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3 09:32:2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及视力的矫正
核心 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1.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视网膜相
当于______,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立、______的实像.#1

光屏

缩小
2.近、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____,折光能力变
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可以用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____,折光能力变
____,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可以用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透镜进行矫正.#2.2








知识点1 眼睛的视物原理
1.(教材素材题)人眼球的结构如图所
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凸透镜类似,其
中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所成
的像正好落在________上时,人能看清
物体.
晶状体
视网膜
2.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使远处物体的光会
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
物体时(距离一般不小于 ),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
膜上,晶状体会变____(选填“厚”或“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____(选填“强”或“弱”).


3.(教材素材题)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
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C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知识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
4.(2025·贵阳二模)如图所示,小明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
网膜____,则此时人的眼睛是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
要配戴一个由合适的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发散
【变式设问】
4.1.小明去掉眼镜,看不清书上的字,若要看清书上的字,小明
应该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才能看清.
靠近
4.2.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 ,叫
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正常眼的明视距离.
小于
5.(新课标素材) 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提醒同学
们读写时应该保持明视距离,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
致近视即晶状体变____(选填“厚”或“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____(选填“强”或“弱”).


知识点3 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6.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
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变式设问】
6.1.要使成在点的像靠近视网膜,物体 应该向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7.如图所示是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相
应的透镜.
[答案] 如图所示
8.(2024·遵义期中)小明不小心将眼镜的右边镜片摔碎了,如
图所示,是他的左眼及右眼分别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由此可以判
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D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9.(多选)关于近视眼、老花眼及其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CD
A.近视的人,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B.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C.老花眼的人,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D.老花眼的人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老花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
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
之间,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
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D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1.(2025·贵阳模拟)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
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
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
远视眼
凸透镜

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选填“近视眼” 或“远视
眼”).应戴用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加以矫正.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
个区,区厚薄均匀, 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
可以通过_____看远处同学(选填“区”或“ 区”),再不需要频
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2.(科学探究)为了研究眼的成
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
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__________(选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倒立缩小
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
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3)注水太多导致水透镜凸度过大,可用于模拟人的某种眼病,
此时需要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抽水
凹透镜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
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
核心 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放大镜:物距____于焦距时,凸透镜成____立、______的____像.
2.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____立、______的____像.
3.显微镜:由____镜和____镜组成,物镜成____立、______的____
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____像.
4.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成____立、______的实像,目
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


缩小




放大



缩小
知识点1 放大镜
1.用凸透镜观察地图时,应将地图放在凸透镜的( )
A
A.一倍焦距以内 B.焦点处
C.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D.两倍焦距处
2.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
于双目,字明大加倍.”句中的“此物”属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其对光具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看到的是文字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凸透镜
会聚

3.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
示.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C
A. B. C. D.
知识点2 照相机
4.(教材素材题)如图所示,是一架焦距不变
的照相机,用相机拍照时,成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
倒立
缩小
远离
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选填“靠近”或 “远离”)胶片的方
向移动.
知识点3 投影仪
5.(教材习题改编)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
距为 ,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
离应( )
B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大于,小于
6.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焦距为 的凸透镜,正常工作时,
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范围内,在屏幕上可以
看到______、______的像;投影仪上
大于,
小于
倒立
放大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
到屏幕上.
【变式设问】
6.1.为了在幕布上看到一个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______
(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要想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增大一些,
应将投影仪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屏幕,镜头适当向
____(选填“上”或“下”)调,使物距______(选填“增大”或“减
小”).
倒着
远离

减小
知识点4 显微镜与望远镜
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
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第8题图
8.(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
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
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C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望远镜物镜 D.显微镜目镜
第9题图
9.(荆州中考)如图所示,我国发射的“天舟六
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
接,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
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
C.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D.“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
10.(做中学)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
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C
第10题图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D.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内
第11题图
11.(模型建构)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
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
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和 的两
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
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 与
盒高 选择合理的是( )
D
A.、 B.、
C.、 D.、
12.(跨学科·社会发展) 年1月,哈工大成功研制出波长为
的极紫外光刻光源。如图为 光刻机的原理图,极紫
外光照射镂空掩膜板,经过缩图透镜,在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刻
出缩小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紫外光波长更短传播速度更快
B.缩图透镜和近视眼镜为同种透镜
C.光刻机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似
D.只上移掩膜即可在光刻胶上成更小的像
√(共24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一节 凸透镜与凹透镜
核心 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素养 拓展延伸提升练
1.透镜
(1)凸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2)凹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会聚


