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期中检测卷1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期中检测卷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44:51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期中检测卷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5·新会模拟)捕蝇草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叶顶端有绿色“贝壳”状捕虫夹,当小虫闯入时,能迅速将其夹住,分泌消化液将小虫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蝇草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捕蝇草和小虫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C.捕蝇草不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捕食小虫是捕蝇草适应生存环境的表现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 当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迅速将其夹住,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正确。
B. 捕蝇草捕食小虫,二者之间存在着获取生存资源(食物等)方面的竞争,即存在生存斗争 , B正确。
C.捕蝇草虽然是肉食植物,但它仍然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捕食小虫只是其获取营养的补充方式,C错误。
D.捕蝇草通过捕食小虫来补充营养,这是其适应贫瘠土壤环境的一种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2025·济宁)家中阳台上培育的蒜苗总是向着阳光方向生长。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能繁殖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具有遗传的特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蒜苗向着阳光方向生长,是因为蒜苗能感知到阳光这一外界刺激,并作出向光生长的反应,这符合“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物基本特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3.(2023七下·北京市期末)调查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用到调查法的是(  )
A.学校视力调查 B.显微镜下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C.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 D.统计全市中学生的身高情况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学校视力调查是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是用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属于观察法,符合题意;
C、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是有针对性的收集校园的植物种类资料,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D、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有针对性的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资料,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4.(2024·长春模拟)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2025·济宁)对于下图中显微镜、动物细胞和植 物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② 和③均可以升降镜筒
B.① 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
C.④和⑨均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
D.⑥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显微镜中,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二者均可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小)。A正确。
B、①是显微镜的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非成反比。B错误。
C、④是线粒体(动植物细胞都有,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能量),⑨是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二者均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
D、⑥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物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细胞核,⑦细胞质,⑧细胞壁,⑨叶绿体。
6.(2025七上·射洪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及生物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牛、羊、蘑菇、仙人掌、病毒等都属于生物
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可作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C.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D.生物学的研究对人类有益,对其它生物无意义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概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 A.牛、羊、蘑菇、仙人掌、病毒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A正确。
B.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故B正确。
C.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测量、实验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故C正确。
D.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人类有益,对其他生物也有意义,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生物,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基础且常用的方法。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对人类有益,对其他生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7.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独立完成呼吸、生殖等活动
B.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C.都生活在水中,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D.种类多样,如衣藻、细菌、水绵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B.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A错误,B正确。
C.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如衣藻、眼虫等都生活在水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如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寄生在动物体内,C错误。
D.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种类多样,有眼虫、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水绵生活在水中,是一种没有分枝的多细胞藻类植物,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筒状细胞连接而成的,每个细胞中有绿色带状螺旋排列的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8.(2025·岳阳模拟)在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发现部分细胞重叠,下列处理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移动玻片寻找未重叠部分 B.转换大光圈观察
C.揭开盖玻片将重叠部分展平 D.转换高倍镜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移动玻片寻找未重叠部分,可快速找到清晰、不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操作简单且不破坏装片,A正确。
B.转换大光圈是调节视野亮度,无法解决细胞重叠问题,B错误。
C.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因为细胞已经被固定在玻片上,无法通过揭开盖玻片来展平,C错误。
D.高倍镜虽然能放大细胞,但视野范围小,且无法解决细胞重叠的问题。在细胞重叠的情况下使用高倍镜,只会使重叠部分更加难以分辨,D错误。
故选A。
【分析】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部分细胞重叠,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洋葱表皮未展平 。
9.(2024九上·合江月考)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最终看到了视野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需要眼睛注视目镜内的视野,并转动细准焦螺旋
B.从①到③是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
C.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动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被染色的小颗粒是叶绿体,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由①→②细胞影像明显放大,说明已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若需使用高倍物镜,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换至高倍物镜。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 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需要眼睛注视目镜内的视野,并转动细准焦螺旋 ,A正确;
B.从①到③是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物像放大倍数增加,进入镜头的光线减少,视野变暗;需调亮光源或增大光圈,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像位于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C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位。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0.西瓜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是夏季消暑佳品。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甜味物质的存在无关,A错误;
B、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色素等物质,西瓜的甜味物质(如糖类)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
