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17:01:0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c
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影响
(1)脚色制。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一般男子称“生”,称女子为“旦”,称制造事端、离乱人物的为“净”,称助人为事的为“末”,称打岔、科诨的人物为“丑”.
(2)词曲与戏文为基础的戏曲相结合,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的结合。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即主角和配角组合体制。
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
建国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保护: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21教育网
附:考点链接
教材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必修三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中国的古代艺术(4)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