表示例图 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预测图,我们可以看到农作物生长趋势。 2.“各省粮食自给率”案例分析 (1)各省粮食自给率排名 对各省份粮食自给率进行排序,结果如图2所示。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为71.47%,用SUM函数求和为1500.80%。 图 2 各省粮食自给率排序 按各省粮食自给率进行分类 用VLOOKUP函数进行自动分类,公式为:VLOOKUP(B2,{0,"难以自给";0.7,"基本自给";3,"充分自给"},2),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充分自给省份0个,基本自给省份12个,难以自给省份9个。 图 3 各省粮食自给率分类 粮食自给率图表展示 制作粮食自给率柱状图如图4所示。 图 4 粮食自给率类别柱状图 使用“地图”功能生成数据地图如图5所示。 图 5 粮食自给率类别数据地图 3.“一个农民伯伯养活多少人”案例分析 收集数据: 调查当地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主要粮食(例如小麦)的年产量。 计算出一个农民一年能够生产的小麦总重量。 确定个人需求: 了解每个人每天平均消耗的小麦量。 计算出一个人一年所需的小麦总量。 计算养活人数: 用一个农民一年的小麦产量除以一个人一年的小麦需求量。 得到一个农民能够养活的人数。 示例计算: 假设某地人均耕地面积为5亩,每亩产小麦500公斤,则一个农民一年可产小麦2500公斤(5亩×500公斤/亩)。若每人每天需吃0.5公斤小麦,那么一年需要182.5公斤(0.5公斤/天×365天)。因此,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3.6人(2500公斤÷182.5公斤/人)。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数据的来源可靠且最新。 单位要统一,避免因单位不同导致计算错误。
任务3:主题演讲 1.“粒粒皆辛苦”主题演讲 准备阶段 了解主题:首先需要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它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凝聚了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汗水。 收集资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农业、粮食生产以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的知识。 撰写讲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内容包括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珍惜粮食等。 演讲练习 熟悉稿件:反复朗读自己的演讲稿,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句子和段落。 语音语调:注意演讲时的语气和语调,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肢体语言:在演讲时适当加入一些手势和表情,可以让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心得体会 感悟分享:完成演讲后,可以将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比如对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节约的重要性等。 行动承诺:可以在心得体会的最后部分写下自己今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粮食的决心和计划。 2.“我认为最容易导致粮食浪费的行为”群投票 发起在线投票的步骤,参考教材P9,具体如下: 1.在微信中搜索投票小程序,选择“群投票”。 2.登录“群投票”,点击“创建投票”,进入创建投票界面。 3.输入投票标题。 4.设置投票项,填写截止时间等信息。 5.匿名设置,保护投票人的隐私信息。 6.点击确定,发起投票。 7.在班级范围内发起投票,给班里的每个人发起这个链接,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投票中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