C、细胞膜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储存甜味物质,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与甜味物质的存在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1.(2024七上·红花岗期末)下面有关细胞和病毒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B.病毒的生活不需要能量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病毒除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A正确;
BD、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从寄主细胞里获得能量。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错误、D正确;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2.(2024·桦南模拟)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最可能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表膜能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于完成呼吸,A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墨水会随食物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食物泡中,因此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草履虫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其虽然个体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3.(2025·揭东模拟)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进光量的控制无关的是(  )
A.物镜倍数 B.反光镜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 物镜倍数会影响视野亮度(倍数越高,视野越暗,进光相对有变化 ),与进光量有间接关联, A不符合题意。
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增加进光量;平面镜反光,进光量相对少,与进光量控制有关 ,B不符合题意。
C、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4.(2024七上·新兴期末)动物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5.(2025·南阳)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下列是我国不同博物馆的藏品,所涉及生物原型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白玉折枝牡丹
B.铜鸟
C.四羊方尊
D.素胎金丝猫
【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 A、白玉折枝牡丹的生物原型是植物,植物的叶肉细胞等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叶绿体,A 正确。
B、铜鸟的生物原型是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 错误。
C 、四羊方尊原型是羊,属于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 错误。
D 、素胎金丝猫的生物原型是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 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 。
16.(2024七上·蓬江期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桃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材料越大越利于观察
B.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C.线粒体是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D.若要观察鳜鱼的血液细胞,可以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求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便于光线通过,与材料大小关系不大,A说法错误。
B.桃花是植物,鳜鱼是动物,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膜,桃花细胞有细胞壁,但鳜鱼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B说法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C说法正确。
D.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所以,想要观察鳜鱼的血液细胞,可以制成临时涂片进行观察,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玻片的类型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玻片标本的种类有切片、涂片和装片。①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② 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③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17.(2025七下·峨边期末)细胞的数目增多的过程是通过哪项实现的 (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复制 D.细胞分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细胞数目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活动实现的。而细胞分化、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8.(2024八下·琼中模拟)玩“你画我猜”游戏时,某同学画出下图,这表示的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死亡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细胞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它涉及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涉及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不产生新的细胞类型,A错误。B、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细胞的过程。它主要涉及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配。虽然细胞分裂能增加细胞数量,但它同样不产生新的细胞类型,B错误。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类型的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使得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能够特化成不同的类型,以执行不同的功能。在这个问题中,图示中的细胞从一种形态(圆形)逐渐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细胞),这正好符合细胞分化的定义,C正确。
D、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终点,它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逐渐解体。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涉及细胞形态的改变以产生新的细胞类型,D错误。
故选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19.(2025·西和模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源于生活,下列成语涉及的结构层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硕果累累 B.百花齐放 C.一针见血 D.披肝沥胆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硕果累累”描述的是植物的果实,果实属于器官;
B“百花齐放”中的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一针见血”中的血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属于结缔组织;
D“ 披肝沥胆 ”中的肝和胆都属于人体的器官,经过分析,可以看出,C所属的结构层次不同于其他三个层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体。
20.(2025七上·武威期末)人们常取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来刷碗或沐浴。这里的“经络”主要是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薄壁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保护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
B.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薄壁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分生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属于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1.(2024九下·昭阳月考)图中的数字序号①②③均表示植物细胞的不同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过程②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D.过程③的结果是形成了输导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组织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B正确;
C、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
D、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不同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生长: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内部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来实现的。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确保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多细胞生物体复杂性的基础。
染色体和遗传物质: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和平均分配,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组织类型:本题中提到了输导组织、上皮组织等,这些都是生物体中的组织类型。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的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覆盖在器官表面或腔道内表面的组织。这体现了植物和动物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22.(2019·咸宁模拟)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体的基本组织的是(  )
A.肌肉组织 B.输导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解:构成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比较:
组织名称 主要结构特征或功能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所以输导组织不属于动物组织,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等,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二者的主要组织不能混淆,动植物的组织各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23.(2025·朝阳)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A.口腔上皮 B.洋葱根尖 C.豌豆叶表皮 D.芹菜茎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 、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不能用于观察细胞分裂,A 错误。
B 、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可用于观察细胞分裂过程,B 正确。
C 、豌豆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C 错误。
D 、芹菜茎的细胞大多是成熟细胞,不进行分裂,无法用于观察细胞分裂,D 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持续分裂,适合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其他选项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 。
24.(2024七上·简阳期末)小瑞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幸好没有流血。他的父亲用碘伏擦拭了擦伤处,小瑞感觉到有点疼。擦破的皮和感觉疼的组织分别属于(  )
A.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因此皮肤含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小瑞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小瑞感觉到有点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的部位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5.(2025·播州模拟)有关银杏树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一棵银杏树 B.银杏叶的表皮
C.一片银杏叶 D.银杏叶的叶肉细胞
【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 “一棵银杏树” 是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包含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不是器官层次, A错误。
B. “银杏叶的表皮”,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不是器官, B错误。
C. “一片银杏叶”,叶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属于器官, C正确。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叶肉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6.(2023七上·黄埔期末)冰墩墩的原型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国宝级的特有动物,它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系统分别负责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且密切配合、协调活动
B.竹子的茎和叶内都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大熊猫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
D.多细胞生物体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答案】D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大熊猫的各系统分别负责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且密切配合、协调活动,熊猫个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说法正确。
B、竹子的茎和叶内都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B说法正确。
C、大熊猫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C说法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植物和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系统,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多细胞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27.(2025七上·白水期末)三角梅具有较强观赏价值,可用作装饰花艺长廊。如图为三角梅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的形态和功能都不同
B.①②③④⑤都不具有分裂能力
C.①→②的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D.②的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图中从②到③、④、⑤的阶段,反映了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图中④和⑤表示了经过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A正确;
B.在图中①、②、③阶段的细胞仍然保有分裂的能力,但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④和⑤所示,细胞逐渐失去分裂能力,转而专注于执行特定的功能。只有分生组织,如根尖分生区和茎的形成层,才保持高度的分裂能力,B错误;
C.①→②的过程代表细胞分裂,这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分裂,细胞的数量得以增加,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尚未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并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以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分裂后的②所形成的两个细胞应该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3)图中①→②的过程是细胞分裂,②→③④⑤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28.(2023七上·黔东南期中)进行生物调查时,需要对生物进行归类,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归类依据的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个体大小 D.用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故选: C .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9.(2025·绥化)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  )
A.p B.d C.q D.b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相当于旋转 180 度 )。将字母 “p” 写在纸上,旋转 180 度后得到的是 “d”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 “p”,看到的物像是 “d”,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30.(2024七上·德阳期中)如图为变形虫细胞分裂不同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先一分为二的结构是细胞质
B.分裂的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C.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
D.分裂产生的两个子代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变形虫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A说法错误。
B.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B说法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分裂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C说法正确。
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故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为基础题,需要熟记: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的。
(2)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新细胞里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24七上·高碑店月考)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的含油量一般为37.5%~46.3%。油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钙、铁等营养成分。下图表示油菜的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
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叫作   ,b过程叫作   。
(2)从图甲到图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进行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4)图丁表示油菜的叶,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其上的表皮属于   组织。
(5)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   。
【答案】(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染色体
(3)系统
(4)器官;保护
(5)根、茎、叶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器官;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细胞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而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特化的过程,使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从图中可以看出:a过程叫作细胞分裂,b过程叫作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初期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4)图丁所示的油菜的叶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在结构层次上,叫做器官。其表皮是叶片表面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下表皮。
(5)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分析】图中:甲是受精卵,乙是两个细胞,丙是组织,丁是器官,戊是植物体;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组织形成器官,d器官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构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通过a过程细胞有一个变成两个,故a过程叫作细胞分裂;通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故b过程叫作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初期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4)图丁所示的油菜的叶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在结构层次上,叫做器官。其表皮是叶片表面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下表皮。
