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16: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1.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共有
个,为
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其中
坑面积最大,是由
兵和
兵组成的长方形矩阵,排列成38路纵队。
坑面积最小,呈
形结构,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2.兵马俑坑内出土的数千件形体高大的

,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秦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
资料。
3.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A、秦始皇陵的发现
B、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
D、十二铜人
4.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被发现是在(

A、1975年陕西西安潼临
B、1974年陕西西安潼临
C、1974年陕西西安蓝田
D、1975年陕西西安蓝田
5.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的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6.因其内容丰富,被称为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7.列阵符合《孙膑兵法》中:“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8.《吴越春秋》记载的“曰: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扶技,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在兵马俑坑中与所描述相符的佣,右图所示是(

A、跽坐俑
B、立射俑
C、跪射俑
D、将军俑
9.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有一辆车体小巧玲珑,车舆呈长方形,上面有一把撑开的长柄的圆形车伞的是(

A、高车
B、安车
C、跑车
D、战车
10.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这支规模宏大的地下兵团,展现了秦始皇当年“扫六合”的气概,秦王兼并六国所运用的战术是(

A、连横合纵
B、尊王襄夷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远交近攻
11.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四万余件,如右图所示的兵器是(

A、铜剑
B、青铜戟
C、青铜簇
D、青铜弩
12.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是因为其(

A、年代很久远
B、保存比较完整
C、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D、展现了帝王的风范
13.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年)
材料二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
——李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遗”成功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秦皇所指挥的秦军能“扫六合”的主要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战国策·韩策》
材料二
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史纲评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能“一统天下”的某一方面的原因。
(2)兵马俑坑是对秦军当年雄姿的再现,结合相关知识指出兵马俑坑内展现的秦军的军事布局。
(3)材料二的“这些地方”是指什么?也正是“这些地方”让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有所改观,体现在哪里?
(4)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秦始皇“圣”的一面与“魔”的一面。
(5)有人说,秦始皇修建兵马俑对今天的贡献极大,就此一项就可以抵过秦始皇“魔”的一面,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