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5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 ,四时景物 。春风中,温润的空气里酝 niàng着各种花香;夏夜里,满天的星星点缀着静mì的夜空;秋田中,一大片一大片成熟的稻谷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 tǎn;冬水里,水藻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我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1)根据拼音,规范地书写汉字。(3分)
酝(niàng) 静(mì) 地(tǎn) .
(2)依次在语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生不息 一览无余 贮蓄
B.生生不息 美不胜收 贮蓄
C.循环往复 一览无余 积蓄
D.循环往复 美不胜收 积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墙边一排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笑语盈盈而不休。
B.国庆长假期间,丽江古城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C.漫步盐镇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D.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让人很不舒服。
3.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一颂春一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雨的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4.默写。(5分)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4)《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5.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 。
6.名著阅读。(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B]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1)A、B两个选段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其中A段选自《阿长与<山海经>》,B段选自《 》。(2分)
(2)请简要概括A、B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哪两件事。(2分)
7.学校开展以“亲近自然,欣赏美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下面是小刚同学对安徽名胜古迹的介绍,请你帮他补充修改。(3分)
[甲]安徽的名胜古迹有云海、温泉、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乙]有著名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山林幽美的琅琊山,有自古为江防重地的采石矶,[丙]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西递、宏村……等。
①甲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③丙处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修改。
(2)请你替安徽旅游撰写一则广告语,要求构思新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3)右图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非官方,仅供参考),请对中间的“马踏飞燕”的图形进行解说。(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下面这幅画作可以作为本诗的配图吗?请结合相关诗句或诗歌创作背景简述理由。(4分)
9.诗歌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登临碣石山所见之景,请任选一种手法并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其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3分)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0.阅读文章第③~⑦段,依照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春草图→ →春风图→春雨图→
1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12.第⑧⑨⑩三段中的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0分)
春天的翻浆
邓思清
①地上冒绿,枝头含蕾,我知道是春天来了。可是看不到这些迹象的时候,又怎么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呢 朋友们提议去看湘西南城步县的十万古田时,听说那里仍然冷峭,不见绿色。可是春天来了,挡不住人们踏春的脚步。
②阵阵冷风中,我们踏上前往十万古田的山路,山道陡峭,路面凹凸,小轿车不能开到里头,只能步行。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人渐渐醉入氧离子,不禁疑心起置身美境的真实性!
③这个地方处于湘桂两省接壤的西端大山里,过去有一条蜿蜒官道上通云贵,山里住着很多苗民,垦田耕作,繁衍生息,曾经尘烟缭绕,人气旺盛。后来交通改善,舟车便捷,这条官道寂静下来了。为了方便交易和生活,山民们搬到了几十里外的寨市,一大片水草丰茂的耕田就荒芜了。经年累月,草木葱茏,渐渐成为人们久远记忆中的十万古田。
④行进在山道上,探寻深山春天的气息,我已无法感受到当年古道上来去匆匆的气氛,但能看到那时候春光留下的影子,树影婆娑,摇曳绰约。
⑤这几年,人们突然想起了这片已还原为处女地的古田,原生态的神奇面貌引得大家纷纷前往探奇观胜,政府决定实施开垦,把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当地群众都支持这个举动。但是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开垦这么大一片杂树遍布、藤蔓交织的土地谈何容易!
