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二 1~6的表内除法
课 题 第2课时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 在分一分、圈一圈等多策略分物的基础上,能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比较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异同,感受平均分的本质,为除法的含义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感受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共同之处。
核心素养:
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培养数感、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情境复习旧知,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新授内容。以生活分物场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探究新分法做铺垫。
知识回顾
出示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的情境图:
提问:“每份几个?用什么方法分的?”
引导学生回顾“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过程,激活旧知。
2. 情境引入
出示8个松果分松鼠的情境:“每只松鼠分2个,能分给几只?和上节课的分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板书课题: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多策略分物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经历“操作—表征—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能力。
教学例3:
情境分析
出示问题:“8个松果,每只松鼠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
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理解“每只松鼠分2个”即“每2个一份”的含义,明确分物要求。
小组探究
任务1:用圆片代替松果分一分,记录分法。
学生展示:
圈一圈(每2个圈一份)。
摆一摆,画一画(每次分2个)。
连减法8-2-2-2-2=0。
追问:“为什么减4次就分给4只松鼠?”
减了几次就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强化连减次数与份数的对应关系。
任务2:“如果每只松鼠分4个,8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怎么分?”
独立操作后汇报,对比分法异同,发现“每份数量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3. 归纳总结
引导发现:“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需先确定每份个数,再一份一份地分,直到分完,份数由总数里有几个每份数决定。
学习任务二:对比辨析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引导学生从分法的表面差异中提炼本质共性,建立平均分的整体认知框架。以可逆性分物活动培养辩证思维,为理解除法意义埋下伏笔。
1. 分法对比
出示两组分法:
①8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分4个(按指定份数分)。
②8个松果每2个分一份,分给4只松鼠(按每几个一份分)。
小组讨论:“两种分法都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填写对比表格(分法、过程、结果)。
相同点:每份都分得同样多,从结果看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不同点:平均分的方法不同;平均分的过程不同。
2.深化理解
尝试用两种分法分12个。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总结本质:“两种分法都是每份同样多,只是分的角度不同,一种定份数求每份,一种定每份求份数。”
讨论总结
(1)把一些物品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再看能分成几份。
魔法记忆
分物公平平均分,两种方法要记清:
定份数,求每份,定每份,求份数。
圈一圈,减一减,分法不同结果同,
每份若是同样多,就是标准平均分!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两种分法的应用,强化“份数”与“每份数”的关系认知。从直观圈画到生活问题,逐步提升思维难度,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1.
通过圈一圈的直观操作,巩固“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视觉表征,强化份数判断能力。
2.
对比呈现两种分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别分法类型,深化对分法本质的理解。
3.
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对“总数=每份数×份数”的逆向思维,为除法学习做铺垫。
4.
以动物分群情境提升兴趣,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分法,培养表达能力与应用意识。
5.
结合具体分物情境,借助数线图直观感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6. 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通过生活问题渗透“总数不变,每份数变化影响份数”的规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拓展平均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思考引导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为后续学习除法作为平均分的简便运算做铺垫,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连贯性。
挑战题:
18个苹果,你能想到几种平均分法?用两种分法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平均分的多样性,为下节课除法算式学习做铺垫。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强化核心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提问:今天学习了哪两种平均分法?怎么区分?
学生总结:按指定份数平均分:定份数,求每份数。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定每份数,求份数。
共同本质:每份分得同样多。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定每份数→求份数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 定份数→求每份数
相同点:每份数量相等,都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核心特征)
不同点:分法的起点不同(份数/每份数),平均分的方法不同;平均分的过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