发散
2.光心和主光轴
(1)光心:透镜的______称为光心,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
播方向______;
(2)主光轴:通过______且________透镜表面的直线,叫做透
镜的主光轴,简称光轴.
中心
不变
光心
垂直于
3.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______的点称为凸透镜
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____________的
交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会聚
反向延长线
知识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是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其中是凹透镜的是 _________,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 是________.
、、
中间厚
边缘薄
、、
中间薄
边缘厚
光心
主光轴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2.(教材素材题)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束分别射向凸透镜和
凹透镜,光束通过凸透镜后向主光轴靠拢(如图甲所示),说明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光束通过凹透镜后离主光轴远去
(如图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会聚
发散


知识点3 焦点和焦距
3.如图所示,点为凸透镜的______, 点为凸
透镜的______, 为凸透镜的______.
光心
焦点
焦距
4.某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
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经
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___ .
20
【变式设问】
4.1.若将凸透镜更换为凹透镜,再做这个实验,在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不能
知识点4 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5.(2024·贵阳期末)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 如图所示.
6.(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森林保护法》中规定,禁止在森林里
丢弃空罐头和空瓶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
C
A.污染环境 B.行人受伤 C.引起山火 D.动物死亡
7.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C.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8.(多选)(模型建构)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一
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C
A.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9.(教材习题改编)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
应把小灯泡放在( )
B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10.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
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
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
凸透镜

11.(襄阳中考)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
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削冰令圆”是把冰削
成____透镜;“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镜的
_______上.

焦点
12.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
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为了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在小
孔中最好嵌入________(选填“玻璃砖”“凸透镜”或“凹透镜”).因
为其对光有______作用.
凹透镜
发散
13.(重庆中考)根据画出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
透镜.
[答案] 如图所示.
14.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
(其中、和、 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
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
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______(填序号)两个凸透镜做
实验;器材确定后,小组同学让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通过两凸
透镜,使其会聚于焦点处如图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
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的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


(2)如果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_____
_____________两个透镜,这里主要用到的一个物理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
、(或、)
控制变量法(共47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核心 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成像情况 像距
正、倒 大、小 性质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不成像 ——
正立 放大 虚像 像与物同侧
1.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2.实验器材及装置图:蜡烛、凸
透镜、带刻度的光具座、光屏、火柴等.
3.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它们在同
一条直线上,并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分别为、 、
、、 时,移动光屏成像,观察像的大小、正
倒和虚实,测出物距和像距;
(3)实验数据记录:略.
同一高度
4.实验结论:
(1)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______的
实像;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时,成倒立、等大的
实像;
缩小
等于2倍焦距
(3)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
放大的____像;
(4)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时,不能成像;
(5)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______的
虚像.

等于1倍焦距
放大
5.探究点拨:
(1)实验前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
在同一高度上;②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不成像或成虚像;③像
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实验中将凸透镜遮挡住一部分后,光屏上______成完整的像,
只是比原来变暗了些.原因是蜡烛仍有部分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了
折射;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燃烧变短,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
移动.为了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___调整蜡烛或向____
调整光屏;
仍能



(5)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
清晰的像,原因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6)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用焦距相
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
______(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7)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目的是让所成的像更稳定,更容
易对比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可逆
更亮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必做实验)
1.小东同学用焦距为 的凸透
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开始时,小东在图示位置放置好了点燃的蜡烛、凸透
镜、光屏,并调整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_____;
同一高度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
刻度线和____ 刻度线之间;
倒立
缩小
60
70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
刻度线之外;
倒立
放大
70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
刻度线处;
倒立
等大
70
(5)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
发现光屏上________;
(6)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刻度线处,小东从凸透镜
的右侧通过透镜看到烛焰的______、______的____像.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2.(泸州中考改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
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 刻度处时,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为了判断
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____________移动光屏.
10.0
左右小范围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
3.(跨学科·社会发展)如图所示,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上展示水球的实验,由此可知( )
D
A.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C.
D.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
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
在如图所示的、、、 四点,并分
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么蜡烛应放在___点.
(2)蜡烛放在__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距离凸透镜最近.
(3)蜡烛放在___点时,光屏上得不到像.
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
移至 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____________的
实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像.
倒立、放大
不能
6.(2024·遵义月考)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若物体在光屏上
所成的像到该透镜的距离大于 ,则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可能
为( )
B
A. B. C. D.
7.如图是物体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
镜放在哪点时,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 )
C
A.点 B.点 C.点 D. 点
8.如图所示,把焦距为 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
蜡烛放在距焦点 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C
A.一定是倒立的
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
9.张老师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不
小心指尖触摸到凸透镜,则会出现的情景是( )
C
A.光屏上没有物体的像 B.光屏上有物体的虚像
C.物体的像完整,但变暗 D.物体的像变得不完整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
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D.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11.(丹东中考改编)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
象更明显;
较暗
(2)小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
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
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_________________;
光屏的中央位置
(3)小潘将蜡烛放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
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缩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 刻度线处,
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为止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 刻度线处,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
在凸透镜的右侧时,透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
正立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及简单应用
核心 知识梳理
基础 必备知识分点练
中档 学科思维综合练
1.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分析
(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______焦距分虚实,______焦距
分大小.
(2)根据物体和像的位置(或根据物距和像距)判断成像性质,
具体如下:
①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
______的虚像.
一倍
二倍
正立
放大
②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时,物
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
③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即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_______、______的实像.
④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外(即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______、______的实像.
倒立
放大
倒立
等大
倒立
缩小
2.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分析
(1)成实像时,物与像上下运动方向相反,水平运动方向相同.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
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动态分析
1.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焦点,在图中分别作出物体在、
两处通过透镜所成的像.
[答案] 如图所示.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逐渐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时像逐渐变____.可以概括为
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近 像____、像变____;反之,物远
像____、像变____.
远离





