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7.2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西递、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古代民居的历史和特点。
发展要求: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杰出成就,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说明:联系必修1、必修2的有关知识,理解明清时期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从远处看 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了解它的选
址、村落布局的特点,感受它的科学价值。西递:桃花源里人家宏村:中国画里的乡村你能看出西递、宏村的村落布局、选址有什么特点吗?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西递、宏村正是依山傍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西递村鸟瞰图宏村鸟瞰图一、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
(一)概况:
1、得名:
因村边有溪水西流,古代又曾在此地建有递送公文的驿站。
2、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的原因:
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加之山水形胜、民风民俗极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因而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3、西递村的船形建制: 从空中鸟瞰呈船形状(外形、风帆、桅杆和身躯等方面)4、发展过程: 西递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
⑴唐末西递村的始祖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
⑵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举家迁到西递,耕读并举,逐渐繁衍壮大;
⑶到了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
⑷清代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宅院、园林、书院、祠堂和牌坊。
⑸到19世纪初,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在明清的几百年间,徽州商帮的活动范围“几遍禹内”,所谓“山陬海涯无所不至”,甚至远涉外洋,经商异国。此时的徽州商帮已具有了雄厚的资本,在盐、典、茶、木等行业中已形成了垄断。徽商中上贾,已“藏镪百万”,中贾亦四五十万,连下贾也达二三十万。以宗族为聚落的徽州宗法社会,渗入徽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社会之中,连徽商也无一例外地“贾而好儒”、“咸近士风”。对于徽商资本的利用,一方面在家乡修建书院宗祠,一方面用以购置土地和建筑宅院。这样既达到了光宗耀祖,又达到了光大门楣、奖掖后学的目的。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徽商的兴起与徽州村落的兴建之间的关系。(二)西递古民居:
1、西递村的基本风貌:
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2、西递村村落街巷系统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3、西递村民居建筑特征:
⑴店铺前店后库、前铺后户。⑵民居多为木结构三开间,呈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
4、地位:
西递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想一想,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什么思想,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⑴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徽商既能够通过经商致富,又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敦厚、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和重视教育等思想。
⑵徽商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为世俗的习惯和传统所累,他们通过经商致富,为社会和自己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财富,推动了历史和社会的前进。这些必将要求徽商顶住社会的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徽商在经商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能够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思想,也充分地说明了徽商的发展具有区别于封建时代一般商人的特点。——《三维》P68二、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1、宏村的概况:
(1)宏村的基本风貌: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村落。整个村落仿牛形而建,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宏村的历史发展:
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3)宏村的村落布局:
宏村背靠黄山的余脉雷刚山。形成一个“枕山,环水,面屏”的幽美环境。全村以乐叙堂为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4)民居: 整座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展开布局,形成二进,三进和四合的多种形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二、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2、独具特色的承志堂:
(1)地位:
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
(2)讲究的布局:
以中线划分,中间前为庭院,后为主人会客的前厅和长辈居住活动的后厅,楼上是小姐的阁楼。宅院的左侧是娱乐场所,右侧是服务性的设施和佣人的生活区。
(3)富丽堂皇的装饰:
前后厅横梁和仪门上有大量的精美木雕作品。
(4)特点:
承志堂布局讲究,装饰极富丽堂皇。三、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1、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
皖南古村落除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同姓聚居外,非常重视以风水理论来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它们往往利用天然水系 或者建造人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三、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1、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2、西递的村落水系:
(1)村落缘溪而建:西递位于西溪源头,三条溪水环村而过,流经许多人家的门前。
(2)修建水口: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修建水口。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3)这样安排的意义是不仅美化了环境,也非常符合今天的环保观念。水 色 宏 村宏村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它的科学价值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3、宏村的村落水系:
(1)特色:(4)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
①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②调节气温,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③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2)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3)形成过程:明代永乐年间基本形成牛形村的布局,明末清初之际南湖的修成,标志着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宏村人工水系的建造,更被誉为“中华一绝”。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测评2:西递、宏村的基本风貌和建筑特征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⑴西递的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宏村则像一头昂首奋蹄的大水牛。
⑵西递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⑶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山为牛头,树为牛角,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至今还在使用。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三维》P68到近处看 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
之美,营建之精,感受它的艺术价值。粉墙青瓦马头墙马头墙又叫封火墙,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户失火,殃及邻居。为了美观,起垫飞翘,完若昂首晴空的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万马奔腾,蔚为壮观。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你知道徽州古建筑三绝吗?四、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1、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
夹溪筑屋;
(2)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粉壁青瓦马头墙;
(3)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的载体:
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 实体中,这就是人们称道的徽派古建筑中的“三绝”。
徽派建筑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2、徽派的“三雕”
(1)徽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多平雕和浅浮雕,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
入清以后,雕镂渐趋细腻,多深浮雕和圆雕,注重镂空效果,层次繁复,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
(2)木雕:
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
代表作有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
(3)砖雕:
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眉等。
(4)石雕:
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
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木雕砖雕石雕BAC徽州三雕知多少?西递砖雕门楼“徽州三雕”——砖雕宏村承志堂木雕《唐肃宗宴官图》“徽州三雕”——木雕西递村胡文光刺史牌坊“徽州三雕”——石雕本课测评3: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以西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答案提示:
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壁青瓦马头墙。
