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
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都接种过乙肝疫苗,目的是预防乙肝。那你知道我国开创用疫苗预防乙肝的科学家是谁吗?
1975年,肝病专家陶其敏首次接种了乙肝疫苗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联系生活: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除了乙肝这种肝炎疾病,你还知道哪些肝炎的疾病呢?
甲肝
丙肝
脂肪肝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观察和分析:在引起肝炎的疾病中,甲肝、乙肝、丙肝具有传染性,而脂肪肝不具有传染性,这是为什么呢?
甲肝
乙肝
丙肝
脂肪肝
病因:
病因:
病因:
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营养过剩,脂肪不断积累
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观察和分析:在引起肝炎的疾病中,甲肝、乙肝、丙肝具有传染性,而脂肪肝不具有传染性,这是为什么呢?
甲肝
乙肝
丙肝
脂肪肝
病因:是病毒这类病原体引起的,能够传染
病因:营养过剩引起,不能传染
传染病:由 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联系生活:不同的病毒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其除了引起肝炎,生活在病毒还会引起哪些常见的传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艾滋病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
SARS病毒:引起非典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新冠肺炎
结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它能导致患病并传染。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联系生活:生活在,除了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还有哪些病原体也能引起传染病呢?
结合分枝杆菌:引起肺结核
破伤风杆菌:引起破伤风
伤寒杆菌:引起伤寒
鼠疫杆菌:引起鼠疫
淋球菌:引起淋病
病原体:细菌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联系生活:生活在,除了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还有哪些病原体也能引起传染病呢?
血吸虫:引起血吸虫病
蛔虫:引起蛔虫病
蛲虫:引起蛲虫病
病原体:寄生虫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观察和分析:我们刚经历了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感受到了它到来的危害,观看“视频: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传染病”以及结合最近传染病的情况,说说传染病有哪些危害?
传染病的危害:
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1918年的流感:至少200万人死亡
截止2016年的结核病:约160万人死亡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资料分析:结合下面的资料描述,分析传染病具有哪些特点?
1.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预防流感,说明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
2.传染病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说明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
3.传染病一旦失控,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流行,更多的人或动物被传染。说明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
季节性
传染性
流行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观察和分析:结合生活和教材,分析流感在生活中要流行和传播,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环节,分析下面的描述体现了其传播的哪一个环节?
流感患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空气传播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的途径。
健康的老人和小孩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以致用:分析下面的描述,分辨其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还是易感人群?为什么?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污染的水杯等工具
甲肝患者
;
;
;
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染源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以致用:分析下面的描述,分辨其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还是易感人群?为什么?
甲肝患者用过的碗筷
;
传播途径
健康用餐的顾客
;
易感人群
飞沫传播新冠病毒
;
传播途径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以致用:分析下面的描述,分辨其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还是易感人群?为什么?
携带鼠疫耶尔森菌的鼠类
携带西尼罗热病原体的蚊虫
;
;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携带病原体,自身可能患病
携带病原体,自身不患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讨论:传染病流行环节。阅读教材的资料描述,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减少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是因为它们身体弱,免疫了差
2.第2则资料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甲肝病毒会通过餐具传播,这样做可以去除其中携带的病毒,避免传染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观察和分析:结合新冠肺炎时期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结合教材,谈谈以下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什么?
新冠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
控制传染源
对空气进行消毒,等: ;
切断传播途径
接种新冠疫苗,个人加强体育锻炼等: ;
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观察和分析:观察下图中预防传染病的过程,分析该过程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一个措施(填“控制传染源”或“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
戴口罩预防流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
切断传播途径
对病原体携带者进行治疗: ;
控制传染源
养成勤洗手等个人习惯,减少皮肤上病原体的数量: ;
切断传播途径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观察和分析:观察下图中预防传染病的过程,分析该过程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一个措施(填“控制传染源”或“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
对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或相关产品进行消毒或焚毁处理: ;
切断传播途径
对健康人进行接种相关的疫苗: ;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
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联系生活:在预防传染病时,需要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结合你的认识,说说预防以下这些传染病的重点措施是什么?
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棘球蚴
预防血吸虫、棘球蚴等寄生虫:
切断传播途径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联系生活: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我们经历过的新冠肺炎,医疗卫生机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危害可依法采取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措施。针对以上过程,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做?
积极接受,配合执行;自觉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思维训练:判定因果。疟疾是怎样传播的?19世纪末, 人们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还认识到蚊子会传播疾病,在疟疾高发的沼泽地带蚊子特别多,因此有人推测: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按蚊(一种蚊子)的唾液中有疟原虫,未感染疟疾的人被它叮咬后可能会患病。
1.关于蚊子传播疟疾的推测有道理吗?证据充分吗?
2.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的证据,能否得出按蚊传播
疟疾的结论?
有道理,并且证据充分
因为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按蚊的唾液中有疟原虫,未感染疟疾的人被它叮咬后可能会患病,可以得出按蚊传播疟疾
科学家的故事:沙眼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过去,我国患沙眼的人占到55%。我国病毒学家汤飞凡秉承着“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的理念,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病毒(沙眼衣原体),大大减少沙眼的传染性。
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沙眼
沙眼衣原体
四、课堂总结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危害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季节性、流行性、传染性。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思维训练:判定因果
五、课堂练习
1.1910- 1911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肺鼠疫,该病是烈性传染病,由一种杆状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鼠疫斗士”伍连德提出的防控该传染病的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阻断交通,佩戴“伍氏口罩”,对死于该病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鼠疫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B.这种杆状细菌是肺鼠疫的传染源
C.佩戴“伍氏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对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埋或焚烧是在控制传染源
B
五、课堂练习
2.天花是一种在全球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只有极少数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是否有可能“死灰复燃”?为什么?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要做好哪些工作?
有可能“死灰复燃”,因为实验室还存在天花病毒,如果保存不当,可能扩散出来。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天花病毒的保管和监管。
3.1956年,我国每1万人中有100人感染疟疾。2021年6月,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获得无疟疾认证,而同年全球仍有2.28亿个疟疾病例,约60.2万人死于疟疾。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的传播?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
五、课堂练习
(2)科学家在消灭疟疾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3)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抑制全球疟疾蔓延方面,我国还作出了哪些贡献?
帮助其它国家治疗疟疾;帮助其它国家改善医疗环境;帮助其它国家宣传预防疟疾的方法等
努力寻找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努力寻找预防疟疾的措施;努力寻找治疗疟疾的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