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1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认识乘法(1)求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1~6的表内乘法
课 题 第1课时 认识乘法(1)求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几个几相加。
2. 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繁琐性,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难点: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几个几相加。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数感、符号意识、归纳推理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加法运算经验,借助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新课。
知识回顾
口算练习:8+22=30,46+30=76,50+18=68(复习整数加法)。
提问:一年级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引导回顾加减法、图形等,聚焦加法运算)。
2.情境引入
出示中秋晚会情境图:“每盘食物数量相同,这里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揭示课题:今天从加法出发,探究“几个几相加”。
(板书课题:求相同加数的和)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同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结构。
教学例1第(1)(2)题:
(1)一共有多少人跳舞?
(2)一共有多少盆花?
1. 情境分析
出示主题图:观察跳舞人数、花盆、气球,提取数学信息。
跳舞:2人一组,4组 → 提问:一共有多少人跳舞?
花盆:5盆一组,3组 → 提问:一共有多少盆花?
气球:6个一组,2组 →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小组探究
任务1:计算跳舞人数
小组讨论:如何求4组、每组2人的总人数?
汇报:
数一数:2、4、6、8(2个2个地数)。
列算式:2+2+2+2=8(人) → 强调“4个2相加”。
任务2:计算花盆数量
独立列式:5+5+5=15(盆) → 追问:这里是几个几相加?(3个5相加)。
归纳总结
引导发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几个几相加”,可用连加算式表示。
学习任务二:观察连加算式,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算式,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特征,建立“几个几”的数学模型。
对比分析
出示算式:2+2+2+2=8 和 5+5+5=15。
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表示4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
表示3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相加(相同加数)。
不同点:加数不同(2和5),个数不同(4个和3个)。
归纳总结
(1)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同数连加算式计算。
学习任务三:应用连加算式,深化理解相同加数的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变式练习,突破“区分加数与个数”的难点,强化模型应用。
1.巩固练习:用气球情境(2个6相加)列式6+6=12,强化“几个几”结构。
(3)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说一说,用几个几相加?
2.试一试
用摆一摆,写出加法算式。
(1)4个3相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摆一摆:
用小方块摆“4个3相加” → 列式3+3+3+3。
用小方块摆“5个2相加” → 列式2+2+2+2+2。
5个2相加
口诀记忆
连加算式有奥妙,相同加数要记牢!
几个几相加别混淆,先辨“加数”后数“个”:
看到的数是加数(每组有几个),
数出的量是个数(一共有几组)。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几个几相加”的表征与计算,培养应用意识。
1.
通过直观图片(如成组排列的物品),强化学生对 “几个几相加” 的直观识别能力,建立 “图形表征→数学语言” 的转化思维。巩固 “相同加数” 与 “个数” 的对应关系,避免学生混淆 “加数” 和 “组数” 的概念。
2.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表示 “几个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将抽象的 “相同加数连加”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表达。训练学生从 “图形→算式” 的建模能力,深化对 “连加算式是求相同加数和” 的本质理解。
3.
通过对比不同表述(如 “5 个 6 相加”与 “6 个 5 相加”),引导学生辨析 “加数” 与 “个数” 的区别,突破 “相同加数连加结构” 的认知难点。
4.
借助数线尺这一直观工具,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次以 “4”为单位累加的过程,强化对 “相同加数连加” 概念的感知,巩固连加算式的书写与计算,加深对 “几个几相加”数学模型的理解,为后续乘法意义的学习(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奠定基础。
5.每张照片按人数打印,一共需要打印多少张?
联系生活实际(打印照片、分组人数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相同加数连加” 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应用意识。
找规律,涂颜色
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知 “相同加数的和” 的规律与呈现形式,强化对 “几个几相加” 的理解,培养观察、分析与归纳能力,实现从具体数字规律到 “相同加数和” 数学概念的认知过渡。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拓展思维,为后续乘法学习铺垫。
挑战题:
“如果有5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人数用连加算式怎么表示?写出来并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
思考:“当组数很多时,连加算式有什么缺点?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引发对乘法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强化核心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如何判断“几个几相加”?连加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求相同加数的和就是“几个几相加”,用连加计算,相同加数是每组的数量,个数是组数。
六、板书设计
求相同加数的和
求相同加数的和
1. 跳舞人数:2+2+2+2=8(人) → 4个2相加
2. 花盆数量:5+5+5=15(盆) → 3个5相加
3. 气球数量:6+6=12(个) → 2个6相加
规律:求相同加数的和 → 连加算式 → 几个几相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