(5)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32.(2024·长沙模拟)锦鲤是我国重要的观赏鱼,因其体型优美、色彩艳丽、寓意吉祥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小麓在与朋友交流锦鲤养殖的经验时得知,维生素C可能有利于锦鲤的生长。他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4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同品种小锦鲤分成了6组,每组投喂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等量饲料,监测其它各项饲养指标,使其适于锦鲤生存。60天后结果如下。
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mg/kg)
0 20 40 80 160 320
初重(克) 10.88 10.22 10.25 10.23 10.21 10.20
增重率(%) 229 316 325 336 356 354
成活数(条) 6 7 7 8 8 8
注:增重率=(实验末重-初重)/初重×100%
(1)实验中监测的饲养环境指标应包括光照、   、含氧量、日投喂量等。
(2)表格中的初重是每组锦鲤在实验初始时的平均体重,要得到增重率这一数据还需要每组锦鲤   。
(3)从实验结果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   (选填“促进”或“抑制”)锦鲤的生长,最适含量为   mg/kg左右。
(4)该实验能否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答案】(1)温度(或水温)
(2)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
(3)促进;160
(4)能,因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或不能,虽然实验数据显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但实验样本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实验中监测的饲养环境指标应包括光照、温度、含氧量、日投喂量等。这些指标的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其他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增重率是锦鲤增加的平均体重占初始平均体重的比例,锦鲤增加的平均体重等于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减去初始时的平均体重。因此要得到增重率这一数据,除掌握初始时的平均体重外,还需要每组锦鲤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
(3)从表中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的锦鲤增重率均高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的锦鲤,其中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160mg/kg的锦鲤增重率最高。因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促进锦鲤的生长,最适含量为160mg/kg左右。
(4)实验能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因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或实验不能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理由是:虽然实验数据显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但实验样本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3.(2025·凉州模拟)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因此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大们深入了解生物。请依据所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保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   具有   的作用。
(2)不同人的指纹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异性,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公民的指纹信息,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   】中。
(3)由图二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在分裂之前,首先要完成   的复制,该物质是   的载体。图三表示的过程为   。
(4)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   组织。
【答案】(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2)④
(3)染色体;遗传物质;细胞分化
(4)上皮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②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即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图一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其中,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④细胞核中。
(3)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在细胞分裂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这样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才能保持不变。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由图可以看出, 经过图三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时形成不同的组织。
(4)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其中,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类型,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
可见,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保护组织)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上皮组织,它们都具有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2)④;(3)染色体、遗传物质、细胞分化;(4)上皮。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动物的基本组织,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线粒体,有的还有叶绿体。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不能流出,从而保持了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过程如下: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
(3)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可见,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可见,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④细胞核中。
(3)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在细胞在分裂之前,首先要完成染色体的复制,这样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才能保持不变。 图三表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属于细胞分化。
(4)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类型,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
可见,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保护组织)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上皮组织,它们都具有保护作用。
34.(2024九上·合江月考)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孙悟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相关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   (填结构名称)中。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向下移动玻片 ⑤向上移动玻片
【答案】(1)液泡
(2)叶绿体
(3)④①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1)洋葱中导致“辣”眼睛的物质存在细胞液中。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细胞液,其中溶解了多种物质,包括一些能够产生酸味或辣味的化合物。
故填:液泡。
(2)管状叶在空中展开,其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鳞片叶中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填:叶绿体。
(3)根据图丁和图戊的观察结果,图戊中的细胞位于图丁视野的下方,并且图戊中的物像比图丁中的物像要大。这是因为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若需使用高倍物镜,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换至高倍物镜。首先,需要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应将图丁中的玻片标本向下移动,即步骤④。接着,通过转动转换器切换到高倍物镜,即步骤①。换上高倍物镜后,如果物像有些模糊,可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即步骤②。
故填:④①②。
【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3)图乙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载物台;④反光镜;图丙中:⑤液泡;⑥细胞核。
(1)植物细胞的液泡的细胞液里含有多种物质,如带酸味、辣味的物质,因此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细胞液中。
(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
(3)从图丁和图戊可以看出,图戊细胞的位置是在图丁视野的下边,且图戊中的物像比图丁中的物像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应该将图丁的玻片标本向下方移动,即步骤④;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步骤①;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步骤②。
1 / 1【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期中检测卷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5·新会模拟)捕蝇草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叶顶端有绿色“贝壳”状捕虫夹,当小虫闯入时,能迅速将其夹住,分泌消化液将小虫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蝇草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捕蝇草和小虫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C.捕蝇草不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捕食小虫是捕蝇草适应生存环境的表现