3.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焦点,在图中分别作出物体在、
两处通过透镜所成的像.
[答案] 如图所示.
4.凸透镜成虚像时,当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像逐渐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时像距逐渐变____,且像逐
渐变____.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远 像____、像
变____;反之,物近 像____、像变____.
远离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
5.【做中学】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
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外壳的长度为 ,若将凸透
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
倒立
缩小
20
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
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____ 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
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6.(跨学科·社会发展)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
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 )
B
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
7.如图所示,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
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
B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8.(2024·贵阳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
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
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
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C.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蜡烛移动
D.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光屏移动

9.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
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 60 30 20 15 12
像距 12 15 20 30 60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
和像距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
实像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10.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 和
物距 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当时,根据图像无法确定 的大小
D.在物距从增大到 的过程中,光
屏上所成的像也逐渐变大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
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那么
( )
A.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
B.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某合适的位置,光屏上仍可以成一个清
晰的像

12.如图所示为一张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拍照一次即可完成,
无须后期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人和手到镜头的距离一样
C.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人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在清华大学校园内,某同学用照相机拍到“太空中的中国空间
站”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 ,拍照时像距( )
B
A.略小于 B.略大于 C.略小于 D.略大于(共34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章末总结与复习
思维导图
知识对比
教材图片解读
核心素养落地
中考真题演练
知识点1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过焦点 过光心
凸透镜 与主光轴平行的 光,经凸透镜折射 后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 光,经凸透镜 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 通过光心的
光,经凸透镜
后方向不变
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过焦点 过光心
凹透镜 与主光轴平行的 光,经凹透镜折射 后,折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过凹透镜 的焦点 延长线经过凹 透镜对侧焦点 的光,经凹透 镜折射后平行 于主光轴射出 通过光心的
光,经凹透镜
后方向不变
续表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
项目 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原理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像的虚实 虚像 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像的大小 像与物大小相等 既能成等大的像,也能成放大
的像,还能成缩小的像
命题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如图是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完成的水球
光学实验,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
小的像,此时水球可以看作一个____透镜.
保持水球的位置不变,航天员靠近水球,
像的大小将变____.


命题点2 自制望远镜
2.(新课标素材)准备两个凸透镜,一个焦
距比另一个稍大一些,两个与透镜尺寸差不
缩小

多大小的硬纸筒,小纸筒可套进大纸筒.然后将焦距较大的透镜
作为物镜,较小的作为目镜,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纸筒中,
如图所示.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距离直到看得最清
楚为止,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的______(选填
“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成____(选填“实”或“虚”)像.
新课标在“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的核心素养落地点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在“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这一章主要围绕
以下几点:①物理观念中的物质观、运动观;②科学思维中的模
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方面;③科学态度与责任中有关
热爱自然、社会发展等方面.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探究性
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定律,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
用,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及近视与远视的矫正方法,树立保护视
力的意识.
落地点1 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1.(2024·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
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
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
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
B
A. B. C. D.
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
的像距为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落地点2 通过建构物理模型理解生活中光学现象的本质
2.(核心素养·模型建构)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
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
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
较暗


