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一)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朋自远方来( 从 )
(2)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4)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5)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6)逝者如斯夫( 往、离去 )
(7)切问而近思( 恳切 )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说”同“悦”,愉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解析:D项,“习”的意思都是“温习,复习”;A项,了解/得到;B项,代指学过的知识/代指学问和事业;C项,表承接/表并列。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6.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一)(2023·广州检测)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2)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3)不能去云( 离开 )
(4)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终止、停止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针对)他们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译文: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9.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限标两处)
孔 子 布 衣 传 十 余 世 学 者 宗 之
答案: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0.《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你写出三个。
答案:(示例)不亦乐乎、三十而立、温故知新。
11.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参考译文】
【乙】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二)综合性学习。
12.七年级开展以“我读《论语》”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中西合璧]
(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请你从《论语》中找出与上面这句话哲理最接近的一则:
答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脉相承]
(2)请列举一个《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案:(示例)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叫我们学习时要不断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琢玉成器]
(3)以下文字是小明演讲稿的一个片段,请帮他修改。
同学们,这次活动,让我从中汲取了人生的养分,A让我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习《论语》,不光靠读,更应饯行。
①画线句A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帮他修改。
病因: 语序不当。
修改: 将“热爱”与“了解”调换位置。
②画线句B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帮他修改。
饯 改为 践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