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3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15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一对靠打鱼为生的勤劳、善良的夫妇,在艰难维持自家七口人生计的窘境下,还毅然决然地收养了死去的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爱,能抚平一切伤痛;爱,能照亮前行的旅程……今天让我们带着爱,一起走进这对普通而不平凡的夫妇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课本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4.感悟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 习 目 标
文化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简练,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写作背景
《穷人》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榨取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却高尚纯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基础知识
保佑 寡妇 魁梧 黧黑 渔夫 抱怨 糟糕 狂风怒吼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波涛轰鸣
yòu
guǎ
kuí
lí
tǎn tè
zāo
xiōng
zuò
pài
基础知识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定的样子。本课指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心神不定,担心丈夫责备。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本课指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准备承受丈夫的责备。
初步感知
新 课 探 究
1.速读课文,说说文中所描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将文中人物串联起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妻子桑娜
渔夫
邻居西蒙
课文讲述的是( ),在邻居西蒙死后,( )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主动收养
渔夫和妻子桑娜
初步感知
等待渔夫
第一部分(第1、2段)
抱回孤儿
第二部分(第3—11段)
不谋而和
第三部分(第12—27段)
3.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初步感知
感受“穷人”的穷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文章中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并做好批注。
初步感知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1.从“屋内装饰”体会“穷”
初步感知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2. 从“吃”“穿”“劳”体会“穷”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吃、穿
劳
初步感知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海风呼啸声、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3.从“天气的恶劣”体会“穷”
提示: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之下仍然冒险出海打鱼,这里以环境描写写出了“穷”。
初步感知
4.邻居西蒙的日子更难熬……
没有生炉子,潮湿、阴冷
稻草铺
旧衣服
旧头巾
托尔斯泰创作《穷人》的时候,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而纯朴。
背景链接
文章结构
《穷人》
勤劳善良
帮助他人
温暖而舒适的家
探望生病的西蒙
抱回可怜的孩子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等待丈夫
抱回孤儿
丈夫归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环境描写,走进桑娜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读小说的一种方法,小说还可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
布 置 作 业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遇到自身困难还帮助其他穷人的事迹,有的话,写成一篇小文章,下节课分享。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