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
1.通过户籍制度将人口分配到一家一户的小家庭中,以此扩大封建国家的纳税面。
2.建立严格的出生、死亡登记制度,极力限制户口迁移,以便把人口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
3.建立“大索貌阅”等户口调查制度,详细了解人口及财产状况,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提供依据。
4.建立乡亭里、保甲、什伍、村社等基层社会组织,强化户籍制度的治安控制功能。
5.通过户籍立法,严禁脱籍及增减人口,限制户口流动,并在人口数量增减方面对官员进行考核。
专题二 影响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因素及其特点
1.因素
(1)乡村行政建制。行政建制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乡村统治与治理,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赋税徭役征收、户籍的整编、维护治安、教化乡里、赈灾等行政事务。主要形式有乡里制、保甲制等。
(2)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实行后,从平民中选拔出大量精英人才,也为乡村治理培育了大量优秀士绅和乡官里吏。
(3)土地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相互配合对乡村治理产生的影响特别大。
2.特点
(1)皇权和绅权相结合。
(2)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3)皇权和族权相结合。
(4)忠孝治理乡村。
专题三 西方国家地方自治模式
1.以英美为代表的先天自发型模式: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母”的称号。早在撒克逊时期,乡村人民就具有自治的意识。12—13世纪时,富裕的城市用金钱向国王购买自治权。到13世纪时,大城市基本上都已经享有英王颁发的特许状,称自治市,有自主管理权。市民自治机构处理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地方财政的传统在17世纪英国移民渡海前往北美建立殖民地时又被带到了北美。在美国,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联邦之前。这种历史背景为美国的地方自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法国为代表的后天习得型模式:法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但是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制度在法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制上深深地扎下了根,经过多次反复,它终于顽强地生存下来。到现代,地方自治作为法国政治体制发展的一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专题四 中国古代和中世纪西欧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异同
1.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民众自治;地方有影响力的群体成为行使治理权的主体。
2.异
(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有中央统治权的渗透,中世纪西欧为庄园与城市自主管理,地方有自治传统。
(2)中国基层管理人员主要由上级政府指定或任命,中世纪西欧庄园由庄园主任命,城市行会由选举产生。
(3)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宗族势力强大,血缘关系浓厚,深受宗法礼教思想影响。西方古代基层治理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注重法律的作用,基督教会有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1.(2023·广东高考5题)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
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2.(2023·全国乙卷27题)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
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3.(2022·湖北高考11题)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4.(2022·湖北高考16题)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5.(2023·河北高考1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 (户籍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B 宋代的保甲制度形成了以“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基层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带有军事管理功能,客观上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但是王夫之认为在传统家庭本位的观念影响下,这一制度无法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乡民很容易携家逃离,故选B项;唐代的邻保制度主要实行于人口居住比较稳定集中的地区,在职能上主要负责基层治安,不具有军事职能,排除A项;十家牌法由明朝中期的王阳明创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里甲制是明朝的,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明初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互相监督,以加强对民间的控制,故选B项;明代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D两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
3.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著名将军客蒙用钱财获得政治支持,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选C项;贵族资助村民是为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不是其义务,排除A项;公民参与政治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衰落”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精神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4.A 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选A项;减缓老龄化进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5.(1)元朝;诸色户计。
(2)职业;民族;信仰。
(3)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解析:第(1)问,据材料“民……儒……医”可知,体现了户口的统计的复杂性,有民户、军户、匠户、站户等,得出反映了元朝的诸色户计。第(2)问,据材料“医……灶……匠”得出依据职业划分户口;据材料“色目三十一”可知,元朝时期将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称为色目人,得出依据民族划分;据材料“僧尼……道士”得出依据信仰划分。第(3)问,据所学可知,元朝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户在户籍上区别开来,一经入籍,不得更易,世代相袭,得出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明朝的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得出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3 / 3(共21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
1. 通过户籍制度将人口分配到一家一户的小家庭中,以此扩大封建国
家的纳税面。
2. 建立严格的出生、死亡登记制度,极力限制户口迁移,以便把人口
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
3. 建立“大索貌阅”等户口调查制度,详细了解人口及财产状况,为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提供依据。
4. 建立乡亭里、保甲、什伍、村社等基层社会组织,强化户籍制度的
治安控制功能。
5. 通过户籍立法,严禁脱籍及增减人口,限制户口流动,并在人口数
量增减方面对官员进行考核。
专题二 影响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因素及其特点
1. 因素
(1)乡村行政建制。行政建制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乡村统治与治
理,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赋税徭役征收、户籍的整
编、维护治安、教化乡里、赈灾等行政事务。主要形式有乡
里制、保甲制等。
(2)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实行后,从平民中选拔出大量