⑥这是春天了,山外已经姹紫嫣红,这里仍是一片沉寂,土地是黑色的,没有看到花蕾,深山春来迟,气息远着呢。同行的当地朋友刘君说,他们已经挥汗几年了,把公路一米米地掘进去,不久后,这里将是一片美丽的田园。
⑦顺着他的指引望去,道路两边是白杨林,林间疏松,枯叶满地,道路弯曲着,地下是灰黑的,黑土意味着肥沃。路的前方也是暗淡的,就跟欧洲大地一样,辽阔沉静,但视觉格外清晰,让人感觉是来到了异域。行进中,路边忽然出现一排竹木篱笆,这是开垦人的菜园,尽管没有看到菜,也没看到人,我们还是惊欢不已,好像闻到了久远先民的生活气息,一个劲儿地以篱笆为背景留影。
⑧踩在土路上,得不停地看着脚下,不然就会摔倒,因为开过去的沉重卡车压出了两道深沟,地下翻浆了,沁出新土的气息,泥土被挤到了路上,像几条长龙扭曲着身子,奋力向前爬行。不是还寒冷着吗,土地还冻着呢,怎能出现如此狰狞、如此遒劲的翻浆 得多大的力量才能把底下的黏土挤上来。我知道这不是卡车的力量,卡车之于冻土如舟行水上,是压不下去的。
⑨那么只有土地本身的力量了,它想翻身换个姿势,因为春天来了,春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土地唤醒;第二件事情是给大地穿上衣裳,别上花簪。人们常说,春回神州、大地复苏,是春天让土地复活的。春天怎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让土地翻浆了。夏天气温更高,大地却是硬邦邦的。我想起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人穿的棉衣吹下来,冬风铆足力气狂吹,结果那个人双臂越裹越紧,而春风不紧不慢,平和地吹拂着,不一会儿那个人就把棉衣脱下了。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太用力了,反而达不到效果。记得小时候看父亲开春犁田,乍暖还寒的天气,父亲赤脚踩地说不冷,水牛拉着犁,一声吆喝下去,泥浆就翻卷上来,不一会儿,条条长龙卧在了田间,要是在冬天,根本无法开犁的,土地僵硬,这会儿却已被春风酥化了。
⑩多年没有看到犁田了,现在看到了几条巨龙般的翻浆,叫我知会,春天已经来到深山,且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跟花开草绿没有关系,也不是春天的使命。土地翻浆是播种希望,这几条翻浆通向前方,没能看到尽头,看来负重的卡车已经轰然开到了想去的地方。
每个春天都是这样,人和大地,面临着一次磅礴的翻浆,有点儿决绝,却是一种新格局的开始。
(选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3.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的内涵。(4分)
14.“翻浆”是指地面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的现象。请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春天的翻浆》中“翻浆”的含义。(3分)
15.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
16.选文第⑨段插入“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用意?(4分)
17.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的情感。(5分)
链接材料: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作文(30分)
18.题目:这一路,风光真好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1)酿 谧 毯 (2)B 2.C 3.A
4.(1)小桥流水人家 (2)潮平两岸阔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示例]秋,以她的辉煌成熟动人心魄冬,以她的冰清玉洁令人敬佩
6.(1)朝花夕拾 五猖会 (2)A段写阿长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并送给“我”。B段写“我”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书。
7.(1)①在“云海”前加“以”。 ②删去“著名”。③删去省略号。
(2)[示例]灵山秀水,皖风徽韵
(3)[示例]一匹头微左扬、昂首嘶鸣的天马,左侧双足后曳,右侧双足前探,腾空疾驰而行,其右后足下的飞燕回首注目惊视。天马行空,无所羁缚。体现了自由与开放的精神,象征了一往无前的蓬勃的生命力。
8.[示例]可以。画作中主人公立在马旁远眺的神情、气度与诗人曹操当时写作此诗的背景颇为吻合;画作中波涛翻涌、山崖陡峭的景象与诗句“山岛竦峙”“洪波涌起”相吻合;画作中开阔的意境与诗歌也很相符。(任意说出一点即可)
9.[示例一]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诗,描写出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示例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山岛”“秋风”“洪波”等为实景,“日月”“星汉”为想象之景,创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
[示例三]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而是把情完全包含在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实景还是虚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10.春花图 迎春图
1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细小、明艳、忽隐忽现、随风摇摆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花及春天的喜爱之情。
12.不能。这三段写出了春天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新、美、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示例]春天孕育着生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土地翻浆是为了播种希望,人的翻浆是精神境界的升华与成长,人与大地如果没有磅礴的翻浆,没有与旧的东西决绝,也就没有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机遇,希望就在前方。
14.题目中的“翻浆”是指春天让大地苏醒,让大地充满生命活力以及希望。(意思对即可)
1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中的毛竹、飞泉、鸟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山中的景物给人的清逸、友好、爽朗之感。写出了大山里的生机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山景致的喜爱、陶醉之情。
16.对比。 通过春风和冬风的对比,说明春风能给大地带来活力,意在突出春风的力量,体现了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
17.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希望人也像春一样,每年都应“翻浆”,记住人生使命,让生活充满新的希望。
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首先,题目中的“这一路”,可以指真实的路途,也可以指人生之路。其次,“风光”一词,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亦指繁华景象。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风光”也可以是“人间真情、生活场景”,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实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这类作文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真好”可以理解为这里的风光很特别,有着别处没有的美丽。在立意与选材上,如写成写景的散文,应以游踪为线索,有次序地写景。如写成记叙文,成长路上的风景让我们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汗水与泪水……这正是我们生命中“风光”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