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河流与湖泊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3 07:07:18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
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能够熟练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学会运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知道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水害的由来以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水系与水文
[学生用书P37]
课前梳理·[学生用书P37]
水系与水文
水系
(1)概念:水系是指河流的干流、大小支流及流域内湖泊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通常以干流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等。
(2)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包括形态、长度、面积、流向、河道弯曲状况等。
(3)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流速、水位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湖与内流湖和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外流湖和外流区及其分布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中,有的沿着地势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有的由我国青藏高原向南流入印度洋,还有的由我国西北地区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湖水与河流相通且最终流入海洋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河和外流湖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分布:我国的外流河和外流湖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在外流区,秦岭一淮河南北两侧的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明显,以南外流河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以北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流流量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内流河、内流湖和内流区及其分布。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湖水不能经由河流外泄入海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内流河和内流湖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分布:我国的内流河和内流湖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内。在内流区,塔里木河、黑河、疏勒河是我国主要的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湖泊的作用、淡水湖和咸水湖
(1)作用: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2)咸水湖和淡水湖。
我国有两万多个湖泊,西部以青藏高原较为集中,多为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东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都是淡水湖,其中著名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课堂解析·[学生用书P38]
重难突破
重难点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般降水量越大,流量就越大;与流域面积、流域内支流状况有关
汛期 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东北地区因春季积雪融化,河流会形成春汛。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汛期与气温有关,一般出现在夏季
结冰期 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低于0℃时,河流结冰。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河流有结冰期,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
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河流含沙量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地质结构、河流流速、降水强度、土质、地势、地形等,也对河流含沙量有影响
跟踪训练
2023年7月20日,鄱阳湖代表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降至12.0米附近,标志着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比历史平均提前了103天,比2022年还提前了15天。右图为鄱阳湖枯水期景观图。据此完成 题。
鄱阳湖景观的变化,说明长江(B)。
A.含沙量大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年径流量小 D.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影响鄱阳湖水量的根本因素是(D)。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拔 D.夏季风强弱
下列不属于鄱阳湖生态作用的是(A)。
A.减少湿度 B.改善水质 C.调蓄功能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课后练习·[学生用书P39]
基础巩固
(2025·中山期末)读我国内、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汛期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B.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小,径流量小,有季节性断流现象 C.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水文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大 D.黄河汛期较短,水量较小,黑龙江的结冰期长
(2025·江门期末)内流河是指最终未流入海洋而中途消失了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B)。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辽河 D.海河
下列关于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外流河都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 B.外流河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内流河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内流河水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C)。
河流汛期最长,有凌汛现象
河流水量最大,中上游航运发达
河流含沙量最大,下游形成“地上河”
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春季的冰雪融水
能力达标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B. 黄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C. 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 D. 我国外流河最终都注入太平洋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下列关于两地主要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甲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 B. 乙地区河流结冰期长,水量较大 C. 甲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 D. 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题。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D)。
A. 甲河 B. 乙河 C. 丙河 D. 丁河
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和含沙量最大的分别是(A)。
A. 甲河与丙河 B. 甲河与丁河 C. 乙河与丙河 D. 乙河与丁河
素养提升
广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过程,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图1)、中国1月 等温线分布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探究过程]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较快, 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 ,具有一定航运价值。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 以下,河流 (填“有”或“无”)结冰期;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河流。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
[归纳总结]
(4)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这些河流的特点与地形、 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水能慢(2)有东小于(3)小(4)气候
第2课时 长江与黄河
[学生用书P42]
·课前梳理·[学生用书P42]
一、长江
长江概况: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奔流向东,注入 东海,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近1万亿立方米。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
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
(1)上游:从源头到 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源头地区河流弯曲,流速缓慢,多湖泊、沼泽;流经横断山脉时,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入四川盆地后,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增宽,径流量增大。
(2)中游:从宜昌到 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进入中游地区后,长江流速减缓,有众多支流汇入,河道蜿蜒曲折,湖泊星罗棋布。
(3)下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长江出湖口后,流经地势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流平稳,江面开阔,在上海市崇明岛附近汇入东海。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
水能宝库: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 ,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我国在长江的干支流建成了龚嘴、二滩、白鹤滩、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黄金水道: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长江有700多条通航河道,形成了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物基因宝库。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我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协同作战,在上游地区积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中下游地区治理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行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二、黄河
黄河概况: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入A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之一,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
(1)上游:从源头到B内蒙古河口为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湖泊众多,河流曲折。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黄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入黄土高原后,黄河蜿蜓北行,泥沙沉积,塑造了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初春、初冬时节,黄河自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的河段,常出现冰阻水流的凌汛现象。
(2)中游:从河口至C河南桃花峪为黄河中游。黄河滚滚向南流经 黄土高原,进入降水较多的季风区,有众多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3)下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向东进入 华北平原后,黄河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黄河的综合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力度。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黄河的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已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课堂解析·[学生用书P44]