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他部分是一条与
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与周围相比______(选填“较亮”“一
样亮”或“较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透镜,而
气泡与周围水组成____透镜.
考点1 透镜
1.(跨学科·日常生活)防盗门上装有“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
眼”看到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
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2.(广西中考)如图所示的眼镜片是( )
C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2024·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凹透镜,请画出该光经
过凹透镜、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 如图所示.
考点2 透镜及其应用
4.(益阳中考)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 的凸透镜甲成
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
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
5.(湖北中考)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
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
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 所成的像变大
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6.(陕西中考)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
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
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
“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
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
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
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考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
7.(多选)(广西中考改编)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相同
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8.(多选)(2024·遵义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凸透镜 处时,在透镜另一侧
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C.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满足
D.当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时,光屏也要
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



9.(2024·聊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
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 、
、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 的纸盒,
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
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
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焦距为 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 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
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10.(巴中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进行如下
实验.
(1)如图甲所示,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在
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此时成清晰的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现将图乙中虚线圆圈部分当作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
“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______(选填“变薄”或“变厚”),
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
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__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变薄
近视眼
凹透镜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11.(广西中考)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
A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12.(2024·贵阳月考)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 左右
13.(多选)(贵州中考)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厚薄来看清
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对晶状体厚薄
的调节能力减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CD
A.晶状体变薄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B.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
C.若晶状体太薄,容易形成远视眼
D.若晶状体太厚,可用凹透镜矫正
14.2025年6月6日是全国第30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
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 ,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
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与近
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透镜矫正.
小于

15.(朝阳中考)在“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向水透镜内
注入适量的水,调节蜡烛、光屏
缩小
近视眼
的位置如图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_的实像.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将光屏向靠近水透镜
的方向移动,又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一过程模拟了__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
16.(科学探究)近视程度不同的同学需要配戴焦距不同的眼镜.
为了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 ”字样的光源代替可视物体,光屏模拟视网膜.选用如图乙所示
的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打开“ ”光源,调节各个元件的位置,
直到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便组
装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选择图乙中的___(填序号)号透镜
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3
(2)用如图丙所示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矫正视力.应将水透镜置
于光具座上的___(选填“”“”或“ ”)点,缓慢调节水透镜中的
水量,当水透镜形成焦距合适的____透镜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3)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
为了改善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器______
(选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抽取
(4)根据上述实验,请判断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焦距
更大还是更小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并说明理由.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焦距更小
的;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其晶状体焦距更小,对光的会聚能
力更强,故需用对光发散能力更强、焦距更小的凹透镜矫正(共19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专题突破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
类型一 根据物距与焦距判断像的性质
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郴州中考)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
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A.当蜡烛放在图中 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
中 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
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
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 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
应该放在图中 区域
类型二 根据物距与像距判断像的性质
3.(多选)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
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C
A.墙壁上是缩小的像
B.墙壁上是放大的像
C.只适当向右移动烧瓶,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D.只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4.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
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
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类型三 根据成像特点和像的位置判断物体位置和大小
5.(北京中考)小京通过焦距为 的凸
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6.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为物体 的像,则物
体 在( )
D
A.图中Ⅰ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D.图中 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类型四 根据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确定焦距的范围
7.(绵阳中考)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处,成一个倒立放大
的像;放在凸透镜前 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透镜的焦
距可能是( )
B
A. B. C. D.
8.(多选)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处的光屏上得
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BD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D.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类型五 在物距一定时,根据像的性质比较焦距的大小
9.(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
、 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
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
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
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
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
D.


10.有、、 三块凸透镜,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
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成缩小、
倒立的实像;成虚像;由此可知、、 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
为( )
B
A. B.
C. D.
类型六 在焦距一定时,根据物距的变化判断像的性质及像
距的变化
11.(多选)(天津中考)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
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
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
不变,将蜡烛调至 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透镜的焦距是
B.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像的位置在 刻度之间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如图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_____,焦距大小为_____ ;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
移到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0.0
10.0

类型七 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1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出了蝈蝈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现
要拍出如图乙所示的照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B
A.照相机远离蝈蝈,增加镜头和像间距离
B.照相机靠近蝈蝈,增加镜头和像间距离
C.照相机远离蝈蝈,减少镜头和像间距离
D.照相机靠近蝈蝈,减少镜头和像间距离
14.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
放置在光具座上处,在蜡烛从处逐渐移至 处的
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是( )
D
A.一直在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始终是成实像 D.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15.(多选)如图所示,是小明探
究甲凸透镜 的成像
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
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
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类型八 根据 图像判断像的性质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了物距 和像
距 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当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到 处
的过程中,其所成像逐渐变大
B.当 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只要光屏上观察
到像就可以直接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读
取此时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大小
D.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