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9 宇宙生命之谜
张申碚 赵晓梅
9 宇宙生命之谜
张申碚 赵晓梅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内容。
3.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 习 目 标
文化文学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它或者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者阐明事理。
2.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下定义: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明确的界定,使概念更清晰,说明简洁明了。
(2)列数字:对事物进行数字说明,体现说明的准确。
(3)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具体。
(4)作比较:使说明更直观清晰。
基础知识
嫦娥(é) 猜测(cè) 能源(yuán)分析(xī) 轨道(guǐ) 纵横(zòng)
斑点(bān)枯萎(wěi) 干燥(zào)
稀薄(bó) 磁场(cí) 着陆(yù)
盛会 探索
基础知识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枯萎:干枯而萎缩。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1. 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古代神话谈起?
(1)引出说明的话题。文章从神话故事谈起,提出从古至今,地球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问题。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古代神话谈起,增强了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引人入胜。
初步感知
2. 阅读第5段,思考:为什么科学家认定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呢?
因为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1)自转时间差不多。
(2)昼夜长短相近。
(3)都有四季更替。
初步感知
3. 阅读第6段,思考:对火星的近距离观测修正了人们的哪些错误认识?说明了什么?
(1)以前所谓的“运河”,实际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
(2)说明了科学的猜想要通过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来证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初步感知
4. 阅读第7段,思考:为什么火星表面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1)火星非常干燥,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极少。
(2)火星大气层稀薄,氧气含量极少。
(3)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4)火星上磁场非常弱,不能抵御太阳风和各种宇宙射线。
初步感知
5. 作者说:“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句话是否存在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这句话前半部分陈述了现实:人们至今还没有在外太空找到生命。后半部分是期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探索,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初步感知
6.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除、比较、引述等方法,使结论更为严谨准确。试各举一例分析说明。
排除法:文章第4段,根据生命存活的四个条件,作者运用排除法,在一个段落中用三句话,就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太阳系中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初步感知
比较法:文章第5段,通过对火星与地球的比较,表明了人类认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
引述法:文章第8段,通过引述“海盗号”探测器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没有生命的结论。
6.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除、比较、引述等方法,使结论更为严谨准确。试各举一例分析说明。
初步感知
7. 说说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作用,体会本文用语准确的特点。
(1)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3)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4)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表述准确,经常会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进行限制表述。
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1):宇宙生命之谜
分析问题(2-8):生命存在条件
探索结论(9、10):未解之谜
不可能存在生命:水、金、木、土、
天王星和海王星
可能存在生命:火星
与地球相似
近距离观测
各种因素说明……
进一步考察……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抓住每段的中心内容,了解全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说明的。
布 置 作 业
搜集关于宇宙诞生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