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开国大典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开国大典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6 开国大典
6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视频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0秒左右)
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典礼。
同学们,刚刚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就是当年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画家董希文也曾创作过一幅油画作品,名字为——《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一起走进为迎接新中国诞生而举行的这场典礼,去感受那一刻的隆重与盛大。
学习目标
1. 会写14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明开国大典的过程。
3.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
学 习 目 标
文化文学
“开国”指建立新的国家(在封建时代指建立新的朝代)。“大典”指隆重的典礼(多指国家举行的)。“开国大典”指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写作背景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李普说:“新闻记者的幸运在于,他们的岗位使他们能够接触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场景,在历史发展的最近处观察和记录历史的进程。
基础知识
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擎着 瞻仰 电钮
典礼 政府 飘拂 选举 陆续
阅兵式 排山倒海
bào
xuān
qíng

zhì
zhān
niǔ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入场→典礼 →阅兵 →游行
第( 1 )——(4)段(入场)
第( )——( )段(典礼)
第( )——( )段(阅兵)
第( )——( )段(游行)
5
10
13
11
15
14
初步感知
请大家自读课文,准备完成任务:
用一段简洁明了的话语介绍什么是“开国大典”。
初步感知
可以按照典礼开始前,典礼进行时,阅兵式,游行的顺序将课文分成四部分。
开国大典
大典之前(1—4)
进行大典(5-10)
阅兵仪式(11-13)
群众游行(14-15)




时间
顺序
初步感知
群众入场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早上六点群众入场,下午三点举行典礼,典礼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着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典礼结束后,阅兵式开始,最后群众游行。
初步感知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会场的位置和布置
聚焦大典之前
为下面写开国大典作铺垫
初步感知
这是一次______ 的开国大典,你看(听)______。
聚焦大典过程
会场布置衬托出庄严、隆重的气氛。
初步感知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把人群比作人的海洋,
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
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聚焦大典过程
初步感知
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聚焦大典过程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
雷鸣般的掌声。
课堂小结
开国大典
群众游行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中
激动自豪
敬爱主席
点面结合
布 置 作 业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大典庄严、热烈的气氛。作者是怎么写的?给你怎样的感受?在书上做批注,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其他同学分享你的批注和感受。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