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1.2.3 二次根式的除法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2.会运用除法法则及商的算术平方根进行简单运算;
3.能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温故知新
二次根式乘法
法则
性质
(计算)
(化简)
小试牛刀
1.计算: 的结果是( )
A.2 B.6 C.8 D.16
练一练:
B
2.计算: 的结果是______.
3.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
2
x≥0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除法
思考:你能计算出 ?
解:
是最后的结果吗?还能怎么处理呢?
讲授新课
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完成计算;
2.四人一组,讨论规律.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讲授新课
计算下列各式:
对比乘法法则里字母的取值范围,除法法则里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何变化
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母不为0
归纳
讲授新课
(1) ___÷___=____;
= _____;
计算下列各式: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2
3
4
5
6
7
观察两者有什么关系?
知识概括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
语言表述: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被开方数商的算术平方根.
即:二次根式相除,________不变,_ _______相除.
根指数
被开方数
当二次根式根号外的因数(式)不为1时,可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易得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计算:
解:
(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讲授新课
2、, ,使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并且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解:
=
=
=
=
=
讲授新课
(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到最简;
(3)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应先将它化成假分数,以免出现类似
这样的错误;
(4)如果是几个二次根式相除,应按除法法则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
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来计算.
易错警示:
(1)在 中,特别注意 b>0,若b=0,则无意义;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最简二次根式
活动 观察以上各题中,化简后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
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讲授新课
归纳知识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简记:一根号无分母,分母无根号;二不能再开方.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解:(1)
(2)
【例2】将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2) (3)
.
(3)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解:
1、化简:
(1) ;
(2) ;
(3) .
(2)
(3)
(1)
讲授新课
解: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除法的应用
【例3】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30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以使人当场死亡.据研究从高空抛物时间t和高度h近似的满足公式 .从100米高空抛物到落地所需时间t2是从50米高空抛物到落地所需时间t1的多少倍?
解:由题意得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相邻两边长分别为a,b.已知 ,求a的值.
解:∵
∴
讲授新课
知识点四 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1.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没有括号的按
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两个二次根式相乘除,根号前的系数对应相乘除,根号内的被开方数对应
相乘除.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4】 计算: .
分析:先把被开方数中的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根据运算法则,按照运算顺
序进行计算.
解:
=
.
讲授新课
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中的四点注意:
(1)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2)要注意确定最后结果的符号;
(3)最后结果一般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4)在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中,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
练一练
1.计算:
解:(1)原式
.
(2)原式
.
当堂检测
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的倒数是( )
A. B. C. D.
3.若成立,则的值可以是( )
A.-4 B.2 C.4 D.5
B
A
B
当堂检测
4.化简 时,最好将分子、分母都乘以( )
A. B. C. D.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D
C
当堂检测
6.计算
当堂检测
7.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对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进行化简.
解:只有 (3) 是最简二次根式;
当堂检测
8.把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解:
当堂检测
9.化简.
解:
当堂检测
10.计算.
解:
(1)原式
(2)原式
(3)原式
当堂检测
11.若与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求的值.
解:∵ 与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解得:
∴符合题意
.
课堂小结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
语言表述: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被开方数商的算术平方根.
即:二次根式相除,________不变,_ _______相除.
根指数
被开方数
当二次根式根号外的因数(式)不为1时,可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易得(共25张PPT)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1.2.1 二次根式的乘法
21.2.2 积的算术平方根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运算;
温故知新
1.当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x>1.
∴ x>-3 且 x ≠1.
∴ x ≤ 1.
∴ 2 ≤ x ≤ 3.
∴ x = 3.
∴ x 为任何实数.
导入新课
学校教学楼后有一长方形花坛(长、宽如图所示,单位:m),现在学校根据需要,想把它改建为草坪.若全部铺满,需购买多少平方米的草皮?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
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6
6
20
20
30
30
1.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2)
(3)
讲授新课
2.用上题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
=
思考与交流:在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表达式 · = 中,a,b可否为任意实数?说明理由.
