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5.1
“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知识目标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存的大体时间、城址和房屋遗址
能力目标
对三星堆遗址、遗物的研究,引申出对当时当地社会各方面的确认、判断和推测
探索揭开这些历史迷团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源流的意义。
情感目标
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东方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教学重点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教学难点
三星堆文化。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材料、充分运用联想、想象,认识古蜀国遗址。
教学过程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及文物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这批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的发现把古蜀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因此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出土文物以它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引起了考古界、收藏界的极大关注。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用一个神字来概括。首先,它是神圣的;其次,它是神奇的;第三,它是神秘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三星堆文化是一个神奇的文化,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了解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的基本情况,以及通过它们走近古蜀国,感受他们的生活,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遗址中的两个器物坑,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儿曾经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正是它们向后人诉说着古蜀国的原始宗法体系是多么完整。尤其是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成熟高超的铸造技术,还是绚丽多彩的风格特点,无论是形体高大的青铜立人像,还是婀娜多姿的青铜神树,完全可以媲美于中原地区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区域,这一切都表明,古蜀国曾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金杖的出土,推翻了西方垄断的旧论断。
另外,要引导学生体会、推测一些历史谜团,如:青铜人物中要数高260.8厘米的头戴黄金面罩的大立人像最具代表性,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两个器物坑的用途,青铜神树有何深刻寓意,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等问题。鼓励同学要大胆想象,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教学策略设计
在上古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除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以外,其他地区也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的古代蜀国文明就是其中之一。其神秘的历史、神奇的艺术都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充满了无穷的魅力,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空间。
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青铜器、玉器、金杖等文物,美仑美奂,神秘异常,使世人对人类先祖充满无尽的遐想。三星堆为世界文明史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让一个个专家学者为之倾倒,为之皓首穷经。
大量的考古证明,夏、商、周时期,古蜀族在成都平原创建的文明,比起中原毫不逊色,成为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考古工作者的步伐,走近三星堆遗址,揭开覆盖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
1.发现过程
首次亮相(阅读[资料回放]了解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初次发现时的概况。)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拉开了古蜀文明的真实面貌的序幕。20世纪40—70年代,考古人员继续在月亮湾进行发掘,但没有什么重大进展,所获得的资料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很难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确凿证据。
20世纪80年代——惊世发现
(结合[历史纵横])1986年7—9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和象牙等器物,两个祭祀坑在时间上都与殷商存在的时间相当。经过六年的集中考古挖掘,1988年发现了房屋和墓葬遗迹多处,找到了城墙遗址。出土了一套玉石礼器,由此判断,这个遗址可能是当年三星堆先民祭祀天地、社稷、祖先的地方。
三星堆遗址位置示意图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奇迹再现
2000年12月,四川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又开始了新的发掘,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之中,相信一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2.通过出土文物透视其文化内涵
(1)完整的宗法体系
阅读与思考:有学者这样描述: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出土的数百件人物雕像、人头像、人面像、兽面像,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雕像以及黄金面罩、青铜像神树等,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构筑成一个阴森、威严、凝重、恐怖而又庄严肃穆的巨大青铜空间,处处充溢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神秘王国氛围。
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两坑出土的器物绝大多数并非日常生活用品和一般性的礼仪祭祀用品,青铜人像、面具等,显然是神像和巫祝类人物形象;尊、盘、神树、神坛、神殿模型无疑是祭祀用器;礼玉、象牙、海贝、动物骨骼等属于仪仗用品和献祭品。两坑埋葬时举行某种特殊仪式,器物分门别类按一定顺序倾倒入坑,宗庙重器被有意破坏且与大量牺牲一同焚烧。两坑相距较近且年代相去不远,且有相同的功能和目的。这些都使人觉得两坑不像一般的墓葬,也不似常见的窑藏,而像古代蜀族举行大型礼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
阅读以上资料,想一想,这两种意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看法?根据前几课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你能否说一说,为什么在所发现的早期文明中都有礼仪活动的痕迹?这表明了古人什么样的观念?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思考问题:器物被埋葬的动机是什么呢?
