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八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二课》
电子支付
授课人:邓老师
学习目标
02
2.识别支付诈骗手段,树立金融安全意识
03
3.分析电子支付背后的技术逻辑(如加密算法、二维码生成)
01
1、理解电子支付中的数据流动与安全风险。
04
4.设计简易的“校园电子支付”场景解决方案。
目 录
课前导入
01
导入新课:
想一想:
“过去一周,你或家人使用过哪些电子支付方式?”(统计扫码支付、人脸支付等比例)。
电子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
02
一、电子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
(1)常见方式与场景分析
一、电子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
(1)常见方式与场景分析
支付方式 典型应用场景 技术优势 局限性
扫码支付 菜市场、共享单车 低成本、易普及 依赖网结、光线
NFC支付 地铁闸机、便利店 无网商线支付 设备兼容性要求高
数字货币 政府补贴、跨境支付 可追溯、防伪造 试点阶段未全面普及
一、电子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
(1)常见方式与场景分析
课间练习:
每组抽取一个场景(如“山区学校小卖部”“国际机场免税店”),选择最适合的支付方式并说明理由。
一、电子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
(2)社会现象讨论
案例:杭州亚运会“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为境外游客解决支付难题。
提问:“如果全校推广数字人民币,会遇到哪些问题?”(如设备升级、老人适应等)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03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想一想:
1.电子支付需要哪些技术进行支撑?
2.电子支付它是由哪些流程构造而成的?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1)技术流程拆解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1)技术流程拆解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1)技术流程拆解
完成交易:平台扣除款项 → 通知商户 → 更新双方数据库。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1)技术流程拆解过程总结:
生成二维码:商户系统将订单信息(金额+时间)→ 加密 → 生成唯一二维码。
扫码解析:用户APP解码 → 向支付平台发起请求 → 验证账户余额。
完成交易:平台扣除款项 → 通知商户 → 更新双方数据库。
2. 电子支付的实现过程
(2)底层技术支撑
角色扮演游戏:
分配学生扮演“用户”“商户”“支付平台”“银行”,用纸条传递模拟数据包(明文 vs AES加密后的数据),体会加密必要性。
电子支付的安全机制
04
3. 电子支付的安全机制
三大
方面
(1)风险与防护体系
(2)实战演练
(3)伦理延伸
3. 电子支付的安全机制
(1)风险与防护体系
数据加密:SSL传输层加密(类比“密封快递袋”)。
身份验证:指纹/人脸生物识别(对比“钥匙 vs 指纹锁”)。
行为监控:AI风控系统实时检测异常交易(如深夜大额充值)。
(2)实战演练
钓鱼网站鉴定:
展示仿冒“微信支付”页面的5个破绽(如域名“weixinpay.com”、无绿色锁标)。
诈骗话术拆解:
分组分析“冒充老师收资料费”短信中的心理操纵点(如制造紧迫感)。
(3)伦理延伸
数据隐私思考:
“支付平台记录你的消费记录用于推荐商品,利大于弊吗?”(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讨论)。 了解电子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体验相关的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重点难点 通过几个学习活动让学习开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05
课堂小结
一、方式与技术:
1. 扫码支付 → 二维码编码
验证
2. NFC → 射频识别
警惕
3. 数字货币 → 区块链
二、安全三要素:
加密
课后作业
记得完成哦,同学们
同学们辛苦了
感谢同学们的观看!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