2.(2025·济宁)家中阳台上培育的蒜苗总是向着阳光方向生长。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能繁殖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具有遗传的特性
3.(2023七下·北京市期末)调查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用到调查法的是(  )
A.学校视力调查 B.显微镜下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C.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 D.统计全市中学生的身高情况
4.(2024·长春模拟)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5.(2025·济宁)对于下图中显微镜、动物细胞和植 物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② 和③均可以升降镜筒
B.① 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
C.④和⑨均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
D.⑥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6.(2025七上·射洪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及生物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牛、羊、蘑菇、仙人掌、病毒等都属于生物
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可作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C.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D.生物学的研究对人类有益,对其它生物无意义
7.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独立完成呼吸、生殖等活动
B.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C.都生活在水中,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D.种类多样,如衣藻、细菌、水绵
8.(2025·岳阳模拟)在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发现部分细胞重叠,下列处理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移动玻片寻找未重叠部分 B.转换大光圈观察
C.揭开盖玻片将重叠部分展平 D.转换高倍镜观察
9.(2024九上·合江月考)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最终看到了视野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需要眼睛注视目镜内的视野,并转动细准焦螺旋
B.从①到③是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
C.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动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被染色的小颗粒是叶绿体,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0.西瓜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是夏季消暑佳品。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核
11.(2024七上·红花岗期末)下面有关细胞和病毒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B.病毒的生活不需要能量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2.(2024·桦南模拟)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最可能是(  )
A.表膜 B.食物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13.(2025·揭东模拟)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进光量的控制无关的是(  )
A.物镜倍数 B.反光镜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14.(2024七上·新兴期末)动物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 D.细胞核
15.(2025·南阳)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下列是我国不同博物馆的藏品,所涉及生物原型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白玉折枝牡丹
B.铜鸟
C.四羊方尊
D.素胎金丝猫
16.(2024七上·蓬江期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桃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材料越大越利于观察
B.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C.线粒体是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D.若要观察鳜鱼的血液细胞,可以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
17.(2025七下·峨边期末)细胞的数目增多的过程是通过哪项实现的 (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复制 D.细胞分裂
18.(2024八下·琼中模拟)玩“你画我猜”游戏时,某同学画出下图,这表示的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死亡
19.(2025·西和模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源于生活,下列成语涉及的结构层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硕果累累 B.百花齐放 C.一针见血 D.披肝沥胆
20.(2025七上·武威期末)人们常取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来刷碗或沐浴。这里的“经络”主要是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薄壁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21.(2024九下·昭阳月考)图中的数字序号①②③均表示植物细胞的不同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过程②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D.过程③的结果是形成了输导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组织
22.(2019·咸宁模拟)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体的基本组织的是(  )
A.肌肉组织 B.输导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23.(2025·朝阳)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A.口腔上皮 B.洋葱根尖 C.豌豆叶表皮 D.芹菜茎
24.(2024七上·简阳期末)小瑞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幸好没有流血。他的父亲用碘伏擦拭了擦伤处,小瑞感觉到有点疼。擦破的皮和感觉疼的组织分别属于(  )
A.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25.(2025·播州模拟)有关银杏树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一棵银杏树 B.银杏叶的表皮
C.一片银杏叶 D.银杏叶的叶肉细胞
26.(2023七上·黄埔期末)冰墩墩的原型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国宝级的特有动物,它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系统分别负责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且密切配合、协调活动
B.竹子的茎和叶内都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大熊猫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
D.多细胞生物体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27.(2025七上·白水期末)三角梅具有较强观赏价值,可用作装饰花艺长廊。如图为三角梅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的形态和功能都不同
B.①②③④⑤都不具有分裂能力
C.①→②的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D.②的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28.(2023七上·黔东南期中)进行生物调查时,需要对生物进行归类,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归类依据的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个体大小 D.用途
29.(2025·绥化)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  )
A.p B.d C.q D.b
30.(2024七上·德阳期中)如图为变形虫细胞分裂不同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先一分为二的结构是细胞质
B.分裂的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C.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
D.分裂产生的两个子代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24七上·高碑店月考)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的含油量一般为37.5%~46.3%。油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钙、铁等营养成分。下图表示油菜的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
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叫作   ,b过程叫作   。
(2)从图甲到图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进行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4)图丁表示油菜的叶,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其上的表皮属于   组织。
(5)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   。
32.(2024·长沙模拟)锦鲤是我国重要的观赏鱼,因其体型优美、色彩艳丽、寓意吉祥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小麓在与朋友交流锦鲤养殖的经验时得知,维生素C可能有利于锦鲤的生长。他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4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同品种小锦鲤分成了6组,每组投喂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等量饲料,监测其它各项饲养指标,使其适于锦鲤生存。60天后结果如下。
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mg/kg)
0 20 40 80 160 320