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上,被人们称为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如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宏村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徽州各家的门楼都以精美的砖雕为主,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则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三维》P68往细处看 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
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受它的历史价值。
在徽州民居中,整个屋顶的屋瓦以靠天井的一边最低,瓦沿的四周有类似水槽的设计,贴墙直通地面上的下水道,使水不至于流到别人家里。 你知道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徽商的一种什么观念吗?流风遗韵徽文化流风遗韵徽文化天井称为“四水归堂”,反映“财水不外流”的商人家庭观念。流风遗韵徽文化 这是西递村大夫第的一副门扇木雕“梅花冰裂图”, 主人在建造时煞费苦心,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寓意吗?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流风遗韵徽文化
流风遗韵徽文化 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不乏饱学之士,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副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
其间,究竟有什么奥秘?西递村瑞玉庭中的一副楹联 这副楹联是一位成功商人的经营与处世哲学。他故意用写错字的方法,告诫后辈: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请根据以上事实,再联系宏村古民居中“万石家风惟存厚,百年事业在读书”的楹联,你认为当年宏村人倡导的是一种什么风气?这种风气是否还有继承的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既要鼓励发展经济,同时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则需要人才,人才当然离不开知识。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同时知识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所以这种风气在今天仍需要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体现了当年宏村人积极倡导学习文化、尊重知识的风气。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西递、宏村大兴土木, 基本形成目前的风貌主要在哪一时期?主要的 经费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皖南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追溯经济、文化源头西递、宏村基本形成目前的风貌主要在明清时期。 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徽商经营所得。 徽商曾经在明清时期一度雄踞全国十大商帮之首。 【历史探究】
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
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材料四:自古以来,徽州名人辈出,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末,徽州籍进士累计近2000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佳话并不少见。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那徽州人为什么还把经商作为主业呢?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徽州人从事商业,是不是心甘情愿?那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归纳徽州人读书、经商、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
4、徽商和皖南古民居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历史探究】
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那徽州人为什么还把经商作为主业呢?
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
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材料四:自古以来,徽州名人辈出,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末,徽州籍进士累计近2000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佳话并不少见。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徽州人从事商业,是不是心甘情愿?那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
因为徽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少人多,仅仅依靠种地很难维持生计。为了生存,徽州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跋山涉水,外出经商。不是。如果心甘情愿,他们就不会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了。
读书,做官。 读书经商做官儒商资助学而优则仕激励庇护官商结合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归纳徽州人读书、经商、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徽州人先读书,后经商,使徽商比一般的商人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此“徽商”号称“儒商”。徽商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同乡读书、科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的氛围。徽州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出仕为官,激励了更多的同乡、族人纷纷效仿。徽州人考取功名后知恩图报,庇护徽商,这样一来,官商结合,使徽商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顺。4、徽商和皖南古民居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徽商经营致富后往往选择衣锦还乡,叶落归根,修建富丽堂皇的私家宅院。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徽商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念,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的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徽州建筑因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徽商贾而好儒。人自然文化天人合一贾而好儒协调一致【认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
相辅相成、协调一致、融合为一、浑然天成。
从远处看: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是
( ),体现了古人( )的科学指导思想。
到近处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 ),徽州“三雕”是指
( )。
往细处看:细细品味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追根溯源:探究皖南古村落的经济文化源头。西递、宏村大兴土木,基本形成目前的风貌主要在( )时期,主要的经费来源是
( )。体味徽商和徽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 )依山傍水人与自然和 谐粉墙青瓦马头墙砖雕木雕石雕明清徽商经营所得【回顾总结】贾而好儒协调一致五、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价值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价值。
答案提示:
皖南古村落“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它们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比较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三维》P71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在宗祠位置的选择上,特别注重风水,一般依据《宅谱指要》所载,选择“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等诸要素的综合吉地。于是,宗祠在徽州古村落中的位置都是最佳地段,可谓占尽好山好水。
?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作为活跃于明清之际的十大商帮之首,徽商已具有了雄厚的资本,这使得他们在家乡营建宏宇丽宅、园林台榭成为了可能。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皖南古村落民居与平遥古城民居之间的异同。 皖南古村落民居与平遥古城民居都是典型的汉族传统民居,因而都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礼制,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而徽商与晋商又都具有雄厚的财力,故民宅装饰豪华,又多建有精美的园林,把民宅与园林结合在一起。这是其共同点。
两者又存在很大的区别:
皖南地处江南农村,多山多水又多雨,故民宅都有天井,建筑小巧精致,且聚族而居,村中都建有祠堂、牌坊;平遥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城镇,既无山水可以借形,又干旱少雨,因此宅中便不建天井,房屋高大坚固,呈四合院的封闭形态,而且城中是杂姓而居,故而又少有祠堂、牌坊之类的建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皖南古村落民居与平遥古城民居之间的异同。相同点:课后阅读与思考: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请你就西递、宏村的保护,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设性意见。(1)保护西递、宏村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西递、宏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对于这样独一无二的遗产我们要加强保护。 (2)保持优良的水质:西递、宏村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为特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 (3)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 (4)引申文化产业的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的经营作风。 (5)总之,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西递、宏村;同时,我们在不危及古建筑本身及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开发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递、宏村,从而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相应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对西递、宏村加以保护。 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是凝固
的音乐。徽商的没落虽然给皖南古村落的发展画
上了一个休止符,却也就此保存了完整的明清村
落建筑群样式。西递和宏村浓缩了徽商鼎盛时期
的那段历史,凝结了徽州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因
此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绝唱。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坚持充分保护,适度利用。思考:
你认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呢?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