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一) 23 女娲造人 语文 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7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一) 23 女娲造人 语文 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4: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一)  女娲造人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
……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参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wā )     揉团( róu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篷 改为 蓬
参 改为 掺
(3)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她”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 (示例)这 、 它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水峪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光是“小米辣”就种了100亩,每年给水峪村带来40万元的收益,村民个个眉开眼笑。
B. 张弘在网上看到一些喜欢摄影的人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制作成台历,送给亲朋好友,他便灵机一动,决定制作全家福挂历作为春节礼物。
C.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西游记》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形象。
解析:“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下面语段中方框处依次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D )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解析:“她笑”“她假装生气”是一般的停顿,后面用逗号;“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与“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用分号,末尾用句号;“她忽然灵机一动”后面是她的想法的具体内容,所以用冒号。
4.下列对《女娲造人》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女娲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原型创造出人类的。
B.女娲用黄泥捏出了第一个人,人的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
C.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从此,大地上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D.女娲安排男女婚配,使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人类就这样绵延下去。
解析:“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错误。女娲在疲倦不堪后,想出了较为简单的方法造人,并不是“不断地捏泥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逐日
袁 珂
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幽都的统治者,权力很大。幽都在北海,里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龙、黑狐,连人都是黑的,看守幽都城门的就是巨人土伯,他是大神后土的臣子。他长着老虎的头,头上有一对尖利的角,额颅上有三只眼睛,身子无比巨大。我们见了巨人土伯这种形象,就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严是怎样的了。
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作“成都载天”的山上,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也极大,他们的性格既勇敢坚强,又比较和平善良,喜欢替人们打抱不平。
他们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这个夸父族人,有一天,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忽然生发一种奇想。
他想道:
想着,他就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呀追呀,夸父在原野上奔驰,快得像一阵风,瞬息间就已经超越千里,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
禺谷,就是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极大的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这片大的光明的包围中了,他欢喜地举起双手来,想把眼前这个大红球捉住。
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使他简直忍受不了,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他被炎热的太阳烤炙着,又奔跑了大半天,实在疲倦极了。
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嘟地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还是没有止住。
他再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是鸟雀们哺育幼儿和更换羽毛的地方,纵横有千里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源,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他像一座山一样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手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到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它的金光来普照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作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变成的。
(有改动)
5.夸父是一个巨人,这则神话故事是如何表现巨人之“巨”的?请加以概括。
答案:通过写夸父族人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巨人土伯的形象,夸父喝干了黄河、渭水的水,夸父渴死倒下时像一座山等来表现巨人之“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找到相应的区间,再找到反映其特点的句子。可从身材高大的角度,从喝干黄河、渭水的角度,从倒下时像一座山的角度作答。
6.文中画线的空缺处是夸父逐日的原因,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写。
答案:(示例)太阳落下去,黑夜便要来临;我不喜欢黑夜,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将它捉住。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的能力。作答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下文来看,夸父是去追逐太阳。为什么要追逐太阳,注意前文“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这是引发他奇想的原因。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夸父的心理:太阳落下去,黑夜便要来临;我不喜欢黑夜,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将它捉住。
7.神话结尾,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对这样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夸父抛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构思。从表达方式看,这是想象,刻画了夸父死后还不忘为人类造福,将自己的手杖变成桃林,这就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使得文章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夸父逐日”现已成了一个成语。①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②比喻不自量力。你认为哪一个义项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特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第①个义项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特点。因为神话多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的正是夸父的英雄气概。所以第①个义项更符合这则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②个义项带有讽喻的意味,是一种消极的理解,不太符合神话这种文体。
(二)综合性学习。
9.白石坡中学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请你走进缤纷绚烂的神话天地,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
[神话与诗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神话故事 诗句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A 夸父逐日 莫道匹夫枉逐日,艳阳岁岁照桃林。
牛郎织女 B (示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神话人物谈]
(2)表格中神话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特点?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答案:共同特点:执着、坚忍。愿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幸福。
[神话故事会]
(3)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请发挥想象,向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故事要包含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要素,不少于60字)
答案:略。(提示:符合要求,注意回忆有关情节,包括补天的原因、措施、结果,语言通顺,符合故事的本来面目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4)探月工程中“嫦娥”“玉兔”的命名源于我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神话故事的一项是( A )
A.鹊桥相会     B.后羿射日
C.夸父逐日 D.女娲补天
解析:“鹊桥相会”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它属于民间传说,不属于神话故事。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