注意:式中a,b
都必须是非负数.
(1) × _____
;
(2) ×=____________.
知识概括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
语言表述: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各个被开方数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二次根式相乘,________不变,_____ ___相乘.
根指数
被开方数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计算:
解: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乘法运算律在二次根式乘法中的应用
(2).
也就是说,把被开方数和各个根号外面的系数分别相乘,将系数相乘的
积作为积的系数,把被开方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被开方数.
(1);
.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2】计算:
(1);
(3); (4)(-).
解:(1)
(2).
解:(3)
.
(4) (-) =(-2)×
.
讲授新课
特别提醒:
(1)二次根式相乘时,可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二次根式根号外的因数(式)和两个二次根式分别相乘,同时注意确定积的符号.
(2)二次根式相乘时,被开方数的积中有能开得尽方的一定要开方.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化简:
(1);
(2);
(3) (a≥0,b≥0);
(4) (a<0).
解:(1)原式= ×=7×11=77.
(2)== ×=4×3=12.
(3)原式=×=a2.
(4)原式=×=-a.
讲授新课
解:(1) ;
2、化简:
(1) ;(2) .
(2)
讲授新课
化简:
解: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乘法的应用
【例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和2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方形的面积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4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如图,一个正三角形路标的边长为 个单位,求这个路标的面积.
解:如图,作AD丄BC于点D,
则 BD=CD= BC=
在 Rt△ACD中,
AD=
∴S△ABC = BC×AD= (平方单位).
答:这个路标的面积为 平方单位.
当堂检测
A. B.
C. D.
1.计算 的结果是 ( )
A. B.4 C. D.2
B
2.下面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D
3.计算: ____.
30
当堂检测
4.己知,a=,b=,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这个代数式可以是( )
A.a+2b B.a2b C.4a D.ab2
5.在中,,,,则的面积是( )
A.5 B. C.10 D.
6.当时,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7.把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
A. B. C. D.-1
D
A
A
C
当堂检测
8.=_____, =______.
9.=______, =______,=______.
10.一个长方形的长为2cm,宽为cm,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cm2.
12
15
8
7
6
1
当堂检测
11、计算
(1) ; (2) ; (3) .
解:(1)
(2)
(3)
当堂检测
12. 化简:
解:
当堂检测
13.如图,架在消防车上的云梯AB长为15m,AD:BD=1:0.6,云梯底部离地面的距离BC为2m.你能求出云梯的顶端离地面的距离AE吗?
课堂小结
二次根式
的乘法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
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乘法法则
应用
1. 乘法运算律在二次根式乘法中的应用
2. 二次根式乘法的实际应用.(共39张PPT)
21.1 二次根式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
2.什么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
一般地,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a的平方根是 (a≥0).
正数正的平方根叫做它的算术平方根.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用 (a≥0)表示.
温故知新
3.(1)16的平方根是什么?算术平方根是什么?
(2)0的平方根是什么?算术平方根是什么?
(3)-7有没有平方根?有没有算术平方根?
导入新课
根据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2cm
a cm
1.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 .
2.正方形的边长是: .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直角边长是 .
(cm2)
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 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 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 2 倍,面积为 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m.
讲授新课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 h(单位:m)满足关系 h=5t2.如果用含有 h 的
式子表示 t ,那么 t 为_______.
你发现这些结果有哪些共同特征?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讲授新课
, , , ;它们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我们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 的平方根为 0;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 0.
上面问题中,得到的结果分别是: .
讲授新课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1.被开方数 a 可以是非负的数或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
2.“ ”中一般把根指数 2 省略,写成“ ”.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解:(1)(4)(6) 是二次根式
(2)(3)(5)(7) 均不是二次根式.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并总结一下方法.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当x取何值时,下列根式有意义?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a≥0.
解:(1)由x2≥0,得x≥;
(2)由-2x+1≥0,得x≤ .
讲授新课
解:由x2≥0,得x是任意实数,
∴当x为任意实数时, 都有意义.
思考: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呢?
