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灯光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灯光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单 元 概 述
语文要素:
1.通过课文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者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整体勾画和局部刻画写好场面的;
3.欣赏作品的语言,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写作要求:
1.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的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2.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15 灯光
王愿坚
情 境 导 入
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
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表达顺序,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郝副营长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3.体会文章细腻的人物描写。
学 习 目 标
文学文化常识
王愿坚(1929~1991),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写作背景
在建国前的1947年,正是我军部队进行全面反攻的关键时刻,我军部队的三大主力在皖苏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这直接威胁到国民军队的统治中心——南京。作者通过回忆,以细腻的笔法写出了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与憧憬,还有郝副营长为了后续战斗而舍身就义的壮举,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电灯在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事物,但是,在战争年代它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基础知识
千钧一发
jiān
歼灭
照耀
倚靠
电钮
憧 憬
微弱
暴露
牺牲
璀璨
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jūn
cuǐ
自言自语
chōng jǐng
黑魆魆

基础知识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③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消灭(敌人)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包围起来消灭敌人的战斗
基础知识
④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⑤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阵地内连接战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
基础知识
⑥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⑦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⑧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向往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形容光彩鲜明
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精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
文章题目是《灯光》,文中也多次出现灯光,请画出对灯光描写的语句,并用下面的句式写下你的感悟。
在 (句)对灯光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 。
初步感知
感人的内容,借精巧的结构来表现,才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1-2段:写现在天安门的灯光
3-11段:对往事的回忆
12段: 又回到现在的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面
精读课文
①广场上无数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②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电灯是新时代生活的象征
羡慕、渴望
精读课文
③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关心孩子,憧憬未来
郝副营长强大的思想动力
精读课文
④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两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精读课文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分别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精读课文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 )次。
第一次是( )在( )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是( )在( )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 );
第三次是( )跟( )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 )。
精读课文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路人)在( 欣赏天安门美丽的夜景)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 看到书中的插图 )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图中的孩子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多么令人羡慕呀);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跟(作者)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等到战争胜利了,我们的孩子也能在灯光下读书,那该多好呀)。
精读课文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既起到了前后照应,贯串全文的作用,又体现了郝副营长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表达了“我”对郝副营长深切的怀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精读课文
倒叙
(1)课文表达顺序:现在——回忆——现在(这种写法叫倒叙)
O1
首尾呼应
(2)首尾呼应。文中开始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入,最后又回到“天安门璀璨的华灯”
O2
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O3
文章结构
灯光
歌颂先烈
珍惜现在
现在——华灯照耀
战前憧憬
战斗受阻
战斗结束
往事
现在——璀璨的华灯
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无数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布 置 作 业
描写一段节日气氛下的灯光,150-200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