初重(克) 10.88 10.22 10.25 10.23 10.21 10.20
增重率(%) 229 316 325 336 356 354
成活数(条) 6 7 7 8 8 8
注:增重率=(实验末重-初重)/初重×100%
(1)实验中监测的饲养环境指标应包括光照、   、含氧量、日投喂量等。
(2)表格中的初重是每组锦鲤在实验初始时的平均体重,要得到增重率这一数据还需要每组锦鲤   。
(3)从实验结果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   (选填“促进”或“抑制”)锦鲤的生长,最适含量为   mg/kg左右。
(4)该实验能否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33.(2025·凉州模拟)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因此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大们深入了解生物。请依据所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保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   具有   的作用。
(2)不同人的指纹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异性,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公民的指纹信息,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   】中。
(3)由图二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在分裂之前,首先要完成   的复制,该物质是   的载体。图三表示的过程为   。
(4)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   组织。
34.(2024九上·合江月考)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孙悟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相关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   (填结构名称)中。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向下移动玻片 ⑤向上移动玻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 当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迅速将其夹住,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正确。
B. 捕蝇草捕食小虫,二者之间存在着获取生存资源(食物等)方面的竞争,即存在生存斗争 , B正确。
C.捕蝇草虽然是肉食植物,但它仍然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捕食小虫只是其获取营养的补充方式,C错误。
D.捕蝇草通过捕食小虫来补充营养,这是其适应贫瘠土壤环境的一种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蒜苗向着阳光方向生长,是因为蒜苗能感知到阳光这一外界刺激,并作出向光生长的反应,这符合“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物基本特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3.【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学校视力调查是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是用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属于观察法,符合题意;
C、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是有针对性的收集校园的植物种类资料,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D、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有针对性的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资料,属于调查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显微镜中,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二者均可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小)。A正确。
B、①是显微镜的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非成反比。B错误。
C、④是线粒体(动植物细胞都有,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能量),⑨是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二者均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
D、⑥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物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细胞核,⑦细胞质,⑧细胞壁,⑨叶绿体。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概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 A.牛、羊、蘑菇、仙人掌、病毒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A正确。
B.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故B正确。
C.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测量、实验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故C正确。
D.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人类有益,对其他生物也有意义,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生物,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基础且常用的方法。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对人类有益,对其他生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7.【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B.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A错误,B正确。
C.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如衣藻、眼虫等都生活在水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如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寄生在动物体内,C错误。
D.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种类多样,有眼虫、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水绵生活在水中,是一种没有分枝的多细胞藻类植物,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筒状细胞连接而成的,每个细胞中有绿色带状螺旋排列的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移动玻片寻找未重叠部分,可快速找到清晰、不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操作简单且不破坏装片,A正确。
B.转换大光圈是调节视野亮度,无法解决细胞重叠问题,B错误。
C.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因为细胞已经被固定在玻片上,无法通过揭开盖玻片来展平,C错误。
D.高倍镜虽然能放大细胞,但视野范围小,且无法解决细胞重叠的问题。在细胞重叠的情况下使用高倍镜,只会使重叠部分更加难以分辨,D错误。
故选A。
【分析】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部分细胞重叠,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洋葱表皮未展平 。
9.【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由①→②细胞影像明显放大,说明已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若需使用高倍物镜,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换至高倍物镜。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 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需要眼睛注视目镜内的视野,并转动细准焦螺旋 ,A正确;
B.从①到③是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物像放大倍数增加,进入镜头的光线减少,视野变暗;需调亮光源或增大光圈,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像位于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C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位。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0.【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甜味物质的存在无关,A错误;
B、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色素等物质,西瓜的甜味物质(如糖类)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
C、细胞膜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储存甜味物质,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与甜味物质的存在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1.【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病毒除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A正确;
BD、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从寄主细胞里获得能量。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错误、D正确;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2.【答案】B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表膜能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于完成呼吸,A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墨水会随食物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食物泡中,因此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草履虫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其虽然个体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 物镜倍数会影响视野亮度(倍数越高,视野越暗,进光相对有变化 ),与进光量有间接关联, A不符合题意。
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增加进光量;平面镜反光,进光量相对少,与进光量控制有关 ,B不符合题意。
C、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4.【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5.【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 A、白玉折枝牡丹的生物原型是植物,植物的叶肉细胞等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叶绿体,A 正确。