精英人才,也为乡村治理培育了大量优秀士绅和乡官里吏。
(3)土地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相互配合对乡村治理
产生的影响特别大。
2. 特点
(1)皇权和绅权相结合。
(2)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3)皇权和族权相结合。
(4)忠孝治理乡村。
专题三 西方国家地方自治模式
1. 以英美为代表的先天自发型模式: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母”的称
号。早在撒克逊时期,乡村人民就具有自治的意识。12—13世纪
时,富裕的城市用金钱向国王购买自治权。到13世纪时,大城市基
本上都已经享有英王颁发的特许状,称自治市,有自主管理权。市
民自治机构处理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地方财政的传统在17世纪英国
移民渡海前往北美建立殖民地时又被带到了北美。在美国,乡镇成
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联邦之前。这种历
史背景为美国的地方自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以法国为代表的后天习得型模式:法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
家。但是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
治制度在法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制上深深地扎下了根,经过多次反
复,它终于顽强地生存下来。到现代,地方自治作为法国政治体制
发展的一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专题四 中国古代和中世纪西欧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异同
1. 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民众自治;地方有影响力的群体成为
行使治理权的主体。
2. 异
(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有中央统治权的渗透,中世纪西欧为庄园
与城市自主管理,地方有自治传统。
(2)中国基层管理人员主要由上级政府指定或任命,中世纪西欧
庄园由庄园主任命,城市行会由选举产生。
(3)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宗族势力强大,血缘关系浓厚,深受宗法
礼教思想影响。西方古代基层治理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注
重法律的作用,基督教会有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1. (2023·广东高考5题)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
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
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 邻保制度 B. 保甲制度
C. 十家牌法 D. 里甲制度
解析: 宋代的保甲制度形成了以“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
基层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带有军事管理功能,客观上有利于强化国
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但是王夫之认为在传统家庭本位的观念影响
下,这一制度无法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乡民很容易携家逃离,故
选B项;唐代的邻保制度主要实行于人口居住比较稳定集中的地
区,在职能上主要负责基层治安,不具有军事职能,排除A项;十
家牌法由明朝中期的王阳明创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里
甲制是明朝的,排除D项。
2. (2023·全国乙卷27题)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
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
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
A. 强调农商皆本 B. 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 禁止人口流动 D.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初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
治,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互相监督,以加
强对民间的控制,故选B项;明代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D两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
3. (2022·湖北高考11题)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
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
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 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 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 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 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著名将军客蒙用钱财获得政治支
持,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雅典民主制
度存在缺陷,故选C项;贵族资助村民是为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不
是其义务,排除A项;公民参与政治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衰
落”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精神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4. (2022·湖北高考16题)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
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
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 减缓老龄化进程
C. 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 缩小贫富间差距
解析: 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
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
选A项;减缓老龄化进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措
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
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
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5. (2023·河北高考1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
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
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
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
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
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 (户籍制
度)。
解析:据材料“民……儒……医”可知,体现了户口的统计的复杂性,有民户、军户、匠户、站户等,得出反映了元朝的诸色户计。
元朝
诸色户计
解析:据材料“医……灶……匠”得出依据职业划分户口;据材料“色目三十一”可知,元朝时期将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称为色目人,得出依据民族划分;据材料“僧尼……道士”得出依据信仰划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
据。
答案:职业;民族;信仰。
解析:据所学可知,元朝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户在户籍上区别开来,一经入籍,不得更易,世代相袭,得出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明朝的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得出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答案: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
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