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七巧板 第 2 课时 七巧板拼图案讲故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奇妙的七巧板
课 题 第 2 课时 七巧板拼图案讲故事
教学目标:
1.能用七巧板拼出有趣图案,了解七巧板的历史和故事。
2. 学会根据拼出的图案组织语言,讲故事;知道七巧板的历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渗透传统文化意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自主设计拼出七巧板图案,讲出故事,了解七巧板的历史。
2.教学难点:有序组织语言,将图案内容转化为连贯的故事,感悟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核心素养:
发展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七巧板的图形组成及其拼法,唤醒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经验,为拼复杂图案、理解图形组合关系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拼图案、讲故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新课。
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的,其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中的5号板和7号板可以拼成一个( ),也可以拼成一个( ),还可以拼成一个( )。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七巧板,谁能说说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几个三角形呢?
预设1:七巧板有3种图形!有5个三角形。
预设2: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还记得用七巧板的5号板和7号板能拼出哪些图形吗?
预设:能拼成三角形、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
小结:大家对七巧板的组成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就用它来拼更有趣的图案,还要用图案讲故事呢!
(板书课题:七巧板拼图案讲故事)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用七巧板拼有趣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图案让学生感受七巧板的多样性,动手拼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结合古诗讲故事则将数学与语文、传统文化结合,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图案与故事的联系,落实发展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的核心素养。
分享收集的图案
提问:课前大家收集了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收集到了什么?
预设1:我收集了这些小动物的图案,特别可爱!
预设2:我收集了一个人在跳舞、奔跑、运动的图案。
预设3:我收集了这些房子图案,看起来很有趣!
预设4:我收集了这些小船图案。
展示学生提到的典型图案(如小动物、人物、房子、小船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都是用7块板拼成的,是不是很厉害?
动手拼图案
引导:请大家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试着用七巧板拼一拼吧!拼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图案的形状,再想想用哪块板合适。
学生自主拼摆,教师巡视指导(如:提醒学生若拼不好可以换一块板试试,或观察同桌的拼法)。
提问:谁拼好了?能说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板吗?
预设:我拼的是小船,用大三角形当船身,小三角形当船头……
展示拼好的小船图案
结合《枫桥夜泊》诗句引导:大家看这个小船,是不是像《枫桥夜泊》里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客船?谁能结合这个图案讲讲这首诗的故事?
预设1:秋夜里,月亮落了,乌鸦在叫,江面上有一艘小船,船上的人睡不着,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预设2:晚上,小船停在江边,诗人看着枫树和渔火,心里有点难过,这时候寒山寺的钟声传来了。
展示拼好的公鸡图案
关联《画鸡》:这个大公鸡红红的鸡冠,雪白的羽毛,像不像《画鸡》里的公鸡?谁来给它编个故事?
预设:大公鸡早上起来,戴着红帽子,迈着步子走到院子里,喔喔喔地叫,好像在说大家快起床啦!
展示拼成的高楼(寺庙)图案
引入《夜宿山寺》:大家看这个,像不像《夜宿山寺》里危楼高百尺的高楼?谁能结合这个图案讲讲这首诗的故事?
预设 1:晚上,诗人住在山上的寺庙里,那座楼特别高,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预设 2: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真是又神奇又有趣!
小结:原来用七巧板拼出图案后,还能结合图案编出这么好听的故事,还能和古诗故事结合,太有趣了!
学习任务二:七巧板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动手拼摆、关联古诗讲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拼图案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解七巧板的历史(由来、传播、发展),结合图片和学生的猜想,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制作数学小报则将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七巧板简介
提问:大家知道七巧板还有什么名字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预设:好像叫智慧板,它能用7块板拼出好多好多图案!
小结:七巧板又称益智板、智慧板,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古老智力玩具,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用7块简单的板能拼出一千多种图案,特别神奇!
探究七巧板的由来
出示燕几图片
七巧板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由燕几演变来的。大家猜猜燕几是什么?
预设1:可能是一种桌子?
预设2:听起来像和燕子有关的东西?
讲解:燕几是北宋黄伯思设计的案几,一开始有6件,后来加了1件变成7件。宴会时能根据客人多少调整位置,7件拼起来还能成为一个大长方形,特别方便!
引导:后来人们就根据燕几的思路发明了七巧板,从实用的案几变成了好玩的智力玩具,是不是很厉害?
了解传播与发展
提问:七巧板不仅我们喜欢,还传到了国外,大家知道外国人叫它什么吗?
预设:叫唐图,因为是中国的图板!
补充:没错,国外称它为唐图,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七巧新谱》呢!人们还在七巧板的基础上发明了四巧板、五巧板等,玩法更多了!
实践活动——制作数学小报
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把今天了解的七巧板知识、拼的图案、讲的故事整理一下,制作成数学小报,展示在教室后面和同学们分享!
学习任务三:反思与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收获,梳理本课所学(拼图案、讲故事、知历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对数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问:今天的活动快结束了,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小船和公鸡,还能给它们讲故事了。
预设2:我知道了七巧板是从燕几变来的,还是中国发明的,我很骄傲!
预设3:我发现七巧板特别神奇,能拼出好多东西。
小结:大家的收获真多!不仅会拼图案、讲故事,还了解了七巧板的历史,真棒!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题目,既巩固基础知识(如七巧板的组成、图形特征),又强化关键技能(如拼组图形、将图案转化为连贯故事)。同时,引入四巧板拓展认知,呼应七巧板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 “拼板趣味性与文化性” 的理解,提升创新思维、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全面落实重难点与核心素养。
1.有一种四巧板,由4块拼板组成,各块的形状如下图。
下面哪些图形是由四巧板拼成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通过四巧板与七巧板的对比,拓展学生对拼板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拼板的多样性,同时巩固用板拼图形的思维方式。
2.用七巧板拼一拼,想一想。
(1)这个图形像( ),是由( )个图形拼成的。
(2)①号板是( )形,②号板是( )形。
(3)③号板和⑤号板拼成了一个( )形。
(4)④号板和( )号板的形状、大小都相同。
通过具体图案的填空,考查学生对七巧板组成(图形种类、数量)、板块关系(组合成新图形、大小形状相同的板)的掌握,强化对七巧板特征的理解。
3.你能把下面的连环画编上序号并讲一个小故事吗?
通过排序和讲故事,巩固将图案转化为连贯故事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拼图案、讲故事的技能,同时培养合作意识。
任务:请大家课后和同桌比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新图案,然后互相讲故事,看谁拼得巧、讲得好!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总结,梳理本课核心内容(拼图案、讲故事、知历史),强化知识记忆,同时升华情感,让学生体会七巧板的文化价值,激发持续探索的兴趣。
引导回顾:这节课我们用七巧板拼了很多图案,还讲了故事,知道了七巧板的历史。谁能再说说七巧板有什么特别之处?
总结:七巧板是中国的智慧结晶,7块板能变千种图案,还能讲好多故事。希望大家以后继续探索它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七巧板拼图案讲故事
拼图案:动物(公鸡)、人物、房子、小船……
讲故事:结合《枫桥夜泊》《画鸡》等
七巧板的故事:
又称:益智板、智慧板
由来:源于燕几(北宋)
传播:国外称唐图,有《七巧新谱》
发展:四巧板、五巧板等
收获:
会用七巧板拼出动物、建筑等多样图案;
能结合图案编故事,还会关联古诗讲场景;
了解七巧板的历史,为中国传统智慧自豪,爱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