B、铜鸟的生物原型是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 错误。
C 、四羊方尊原型是羊,属于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 错误。
D 、素胎金丝猫的生物原型是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 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 。
16.【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求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便于光线通过,与材料大小关系不大,A说法错误。
B.桃花是植物,鳜鱼是动物,桃花细胞和鳜鱼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膜,桃花细胞有细胞壁,但鳜鱼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B说法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C说法正确。
D.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所以,想要观察鳜鱼的血液细胞,可以制成临时涂片进行观察,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玻片的类型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玻片标本的种类有切片、涂片和装片。①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② 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③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细胞数目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活动实现的。而细胞分化、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8.【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细胞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它涉及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涉及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不产生新的细胞类型,A错误。B、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细胞的过程。它主要涉及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配。虽然细胞分裂能增加细胞数量,但它同样不产生新的细胞类型,B错误。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类型的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使得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能够特化成不同的类型,以执行不同的功能。在这个问题中,图示中的细胞从一种形态(圆形)逐渐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细胞),这正好符合细胞分化的定义,C正确。
D、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终点,它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逐渐解体。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涉及细胞形态的改变以产生新的细胞类型,D错误。
故选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19.【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硕果累累”描述的是植物的果实,果实属于器官;
B“百花齐放”中的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一针见血”中的血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属于结缔组织;
D“ 披肝沥胆 ”中的肝和胆都属于人体的器官,经过分析,可以看出,C所属的结构层次不同于其他三个层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体。
20.【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保护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
B.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薄壁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不属于分生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丝瓜成熟干枯的“经络”属于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1.【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B正确;
C、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
D、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不同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生长: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内部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来实现的。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确保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多细胞生物体复杂性的基础。
染色体和遗传物质: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和平均分配,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组织类型:本题中提到了输导组织、上皮组织等,这些都是生物体中的组织类型。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的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覆盖在器官表面或腔道内表面的组织。这体现了植物和动物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22.【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解:构成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比较:
组织名称 主要结构特征或功能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所以输导组织不属于动物组织,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等,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二者的主要组织不能混淆,动植物的组织各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23.【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 、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不能用于观察细胞分裂,A 错误。
B 、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可用于观察细胞分裂过程,B 正确。
C 、豌豆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C 错误。
D 、芹菜茎的细胞大多是成熟细胞,不进行分裂,无法用于观察细胞分裂,D 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持续分裂,适合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其他选项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 。
24.【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因此皮肤含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小瑞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小瑞感觉到有点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的部位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5.【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 “一棵银杏树” 是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包含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不是器官层次, A错误。
B. “银杏叶的表皮”,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不是器官, B错误。
C. “一片银杏叶”,叶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属于器官, C正确。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叶肉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6.【答案】D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大熊猫的各系统分别负责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且密切配合、协调活动,熊猫个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说法正确。
B、竹子的茎和叶内都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B说法正确。
C、大熊猫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C说法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植物和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系统,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多细胞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27.【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图中从②到③、④、⑤的阶段,反映了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图中④和⑤表示了经过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A正确;
B.在图中①、②、③阶段的细胞仍然保有分裂的能力,但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④和⑤所示,细胞逐渐失去分裂能力,转而专注于执行特定的功能。只有分生组织,如根尖分生区和茎的形成层,才保持高度的分裂能力,B错误;
C.①→②的过程代表细胞分裂,这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分裂,细胞的数量得以增加,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尚未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并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以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分裂后的②所形成的两个细胞应该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3)图中①→②的过程是细胞分裂,②→③④⑤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28.【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故选: C .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相当于旋转 180 度 )。将字母 “p” 写在纸上,旋转 180 度后得到的是 “d”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 “p”,看到的物像是 “d”,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30.【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变形虫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A说法错误。