由x3≥0,得x≥0,
∴当x≥0 时, 有意义.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
解:(1)由 a+1≥0,得 a≥ -1,所以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大于或等于- 1的实数.
(2)由 > 0,得 1 - 2a > 0,即 a< .所以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小于 的实数.
(3)因为无论a取何值,都有(a-3) 2 ≥ 0,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2≥0,得
x≥2.
当x≥2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讲授新课
(2)∵被开方数需大于或等于零,
∴3+x≥0,
∴x≥-3.
∵分母不能等于零,∴x-1≠0,∴x≠1.
∴x≥-3 且x≠1.
2、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1)由题意得x-1>0,
∴x>1.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问题1 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呢?
前者x为全体实数;后者x为正数和0.
当a>0时,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 >0;当a=0时, 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 =0.这就是说,当a≥0时, ≥0.
问题2 二次根式 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它本身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讲授新课
二次根式的实质是表示一个非负数(或式)的算术平方根.对于任意一个二次根式 ,我们知道:
(1)a为被开方数,为保证其有意义,可知a≥0;
(2) 表示一个数或式的算术平方根,可知 ≥0.
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
二次根式的值非负
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3】若 , 求a -b+c的值.
解:
由题意可知a-2=0,b-3=0,c-4=0,
解得a=2,b=3,c=4.
所以a-b+c=2-3+4=3.
讲授新课
【例4】已知 y= , 求3x+2y的算术平方根.
解:由题意得
∴x=3,∴y=8,
∴3x+2y=25.
∵25的算术平方根为5,
∴3x+2y的算术平方根为5.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已知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且a,b满足 ,
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解:由题意得
∴a=3,
∴b=4.
当a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3+3+4=10;
当b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4+4+3=11.
讲授新课
2.已知|3x-y-1|和 互为相反数,求x+4y的平方根.
解:由题意得3x-y-1=0且2x+y-4=0.
解得x=1,y=2.
∴x+4y=1+2×4=9,
∴x+4y的平方根为±3.
讲授新课
知识点四 二次根式的性质
正方形的边长为 ,
用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为 ,
又∵面积为a,
即 .
活动1 如图是一块具有民族风的正方形方巾,面积为a,求它的边长,并用所求得的边长表示出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式子是不是对所有的二次根式都成立呢?
讲授新课
活动2 为了验证活动1的结论是否具有广泛性,下面根据算术平方根及平方的意义填空,你又发现了什么?
...
算术平方根
平方运算
0
2
4
...
a(a≥0)
02 = 0
...
观察两者有什么关系?
22 = 4
讲授新课
4
2
0
根据活动2 直接写出结果,然后根据活动2的探究过程说明理由:
是2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是一个平方等于2的非负数.因此 .
同理, 分别是0,4, 的算术平方根,即得上面的等式.
讲授新课
的性质:
一般地, =a (a ≥0).
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
注意:不要忽略a≥0这一限制条件.这是使二次根式 有意义的前提条件.
讲授新课
...
平方运算
算术平方根
2
0.1
0
...
a(a≥0)
2
...
观察两者有什么关系?
填一填:
=a (a≥0).
讲授新课
...
平方运算
算术平方根
-2
-0.1
...
2
...
观察两者有什么关系?
a(a<0)
思考:当a<0时, =
?
-a
讲授新课
即任意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绝对值.
a (a≥0)
-a (a<0)
的性质: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5】计算:
解:
讲授新课
【例6】化简:
讲授新课
练一练
解:
1、化简下列各式
当堂检测
3.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下列各式: . 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 (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B
2.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x≥1
x≥0 且 x≠2
当堂检测
4.当x 取何值时,下列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由x+7≥0可得, x ≥-7 ;
(2)由 ,且x-1≠0可得, x-1<0,即x <1;
(3) x 为任意实数时,>0,
可得,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当堂检测
5.(1)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求m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m-2≥0且m2-m-2≠0,
解得m≥2且m≠-1,m≠2,
∴m>2.
