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6课时 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1~6的表内乘法
课 题 第6课时 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编制1~4的乘法口诀,整理并熟练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 通过1~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并使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激发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编制1~4的乘法口诀,整理1~6的乘法口诀表。
2.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并灵活运用。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归纳口诀表规律,培养数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体会数学的有序性与结构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的5和6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算式与口诀的对应关系,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编制1~4的乘法口诀做铺垫,搭建知识迁移的桥梁。
知识回顾
出示5和6的乘法口诀填空练习:
一五( )、二五( )、三五( )、四五( )、五五( )
一六( )、二六( )、三六( )、四六( )、五六( )、
六六( )
引导学生一起背诵和记忆口诀。
2.题目引入
( )个( )相加 (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或:
口诀: 口诀:
(3)个(5)相加,乘法算式3×5=15或5×3=15,口诀三五十五;
(4)个(5)相加,乘法算式4×5=20或5×4=20,口诀四五二十。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1~6的乘法口诀表。
(板书课题:1~6的乘法口诀表)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编制1~4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摆积木的直观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经历从具体数量到乘法算式再到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口诀的来源,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例6:
情境分析
出示小朋友摆积木图,1堆2个积木,摆了2堆,提问:“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编制2的乘法口诀
计算积木数量:2×2=4
引导编口诀:
1个2是2,乘法算式1×2=2、2×1=2,口诀:一二得二
2个2相加得4,乘法算式2×2=4,口诀:二二得四
自主编制3的乘法口诀
1个3是3,算式1×3=3、3×1=3,口诀:一三得三
2个3相加得6,算式2×3=6、3×2=6,口诀:二三得六
3个3相加得9,算式3×3=9,口诀:三三得九
自主编制4的乘法口诀
1个4是4,算式1×4=4、4×1=4,口诀:一四得四
2个4相加得8,算式2×4=8、4×2=8,口诀:二四得八
3个4相加得12,算式3×4=12、4×3=12,口诀:三四十二
4个4相加得16,算式4×4=16,口诀:四四十六
整理1~4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学习任务二:整理1~6的乘法口诀表并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从横、竖、斜等不同角度观察,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序思维和归纳能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感受数学的规律性和有序性。
1.填写乘法口诀表
观察口诀表规律
横着看:
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有1句;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有2句;……第六行是6的乘法口诀,有6句。每一行以“一”开始,以两个相同数结束。
竖着看:
第一列以“一”开头,第二列以“二”开头,……第六列以“六”开头。每一列第一个数是列数,得数依次加列数。
斜着看: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都是两个乘数相同的口诀。
总结记忆方法
按列背:
每列第一个数是列数,如第一列第一句“一一得一”,第二列第一句“二二得四”。
按行背:
每行以“一”开始,以相同数结束,如第四行“一四得四”到“四四十六”。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从口诀与得数对应、算式匹配到快速计算,巩固 1~6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车轮、树间距等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口诀实用性与规律性认知。
1.说口诀,填一填。
巩固乘法口诀与得数的对应关系,强化口诀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规律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2.
通过具体算式与口诀的对应练习,巩固“一句口诀对应两个乘法算式(乘数相同除外)”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口诀与算式关系的理解,提高口诀应用的准确性。
3.
通过限时快速计算,训练学生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准确、快速计算的能力,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4.3辆三轮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3辆四轮车呢?
通过解决生活中三轮车和四轮车轮子数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在○里填上“+”“ ”或“×”。
5○3=8 2○5=10 1○5=5
5○0=5 5○5=10 5○4=1
4○5=20 3○5=15 5○5=25
通过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号填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区分不同运算的应用场景,强化乘法作为相同加数连加简便运算的认知。
6.学校在操场的一边植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第1棵树和第5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通过解决植树间隔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间隔问题的解题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1~6的乘法口诀应用到更大数的计算中,引发学生对乘法口诀通用性的思考,为后续学习7~9的乘法口诀做铺垫,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挑战题:
如果有7排桌子,每排4张,总共有多少张桌子?
思考:你能用今天整理的口诀快速计算吗?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对编制口诀过程和口诀表规律的理解,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如何编制1~4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有哪些排列规律?
学生总结:
学习了编制1~4的乘法口诀,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知道了口诀表横看、竖看、斜看的规律,掌握了按行和按列的记忆方法。
六、板书设计
1~6的乘法口诀表
1. 1~6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2. 口诀表规律:
横看:几的口诀有几句,以“一”始,相同数终
竖看:列数为第一个乘数,得数依次加列数
斜看:乘数相同的口诀在斜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