B.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B说法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分裂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C说法正确。
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故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为基础题,需要熟记: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的。
(2)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新细胞里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31.【答案】(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染色体
(3)系统
(4)器官;保护
(5)根、茎、叶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器官;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细胞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而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特化的过程,使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从图中可以看出:a过程叫作细胞分裂,b过程叫作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初期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4)图丁所示的油菜的叶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在结构层次上,叫做器官。其表皮是叶片表面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下表皮。
(5)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分析】图中:甲是受精卵,乙是两个细胞,丙是组织,丁是器官,戊是植物体;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组织形成器官,d器官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构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通过a过程细胞有一个变成两个,故a过程叫作细胞分裂;通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故b过程叫作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初期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4)图丁所示的油菜的叶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在结构层次上,叫做器官。其表皮是叶片表面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下表皮。
(5)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组成油菜植株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32.【答案】(1)温度(或水温)
(2)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
(3)促进;160
(4)能,因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或不能,虽然实验数据显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但实验样本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实验中监测的饲养环境指标应包括光照、温度、含氧量、日投喂量等。这些指标的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其他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增重率是锦鲤增加的平均体重占初始平均体重的比例,锦鲤增加的平均体重等于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减去初始时的平均体重。因此要得到增重率这一数据,除掌握初始时的平均体重外,还需要每组锦鲤实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
(3)从表中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的锦鲤增重率均高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的锦鲤,其中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160mg/kg的锦鲤增重率最高。因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促进锦鲤的生长,最适含量为160mg/kg左右。
(4)实验能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因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或实验不能得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提高锦鲤的存活率的结论,理由是:虽然实验数据显示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的锦鲤成活数更多,但实验样本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3.【答案】(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2)④
(3)染色体;遗传物质;细胞分化
(4)上皮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②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即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图一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其中,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④细胞核中。
(3)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在细胞分裂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这样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才能保持不变。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由图可以看出, 经过图三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时形成不同的组织。
(4)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其中,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类型,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
可见,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保护组织)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上皮组织,它们都具有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2)④;(3)染色体、遗传物质、细胞分化;(4)上皮。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动物的基本组织,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线粒体,有的还有叶绿体。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不能流出,从而保持了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过程如下: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
(3)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可见,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一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可见,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一的④细胞核中。
(3)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在细胞在分裂之前,首先要完成染色体的复制,这样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才能保持不变。 图三表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属于细胞分化。
(4)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类型,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
可见,动物体结构中,与番茄果皮(保护组织)功能相近的组织称为上皮组织,它们都具有保护作用。
34.【答案】(1)液泡
(2)叶绿体
(3)④①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1)洋葱中导致“辣”眼睛的物质存在细胞液中。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细胞液,其中溶解了多种物质,包括一些能够产生酸味或辣味的化合物。
故填:液泡。
(2)管状叶在空中展开,其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鳞片叶中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填:叶绿体。
(3)根据图丁和图戊的观察结果,图戊中的细胞位于图丁视野的下方,并且图戊中的物像比图丁中的物像要大。这是因为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若需使用高倍物镜,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换至高倍物镜。首先,需要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应将图丁中的玻片标本向下移动,即步骤④。接着,通过转动转换器切换到高倍物镜,即步骤①。换上高倍物镜后,如果物像有些模糊,可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即步骤②。
故填:④①②。
【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3)图乙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载物台;④反光镜;图丙中:⑤液泡;⑥细胞核。
(1)植物细胞的液泡的细胞液里含有多种物质,如带酸味、辣味的物质,因此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细胞液中。
(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
(3)从图丁和图戊可以看出,图戊细胞的位置是在图丁视野的下边,且图戊中的物像比图丁中的物像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应该将图丁的玻片标本向下方移动,即步骤④;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步骤①;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步骤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