(2)无论x取任何实数,代数式 都有意义,求m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x2+6x+m≥0,
即(x+3)2+m-9≥0.
∵(x+3)2≥0,
∴m-9≥0,即m≥9.
当堂检测
6.若x,y是实数,且y< ,求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
∴x=1.
∵y< ,
∴y< ,
∴ .
当堂检测
7.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化简: .
解:根据数轴可知b<a<0,
∴a+2b<0,a-b>0,
则
=|a+2b|+|a-b|
=-a-2b+a-b=-3b.
a
b
0
当堂检测
8.已知 a,b 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且a,b 满足 ,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解:由题意得
∴ a = 3.
∴ b = 4.
当 a 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 3 + 3 + 4 = 10;
当 b 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 4 + 4 + 3 = 11.
课堂小结
带有二次根号
建立不等式求出其解集
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多个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分式
分母≠0 并且 被开数≥0
性质
定义
有意义
算术平方根
分式
二次根式(共32张PPT)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会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温故知新
一、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简记为:一根号无分母,分母无根号;二不能再开方.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
温故知新
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2.把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 =____;(2) =_______;(3) =_____.
二、练一练:
C
导入新课
【问题】 现有一块长 7.5 dm、宽 5 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分别是 8 dm2 和 18 dm2 的正方形木板?
5 dm
5 dm
18
8
提示:先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同类二次根式
【活动1】观察下列二次根式的被开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每组的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
(1) ···
(2) ···
(3) ···
【活动2】思考下列二次根式具有的被开数以上特征吗?你怎样发现的?:
知识梳理
1.同类二次根式
经过化简后,各根式被开方数相同,像这样的几个二次根式被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若最简根式 与 可以合并,求 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得
即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如果最简二次根式 和 是同类二次根式,求,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得: ,
∴,.
讲授新课
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的加减
【案例1】 某新建医院计划在院内修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在花坛中央还要修一个正方形的小喷水池.如果小喷水池的面积是2平方米,花坛的边长是小喷水池的3倍,问花坛的外周与小喷水池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
2
4+12(米)
4 (+3)(米)
或
讲授新课
8
10
案例2 如果小喷水池的面积是8平方米,花坛的绿化面积是10平方米,你能
求出花坛的外周与喷水池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吗?
4+4(米)
4+(米)
或
讲授新课
案例3 现有一块长7.5dm、宽5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2和18dm2的正方形木板?
∵ 5> >
∴ 木板够宽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 )dm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分配律)
由 <1.5可知 <7.5,即两个正方形木板的边长的和小于木板的长,
因此可以用这块木板按要求截出两个面积分是8dm2和18dm2的正方形木板.
讲授新课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分配律)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化—将非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化简;
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2)找—找出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3)并—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
“一化简二判断三合并”
讲授新课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
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简记:一化、二找、三合并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2】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练一练
2.计算:
解: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1) ( ) (2) ( )
(3) ( ) (4) ( )
√
√
×
×
讲授新课
3、计算:
解:
讲授新课
4、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加减的应用
【例4】如图,用四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面积是125的正方形ABCD,,图中空白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求这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25,
∴,
∵,
∴,
∴空白部分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为.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如图,两个圆的圆心相同,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2.56和25.12.求圆环的宽度d(π取3.14,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依题意得
答:圆环的宽度约为0.83.
讲授新课
2、已知a,b,c满足 .
(1)求a,b,c的值;
(2)以a,b,c为三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求出其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 ;
(2)能.理由如下:∵ ,即a<c<b,
又∵ ∴ a+c>b,
∴能够成三角形,周长为
分析:(1)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非负数必须为零;(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判断.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5.估算的值是( )
A.和之间 B.和之间 C.和之间 D.和之间
6.若两个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则合并后的结果是( )
A. B. C. D.
7.已知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则的值是( )
A. B. C.2 D.1
B
D
C
当堂检测
8.计算:
(1); (2); (3).
(1)解:原式.
(2)解:原式
;
(3)解:原式
.
