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单 元 概 述
语文要素:
1.阅读不同题材的小说,体察“不一样的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学会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品味精彩的文学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写作要求:
1.根据一组关键词,创作一个完整的故事。
2.通过故事表达确定的主题,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12 桥
谈 歌
12 桥
谈 歌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看到“桥”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有形的桥,还有一种桥是无形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你知道这种桥吗 如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书籍是知识的桥,书信是联系的桥,悄悄话是心灵沟通的桥,还有友谊桥、思念桥等。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 习 目 标
文化文学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
3.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基础知识
咆哮(páo) 拥戴(dài) 揪出(jiū)
狞笑(níng) 沙哑(shā) 放肆(sì)
fèi(废)话 chān(搀)扶 祭diàn(奠)
基础知识
(1)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2)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3)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4)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5)狞笑:凶恶的笑。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围绕老汉和洪水讲了一件什么事?
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却葬身洪水的故事。
初步感知
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分析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步感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环
境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初步感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
像泼。像倒。
初步感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来势之猛,突出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初步感知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的嚣张。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初步感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意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说明当时情况的危急。
初步感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作者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1.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
2.运用短句,短句更能烘托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
课堂小结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走出桥,走进生活,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像老汉这样的人,你想起了谁?他可能就是抗洪抢险的军人;抗救护车上的一线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的钟南山院士……当灾难来临时,处在绝望中人们,总能与这些伟大的而神圣的灵魂相遇,这才是人应有的模样。
布 置 作 业
课后阅读和收集其他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并做好交流准备。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