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达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考数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师达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考数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10: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水平调研
7.如图,已知 AB =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八 年 级 数 学 2025.09 (A)CB =CD (B) BAC = DAC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 (C)
BCA = DCA (D) B = D = 90
1.下面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8.如图,在△ABC中,AB=3,AC=4,BC=5,EF是 BC的垂直平分线,P是直线 EF上的任意一点,则
PA+PB 的最小值是
E
(A) (B) (A)3 (B)4 A
(C)5 (D)6
B C
F
(C) (D) 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BAC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 P,过点 P作 PD⊥BC于点 D,记
2.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4,则三角形的周长为 △ABC 的周长为 p,PD=r,给出下面三个结论:
(A)4 (B)8 (C)10 (D)8 或 10 ①∠APB=135°; ②CD=r; ③AC·BC=pr.
6
3.下列运算结果为 a 的是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3 a2 a3 + a3 2 3 18 3(A) (B) (C) (a ) (D)a a (A)①②③ (B) ①③ (C)②③ (D)①②
4.如图,用三角板作△ABC 的边 AB 上的高线,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 )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1,4),点 B(4,2),在坐标轴上求作一点 M,使得
△MAB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M 有( )
(A) (B)
(C) (D)
5.如图,点D在BC上,AC=AE,且∠1=∠2=∠3=30°,则∠ADE的度数为
(A)60° (B)70°
(C)74° (D)75°
6.若计算 (x2 + ax + 5) ( 2x) 6x2 的结果中不含 x2 项,则常数 a 的值为( )
(A)5 个 (B)6 个 (C)7 个 (D)8 个
1
(A) 3 (B) (C) 0 (D)3
3
第1页/共3页
二、填空题(每题 3分,共 24分) 2 (3) 1( 2 3) ( 2 2 )2 .
2
3x = a 27 y = b 3x+3 y11.已知 , ,则 = . (4)3 3 ( 2 ) + ( 3 2 )2 .
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 4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20.先化简,再求值:3 2( 3 2 2 ) 3 ( 2 )2,其中( 2)2 + | + 1| = 0.
13.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12____________38. (填“>” “<”或“=”)
14.若4 2 4 3 = 8 5 7,则 =________________. a b c21.已知: x = 3, x = 6, x =12, x
d =18.
15.如图,点 D 为△ABC 的边 BC 上一点,且满足 AD=DC,作 BE⊥AD 于点 E,若∠BAC=70°, (1)求证:① a+b=d;② a+c=2b;
∠C=40°,AB=8,则 BE 的长为 .
22.已知:如图 Rt△ABC 中,∠ACB=90°.
求作:点 P,使得点 P 在 AC 上,且点 P 到 AB 的距离等于 PC.
作法:①以点 B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射线 BA、BC 于点 D、E;
1
②分别以点 D、E 为圆心,以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 F;
16.如图,点 O 在△ABC 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4°,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 2
③作射线 BF 交 AC 于点 P.
则点 P 即为所求.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证明.
17.如图,∠AOB=150°,OP 平分∠AOB,PD⊥OB于点 D,PC//OB交 OA于点 C,若 PD=3,则 OC 的长 证明:连接 DF、FE
为 . 在△BDF 和△BEF 中
DB=EB
DF=EF
BF=BF
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2,0),B(-1,2),C(1,4). 点 P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以 O, ∴△BDF≌△BEF( )(填推理的依据)
A,P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记作 S. ∴∠ABF=∠CBF
∵∠ACB=90°,点 P 在 AC 上
(1)_______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一点 P,使得 S=1;
∴PC⊥BC
(2)将线段 BC 向下平移 t 个单位长度,若存在一点 P,使得 S=1,则 t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作 PQ⊥AB 于点 Q
三、解答题(19题 16分,20题 5分,21题 6分,22题 4分,23题 5分,24题 6分,
∵点 P 在 BF 上
25,26每题 7分,共 56分)
∴PC= ( )(填推理的依据).
19.计算:
23.如图,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AD=AE.求证:BD=CE.
(1) 5 ( 3 3)2 .
(2)( )2 ( )3 [( )5]4 .
第2页/共3页
24.如图,已知 AB=AC,AD=AE,∠BAC=∠DAE=α,点 B,D,E 在同一条直线上.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对于点 P 和长度为 a 的线段 MN 给出如下定义:若线段 MN 平行于 x 轴
(1)求证:△ABD≌△ACE; (或与 x 轴重合),则将线段 MN 向下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 M'N';若线段 MN 平行于 y 轴(或
(2)写出∠1、∠3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与 y 轴重合),则将线段 MN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 M'N',若点 P 在以 M,N,M',N'为
(3)当 AD∥EC 时,直接写出 α 的度数. 顶点的正方形的边上,则称点 P 是线段 MN 的“方田点”.
已知点 A 的坐标为(1,1),点 B 的坐标为(-1,1).
(1)在 P1 (0,1),P 12 (0, ),P3 (1,0),P4 (-1,-2) 这四个点中, 是线段 AB 的“方田点”;
2
(2)点 C (m,
1 ),D (m+2,1),若线段 CD 上存在线段 AB 的“方田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2
3(3)点 G (t,t),H (t,t- ),点 P 是线段 AB 的“方田点”,将点 P 向下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Q.
2
若线段 GH 的“方田点”都是线段 PQ 的“方田点”,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25.如图,Rt△ABC 中,∠C=90°,∠BAC=30°,点 D 为边 BC 上的点,连接 AD,∠BAD=α,点 D关于
AB 的对称点为 E,点 E 关于 AC 的对称点为 G,线段 EG 交 AB 于点 F,连接 AE,DE,DG,AG.
(1)依题意补全图形;
A
(2)求∠AGE 的度数(用含 α 的式子表示);
α
(3)用等式表示线段 EG与 EF,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B D C
第3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