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二 1~6的表内除法
课 题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2. 积累平均分物品的活动经验,会用连一连、画一画等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难点:会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数感、符号意识、归纳推理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实用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借助生活分物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平均分”。
知识回顾
复习1~6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背),提问“三四十二”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1~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探索除法的相关知识。
2. 情境引入
提问引导:“6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引发学生对“公平分法”的思考,自然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分物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不同分法,通过对比分析建立“平均分”概念,强调“同样多”的本质特征。拓展分三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发散思维与归纳能力。
教学例1:
情境分析
出示问题:“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明确分物要求,提取“分两堆”的关键信息,思考不同分法。
小组探究
任务1: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记录不同分法。
学生操作后汇报:
分法1:1个和5个;
分法2:2个和4个;
分法3:3个和3个。
任务2:讨论“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引导发现:前两种分法每堆数量不同,不公平;第三种分法两堆都是3个,公平。
归纳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定义,强调“同样多”是平均分的核心特征。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实物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3. 拓展认识
提问:“6个桃子还可以平均分成几堆?”学生尝试分三堆,发现每堆2个也是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不同形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任务二: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设计意图】以“分松果”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分法实践,掌握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体会“不同分法结果相同”。“试一试”环节通过不同份数的平均分练习,巩固分法,培养有序思考与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例2:
1. 情境分析
出示问题:“8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几个?”
解读题意:“平均分给2只”即分成2份且每份同样多,明确分物要求与目标。
2. 小组探究
任务1:用学具分8个松果,记录分法。
学生展示不同分法:
分法1:每次每只分1个,分4次,每只4个;
分法2:每次每只分2个,分2次,每只4个;
分法3:一次分4个,每只4个。
任务2:讨论“不同分法的共同点”,发现无论怎么分,结果都是每只4个,体会平均分结果的一致性。
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分一分后汇报,强化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操作。
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2个。
总结分法:可以1个1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
魔法记忆
分物公平是平均,每份相同才可行。
定份数,再分物,逐个逐批都能行。
分法不同休担心,结果相等就成功。
要判分法对不对?每份数量比一比!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几个几相加”的表征与计算,培养应用意识。
1.
通过直观图形辨析,强化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训练从视觉上判断“每份是否同样多”的能力,巩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认知。
2.
通过具体分物填空,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初步模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开放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数量的不同平均分法,培养发散思维,体会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深化对“份数”与“每份数”关系的理解。
结合分物情境,让学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按份数平均分的操作,强化“同样多”的分法要求。
5.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添一添、去一去或者移一移。
通过操作类题目,让学生从“动态调整”角度理解平均分,掌握使不平均分变为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培养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拓展平均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思考引导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为后续学习除法作为平均分的简便运算做铺垫,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连贯性。
挑战题:
有12颗糖,想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可能有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
思考:当物品数量很多时,一个一个地分麻烦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强化核心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物品?
学生总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按份数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或几个几个地分,使结果相同。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
2.按指定份数平均分:
方法:1个1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