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13 纪念白求恩 语文 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13 纪念白求恩 语文 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4: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纪念白求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派遣(qiǎn) 热忱(chén)
纯粹(cuì)
B.担子(dàn) 狭隘(yì)
解放(jiě)
C.殉职(xùn) 教训(xùn)
自私(sī)
D.殖民(zhí) 鄙薄(bǐ)
趣味(wèi)
解析:“隘”应读“à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冷清  制疗  动机  拥护
B.佩服 系统 纪念 麻木不人
C.悲痛 出路 低级 晋察冀
D.高明 极端 实践 不足到
解析:A项,“制”应为“治”;B项,“人”应为“仁”;D项,“到”应为“道”。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对于认定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防止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尤其是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应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B.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继续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引向深入,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C. 全市党员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推诿扯皮、拈轻怕重的少了,勇挑重担、敢干敢拼的多了,作风切切实实地发生了改变。
D.越是面对新的情况、新的困难,越能够漠不关心、有效应对,这便是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韧性和文化传统。
解析:“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B.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使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以减轻。
C.阅读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受好评的原因,是因为它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解析:B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C项,搭配不当,可删去“人生感受和”;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解决这些“难”题,不能回避,更不能掩盖,而是需要给自己拓展更大更宽的舞台。
②他们选择了离祖国更近、离人民更近的方向,给人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③就像很多年轻同志把自己的“人生战场”标定在祖国的边疆、一线。
④人生从来没有“荒凉地带”,即便存在一时的不如意,也要走出自己的“荒凉”。
⑤把人生价值定位于人民安宁,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积蓄人生出彩的力量。
⑥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心理的起起落落,都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难”。
A.⑥①③④⑤② B.④⑥①③⑤②
C.⑥⑤③④②① D.④②⑥③⑤①
解析:语段论述如何对待人生的“荒凉地带”,第④句提出观点为首句;第⑥句承接其后,解释人生“荒凉地带”的具体含义;第①句过渡,引出下文,具体论述如何走出自己的“荒凉”;第③句举例;第⑤句承接第③句;第②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所以正确顺序为④⑥①③⑤②。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槐树的见证
郭 华
①久闻河北省河间市齐会村有棵大槐树,今天我终于站在了它的树荫下。这是一棵历经700年风雨,仍枝繁叶茂、生意盎然的大槐树。这是一棵被日本侵略者的炮弹拦腰炸断,本已枯死,又奇迹般再生的国槐。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期间冀中地区最为激烈的一场战役。
②在贺龙、关向应所率八路军120师连续粉碎日军三次围攻后,1939年4月23日上午9时,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对齐会村发起了攻击。进村的道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失守后,村中央最高处的大槐树就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前。我们的战士隐蔽在大槐树后向敌人射击,敌人的轻重武器一起射向大槐树,树上留下无数弹痕,一颗炮弹正好打在树干上,大槐树被拦腰炸断。一个个八路军战士把鲜血洒在大槐树下,但他们毫不畏惧,经过浴血奋战,来犯之敌大部被歼。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槐树见证了八路军的英雄气概,也见证了我们的胜利。
③大槐树还见证了一个外国人如何“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就是白求恩同志。战斗打响后,白求恩将“战地手术室”设在大槐树前线附近的真武庙里。炮弹接二连三在手术室周边爆炸,盘子里的手术器械被震得乱响,庙门口挂着的白布门帘也被炮火烧着了,白求恩仍镇定地做着手术。齐会歼灭战打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69个小时,救治了115名伤员。今天,小小的真武庙已成为红色教育纪念地。
④大槐树见证的不仅有炮火硝烟,还有人间正道。
⑤在齐会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名单中,赫然写有独立第二旅旅长魏大光的名字。卢沟桥事变后,冀中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情状:有的几千、几百人,有的几个人拉起个队伍,便自称“司令”。魏大光就是这时期涌现的“司令”,但他一心一意跟定共产党,参加了齐会战役,身先士卒,大槐树目睹了他英勇的身姿。不久后他在与日寇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28岁。而与他同时期的那些“司令”们,有的却当了汉奸,最终受到人民的惩罚。百年以来中国大浪淘沙的历史有一个规律:跟定共产党,就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大槐树见证了这一规律。
⑥大槐树被日寇炸断之后,第二年未见发芽,谁知转年它竟从根部萌发了新的枝条。仿佛是要见证我们的民族从灾难走向复兴,它又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年村中小桥附近,如今建起了齐会战役纪念碑。整洁的广场,漂亮的二层村舍,享受着新时代和平生活的村民们,他们正忙碌地建设着自己的家乡。80多年前长眠地下的先烈们,不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⑦我抚摸着大槐树苍劲的树干,心中对先烈们说:大槐树作证,今天的齐会如你们所愿,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所愿!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6.本文为何以《大槐树的见证》为题?
答案:本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文中多次以“大槐树”“见证”过渡,开头、结尾也以“大槐树”呼应,以《大槐树的见证》为题可统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全文围绕着“大槐树”来写,因此“大槐树”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开头、结尾、第②~⑥段的开头、结尾都包含有“大槐树见证”,由此可见,文章多次以“大槐树”“见证”过渡,使文章衔接紧密,而且首尾都是以“大槐树”呼应,据此可知标题《大槐树的见证》可统领全文。
7.联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说说本文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高贵品质。(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示例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
(示例二)“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示例三)“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
8.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①段中加点的“国槐”的理解。
答案: 大槐树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国人民跟定共产党,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也将见证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而是象征民族精神的不平凡的树。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国槐”一词,用“国”来修饰“槐树”,由此可知文中的槐树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解答本题,从文章中找到体现“槐树”不同寻常之处的内容来分析即可。结合文章第①~⑥段内容可知,大槐树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国人民跟定共产党,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也将见证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据此可知,这棵树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而是象征民族精神的不平凡的树。
9.读完本文,请你在“网上祭英烈”平台留言,与同学共勉。
答案:(示例)同学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仆后继。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们永世铭记。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让我们赓续英烈的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伟大梦想,继续奋勇前进,守护好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留言要能表达对英烈的敬佩、缅怀等情感。
(二)综合性学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题目。
材料一 白求恩遗嘱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是我给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材料二 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真情永驻]
(1)白求恩的遗嘱为什么能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答案:因为在遗嘱中,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远在家乡的前妻和异国的朋友。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体现,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真情流露。
[赋诗传情]
(2)材料二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彩旗飘飘]
(3)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白求恩获得“加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降生时的居所,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白求恩故居补写对联来凭吊这一伟人。
上联:伟人音容今宛在
下联: (示例)中加友谊世代传
横批:万古流芳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