当堂检测
9.若最简根式 与 可以合并,求 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之得
∴
当堂检测
10. 已知 a,b,c 满足 .
(1)求 a,b,c 的值;
(2)以 a,b,c 为三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 三角形,求出其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 .
(2) 能. 理由如下:∵ 即 a<c<b,
又∵
∴ a + c>b,
∴ 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
当堂检测
11、已知a,b都是有理数,现定义新运算:a*b= ,求(2*3)-(27*32)的值.
解:∵a*b= ,
∴(2*3)-(27*32)
=
=
=
课堂小结
二次根式加减
法则
注意
运算顺序
运算原理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运算律仍然适用
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共33张PPT)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2课时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有关的运算.
温故知新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0,b≥0).
拓展: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0,b>0).
拓展:
温故知新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不同的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2)对于不能合并的二次根式,一定不要漏写,要保持不变,它们也是结果的一部分.
导入新课
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2.计算:(1) =_____;(2) =_____;
(3) =______.
3.填空:(1)(a+b)(a-b)=_______; (2)(a+b)2=______________;
(3)(a-b)2=____________.
B
24
a2-b2
a2+2ab+b2
a2-2ab+b2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应用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与整式运算一样,体现在:运算律、运算顺序、乘法法则仍然适用.
【例1】计算:
解:
讲授新课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要弄清运算种类,再确定运算顺序: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最后按照二次根式的相应的运算法则进行.
归纳
解:
此处类比“多项式×多项式”即(x+a)(x+b)=x2+(a+b)x+ab.
讲授新课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数、整式和分式的混合运算一样,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也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实数的运算律、多项式乘法法则以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计算:(1) (2)
解:(1)
+
=+=2
=4
(2)
==
讲授新课
2、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二次根式
回顾提问1 整式乘法运算中的乘法公式有哪些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回顾提问2 整式的乘法公式对于二次根式的运算也适用吗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二次根式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二次根式运算类比整式运算,所以适用.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2】计算:
解:
讲授新课
练一练
讲授新课
2、计算:
解:
讲授新课
(1); (2).
(2)原式
.
解:(1)原式
;
3、计算: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时,学会了怎样去掉分母的二次根式的方法,比如:
如果分母不是单个的二次根式,而是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如:
等,该怎样去掉分母中的二次根式呢?
根据整式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中也适用,你能想到什么好方法吗?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3】已知,,求的值.
解:∵,
,
∴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化简并求值:已知,求的值.
解:∵,
∴
.
讲授新课
多项式分母的分母有理化
例5
解:原式
这个式子结果是最简二次根式吗?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但按照之前的方法达不到分母有理化的目标。例如:
= .
如果平方才能去掉根号的话,我们试试平方差公式呢?
讲授新课
例5
解:原式
分母形如 的式子,分子、分母同乘以 的式子,构成平方差公式,可以使分母不含根号.
讲授新课
练一练
计算:
解:
1.
讲授新课
2.已知 , 求 .
解:∵
当堂检测
1.计算:
解: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3、已知 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求a2-b2的值.
解:
当堂检测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B
5.计算:
5
6.设 则a b(填“>”“ < ”或
“= ”).
=
当堂检测
7.计算:
解:
当堂检测
解:原式
当堂检测
8.在一个边长为 cm的正方形内部,挖去一个边长为 cm的正方形,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解:由题意得
即剩余部分的面积是
当堂检测
9.(1) 已知 ,求 的值;
解:x2-2x-3=(x-3)(x+1)
(2)已知 ,求 的值.
解:
当堂检测
10.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进行类似于二次根式 的运算时,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将其进一步化简:
方法一:
方法二:
当堂检测
(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化简:
(2)化简:
解:(1)
课堂小结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乘法公式
化简求值
分母有理化
化简已知条件和所求代数式
(a+b)(a-b)=a2-b2
(a+b)2=a2+2ab+b2
(a-b)2=a2-2ab+b2
(x+a)(x+b)=x2+(a+b)x+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