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单 元 概 述
语文要素:
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写作要求:
1.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去写景。
2.学会处理写作中情与景的关系。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品质。
第二单元
5 秋 天 的 怀 念
史铁生
5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提问:说出这些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人,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他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
3.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学 习 目 标
文化文学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北京人,作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文化文学
乐观开朗
身残志坚
通过这些图片,你觉得史铁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史铁生在瘫痪之初是不是也如此地坚强乐观,笑对苦难呢?
文化文学
21岁
双腿瘫痪
回到北京
18岁
下乡插队
16岁
毕业于清华
大学附属中学
26岁
母亲去世
30岁写作本文《秋天的怀念》
40岁
创作《我与地坛》
被誉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47岁
被确诊为尿毒症
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59岁
突发脑溢血去世
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
“我的职业是生病,业务在写作。”
文化文学
文体知识
记叙性散文
概念 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知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彩 分类 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叙述事件
写人散文 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那年史铁生30岁。他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基础知识
憔悴 ( ) 整宿 ( )
憎恨 ( ) 仿膳 ( )
侍弄 ( ) 絮叨 ( )
瘫痪 ( ) 诀别 ( )
jué
qiáo
xiǔ
zēnɡ
shàn
shì
xù
tān
基础知识
【侍弄】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②摆弄;修理。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砸。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1.朗读课文
(1) 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母亲为了让“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因双腿瘫痪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
2.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北海的菊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
初步感知
3.借助表格,理清文脉
第一次 第二次
“我”的 情况
母亲的 表现
母亲 的话
“我”的 表现
母亲的 表现
初步感知
3.借助表格,理清文脉
第一次 第二次
“我”的 情况 暴怒无常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 表现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 的话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 表现 “不,我不去!”狠命捶打两条腿。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母亲的 表现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喜出望外
初步感知
4.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着病痛关怀“我”。
第二部分(3~6):“我”同意母亲的央求,准备去看菊花时,母亲却突然因病离世了。
第三部分(7):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活”。
文章结构
课 堂 小 结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坚韧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成了“我”怀念母亲的寄托。
拓 展 延 伸
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示例:父母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为我们做饭,关心我们的学习,我们生病时,父母陪着去医院看病等。
我们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布 置 作 业
1.完成本课的字音、字形训练。
2.以“母爱”为主题完成300字的微写作。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