猜测1:器物坑是祭祀坑。
猜测2:器物坑是火葬墓。理由是,一号坑里的动物骨骼残渣里有被疑似为人骨的骨片。
猜测3:器物坑是“失灵灵物掩埋坑”。
猜测4:器物坑是犁庭扫穴坑。徐朝龙猜测当时作为敌人的一方在征服的手段上包括毁坏被征服一方的信仰,于是将祭祀礼器彻底摧毁了。
猜测5:器物坑是“亡国宝器掩埋坑”。三星堆王国在自己的都城即将被敌人攻陷前夕,对自己的国家重器不得不放弃,于是将神庙中的宝器付之一炬、全部摧毁以免落入敌手。
以上5种猜测中,哪一个更合理呢?清阐述理由。
答案提示:贫富分化和等级贵贱的差异。从出土人像的服饰和装扮和发掘出土的居住遗址,可以明显地看出贫富差异。古城高大的城墙和城外壕沟,可能是保护贵族统治的防卫设施。青铜像、青铜树和金杖,可能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2)较高的建筑技术
人们已经熟练掌握筑墙的夯土技术,用土坯砌墙,是古代建筑技术的一大进步。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青铜器。
铜人像
青铜面具
青铜跪坐人像
金面青铜人头像
青铜鸡
青铜人头像
青铜人头像眼珠突出,有些甚至像望远镜(如右图)。据考古工作者研究,它是古蜀国先民对于眼睛的一种崇拜,因四川盆地雾经常很大,人们的视线模糊不清。为了追求视野的清晰,古蜀人产生了对眼睛的崇拜。另外还有青铜面具,在出土的青铜面具中,要数纵目人面像最具特色,他的造型为“人面、蛇身、直目”,体现了古蜀人对其祖宗神的崇拜(如上图)。
青铜立人像通高261厘米,重180千克,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体形最高,时代最早,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
学生讨论:青铜立人的身份?写一写他每天的生活过程,写完后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换一下看法,开展一个小型辩论会。
(下面几种观点可供参考)
观点一: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雕像、服饰、冠饰、发饰各异,代表不同的种类,它代表古蜀政治领袖。
观点二:可能是当时的祭司或巫师,或者是“群巫之长”,一双大手正在奉献着某些重要的东西。
观点三:可能集古蜀王国的政治、宗教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既是一国之君主,又是一个群巫之长。
青铜神树:总高396厘米,由底座、树身和龙组成,整个树呈现出神圣之感。神树的底座之上为神山,饰有云气纹。树身共三层,每层有三根树枝,上面共有9只鸟、27颗果实,以及铜铃、金叶、玉器等各种形状的装饰品。树干顶部有一条缘树而下的龙。
思维拓展:发挥你的想象力,分析这棵青铜神树表达了先民怎样的愿望?一种图腾?上天的阶梯?还是用来敬天神、求吉祥的神树?
答案提示:金杖:在三星堆遗址里发现了中国第一根金杖,它可能象征着王权、神权、财富垄断权。但是由于金面罩、金杖多见于古埃及和西亚的墓葬,所以人们的目光便很自然地从三星堆向西移去。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先生认为三星堆文化的一些因素可能受到了来自遥远的西亚、中亚文明的影响。金杖上有鱼、鸟和剑的图案,似乎表明了使用者的标志意图。对此,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海贝:其中的齿贝,古蜀国和中原地区都不产,只产于印度洋海域,这表明它与古印度可能很早就有了往来。数以千记的海贝和铜贝,表示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着贸易交往,证明了古蜀国交通的发达。
3.三星堆文明的衰落
三星堆文化遗址使人们相信:这里曾经是夏、商、周时代我国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它展示了一个相当发达的古代文明,但正在其繁荣之时,却突然被废弃。三星堆文化的迅速消失,令人迷惑不解。
学生猜测文化消失的原因,互相讨论:(要求自圆其说)
参考观点:
1)三星堆在建城选址时“择水而居”,使它毁于一场大洪水;
2)因国力增强和人口增多的需要,迁往他处;
3)因遭到一场致命的打击,国亡城败,族人远走他乡;
4)因为改朝换代,新王朝重新择址定都。
结束语:1998年1月,三星堆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单。作为中国文物精华,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道叹赏不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跨越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
三星堆遗址反映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当于我国古代夏、商、周时期,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再加上由于史料的不足,对于我们来说,其未知领域要远远大于已知领域,因此留下了许多未解的历史疑团。所以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史实之外,特别注意要求他们在广泛涉猎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推测,合理联想,如身临其境般,构建古蜀国先民的生活图景,进行小心分析、求证后决定其取舍,或自圆其说,或推翻自己的假设。为此,我设计了几个讨论题,让学生们各述己见,交流思想;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广查资料,引经据典,以证实自己的结论,而教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必要时作些指导。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初步了解解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人类历史的认识。通过探索历史本来面目,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辉煌,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生评价:
一、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解析与研究:
材料一、三星堆文化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各国报纸称这一发现可以改变人类对上古文明的基本看法,日本人称这是南殷墟,英国考古权威称这一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文明比兵马俑还要不同凡响,堪称世界奇观,它的发现足以和发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玛雅文明相提并论。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可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材料三、
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文化在文字、城市、青铜器等文明三要素方面,以及在国家政体方面,均与中原夏、商文化有较大差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尽管三星堆文化在其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采借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鲜明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1)参照材料三,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为什么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2)根据以上材料,你能简要说说三星堆文化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
评价活动:
[案例]
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情感和价值观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三星堆遗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范围:三星堆出土文物情况的相关知识
评价方法:活动法
评价过程:从网上、资料上搜集关于三星堆遗址的材料,对其中的一些未知领域进行大胆推测,然后经过严密分析和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评价总结:通过分析材料,互相讨论,了解学生对中国古文物的理解水平,培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探迹访古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学习,加深历史印象,有助于对其中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到位。
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这些学习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历史音像资料,因特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