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时 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1~6的表内乘法
课 题 第3课时 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教学目标:
1.经历点子图横看与竖看的观察过程,理解同一排列情境可列出两个乘法算式,深化对乘法意义的多角度认知。
2. 熟练掌握两种视角下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明确不同方向中乘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体会横、竖看的乘法算式与连加运算的内在联系,感受乘法在不同观察角度下表示相同加数和的简便性与灵活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点子图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份数”与“份数”的对应关系。
2.教学难点:区分横看(行数)与竖看(列数)时乘数的不同含义。
核心素养:
通过点子图直观观察与算式对比,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及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乘法与连加的联系,用旧题“2个4相加和4个2相加结果相同”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已有经验,自然引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点子图的课题,为探究“同一总数不同算式”铺垫。
知识回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乘法。你知道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
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问题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做的这个题目吗?你发现什么?
2个4相加 4个2相加
○○○○ ○○○○
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画出点子图,列出不同的算式
【设计意图】以打鼓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点子图表征人数,通过横看(行数×每行个数)与竖看(列数×每列人数)列连加和乘法算式,对比3×5与5×3的异同,直观理解乘数含义差异与结果共性,培养“数形结合”建模能力。
教学例3:
情境分析
出示打鼓小朋友情境图:
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打鼓?
小组活动
活动:用点子图表示小朋友(代表1人),小组讨论如何数点子。
预设(1)横着数,每行有5人,有3行,一共有3个5人。
3个5相加
加法算式:5+5+5=15
乘法算式:5×3=15
预设(2)竖着数,每列有3人,有5列,一共有5个3人。
5个3相加
加法算式:3+3+3+3+3=15
乘法算式:3×5=15
横看的5×3和竖看的3×5,都能算出总人数吗?为什么?
预设:能,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但是都是同一群人。
对比辨析
提问:3×5和5×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
相同点:结果相同,都表示总人数。
不同点:乘数位置不同,横看时3是行数,5是每行人数;竖看时5是列数,3是每列人数。
学习任务二:从不同角度观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操作(如涂“6个4”和“4个6”),巩固横竖观察的乘法模型,引导学生讨论发现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用口诀辅助记忆,培养归纳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
试一试:
先涂色表示,再填一填。
6个4 4个6
任务:按要求给图片涂色,再填算式。
涂6个4:竖看6列,每列4个□。
涂4个6:横看4行,每行6个□。
算式:
6个4:4×6=24。 4个6:6×4=24。
4×6=6×4
讨论总结
提问:为什么不同涂法的算式结果相同?
规律:
观察角度不同,乘法算式的乘数位置不同,但表示的总数相同。
在乘法算式中,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口诀记忆
点子图,真奇妙,横竖观察有两套!
横看行数乘个数,竖看列数乘每列。
乘数交换位置变,结果相同记得牢!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图形列式、生活应用、思维拓展),巩固横竖观察算式的方法:基础题强化算式与图形转化,生活题体现数学实用性,操作题训练逆向思维,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
1.
通过对比横看(行数 × 每行个数)与竖看(列数 × 每列个数)的算式,让学生直观理解“观察角度不同,乘法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深化对“相同加数” 与 “个数” 关系的认识。
2.
借助数线直观呈现连加过程,让学生理解 “交换乘数位置” 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渗透乘法交换律的直观认知。
3.
通过生活中的排列问题(邮票计数),强化 “横竖观察→不同算式→相同结果” 的思维模式,培养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连线。
通过对比乘法与连加算式,巩固乘法的本质意义 ——“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强化算式间的转化能力。
5.把盖住的画出来。
通过动手画图,培养“算式→图形”的逆向思维,直观理解乘数在不同排列中的实际意义,深化“数形结合”思想。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如用点子图表示“5×2”和“2×5”、生活场景联想),拓展乘法模型应用,渗透乘法交换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
用点子图表示“5×2”和“2×5”,说一说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相同?
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两种乘法算式表示?(如排队、摆物品等)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核心知识,明确横竖观察的算式特点及规律,强化“不同视角同一总数”的认知,提升归纳能力。
提问:
今天从点子图中发现了什么?
横看和竖看的乘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调换乘数位置结果不变?
学生总结:
同一幅点子图,横看和竖看可列出两个乘法算式,乘数分别表示行数/每行个数或列数/每列个数。
两个算式结果相同,因为表示的总数相同,乘数交换位置不改变乘积。
六、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横看:行数×每行个数
例:3行5列 → 3×5=15
竖看:列数×每列个数
例:5列3行 → 5×3=15
通常一幅点子图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规律:乘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