重难突破
重难点 对比法识记长江、黄河重要知识点
对比项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分界点 上 中 下 宜昌 湖口 上 中 下 河口 桃花峪
续表
对比项 长江 黄河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甘→川或蜀→宁→内蒙古→晋→陕或秦→豫→鲁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湘江、汉江、乌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水能集中河段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最丰富) 上游和中游
主要水利枢纽 三峡、葛洲坝 小浪底、三门峡
开发利用状况 航运、灌溉、发电等价值高 灌溉、发电、供水等价值高
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上游 水土流失 草地退化、荒漠化和凌汛
中游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下游 水污染、洪涝灾害 “地上河”、凌汛
综合治理 上游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 ①加固河堤,兴建分洪、蓄洪、泄洪工程;②兴修水利工程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 减少水污染 加固大堤
跟踪训练
2023年10月12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240万吨,保障了江苏、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绿色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将在防洪减灾、保障水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题。
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下游,此处水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有(B)。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夏、秋季节水量丰富 冬、春季节水量丰富
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有(C)。
航运 灌溉 发电 防洪 养殖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人为原因有(B)。
中游围湖造田 中、下游地势低平 流域内降水丰沛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 题。
下列关于黄河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下游河段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B.河段 有凌汛现象 C.河段 已成为“地上河” D.水利枢纽 是三峡
在该河上游,有两个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如果水资源使用不当,在这些地区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是(B)。
A.荒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赤潮 D.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其带来的影响是(C)。
A.水土流失加剧 B.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含沙量变小 D.土壤肥力下降
下列措施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C)。
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课后练习·[学生用书P46]
基础巩固
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B.注入印度洋 C.有“黄金水道”之称 D.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2025·湛江期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天上”和“海”分别是(D)。
A.巴颜喀拉山脉 东海 B.唐古拉山脉 渤海 C.唐古拉山脉 东海 D.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2025·中山期末)某社交软件平台点赞量极高的一段黄河水变清的视频,改变了人们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认知。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 题。
黄河水变清的原因最有可能是(C)。
A. 降水量变多,水变清 B. 沿河排放的污染物减少 C. 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 D. 沿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当地人用“一碗水,半碗泥”来形容浑浊的黄河水。这里的“当地人”生活在图中(C)。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能力达标
位于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中斩获了6项世界第一。该水电站与长江其他水电站联合调度,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长江、黄河流域部分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题。
长江上游河段总体特征是(B)。
A.支流少 B.水能丰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
下列与白鹤滩水电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有(C)。
三峡水利枢纽 龙羊峡水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2025·佛山期末)下图为黄河干流沿途含沙量、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 题。
黄河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C)。
A. 源头一兰州 B. 兰州一河口 C. 河口一桃花峪 D. 桃花峪一利津
与兰州相比,河口的黄河水量剧减,主要原因是(C)。
A. 降水减少 B. 河水下渗 C. 引黄灌溉 D. 蒸发增大
下列关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下游流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形成“地上河” B.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C. 下游流经湿润地区,所以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 D. 黄河下游每年夏秋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素养提升
完成下表,探究黄河的忧患、治理与开发。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草地退化、荒漠化、 严重 “_____”凌汛
治理 植树种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保持水土,植树种草 固堤分流
关键是
开发 灌溉、供水
[答案]凌汛 水土流失 地上河 治沙 发电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
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能够熟练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学会运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知道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水害的由来以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水系与水文
[学生用书P37]
课前梳理·[学生用书P37]
水系与水文
水系
(1)概念:水系是指河流的干流、大小支流及流域内湖泊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通常以干流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等。
(2)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包括形态、长度、面积、流向、河道弯曲状况等。
(3)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流速、水位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湖与内流湖和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外流湖和外流区及其分布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中,有的沿着地势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有的由我国青藏高原向南流入印度洋,还有的由我国西北地区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湖水与河流相通且最终流入海洋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河和外流湖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分布:我国的外流河和外流湖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在外流区,秦岭一淮河南北两侧的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明显,以南外流河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以北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流流量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内流河、内流湖和内流区及其分布。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湖水不能经由河流外泄入海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内流河和内流湖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分布:我国的内流河和内流湖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内。在内流区,塔里木河、黑河、疏勒河是我国主要的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湖泊的作用、淡水湖和咸水湖
(1)作用: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2)咸水湖和淡水湖。
我国有两万多个湖泊,西部以青藏高原较为集中,多为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东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都是淡水湖,其中著名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课堂解析·[学生用书P38]
重难突破
重难点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般降水量越大,流量就越大;与流域面积、流域内支流状况有关
汛期 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东北地区因春季积雪融化,河流会形成春汛。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汛期与气温有关,一般出现在夏季
结冰期 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低于0℃时,河流结冰。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河流有结冰期,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
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河流含沙量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地质结构、河流流速、降水强度、土质、地势、地形等,也对河流含沙量有影响
跟踪训练
2023年7月20日,鄱阳湖代表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降至12.0米附近,标志着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比历史平均提前了103天,比2022年还提前了15天。右图为鄱阳湖枯水期景观图。据此完成 题。
鄱阳湖景观的变化,说明长江( )。
A.含沙量大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年径流量小 D.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影响鄱阳湖水量的根本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拔 D.夏季风强弱
下列不属于鄱阳湖生态作用的是( )。
A.减少湿度 B.改善水质 C.调蓄功能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课后练习·[学生用书P39]
基础巩固
(2025·中山期末)读我国内、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汛期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B.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小,径流量小,有季节性断流现象 C.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水文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大 D.黄河汛期较短,水量较小,黑龙江的结冰期长
(2025·江门期末)内流河是指最终未流入海洋而中途消失了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辽河 D.海河
下列关于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流河都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 B.外流河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内流河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内流河水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河流汛期最长,有凌汛现象
河流水量最大,中上游航运发达
河流含沙量最大,下游形成“地上河”
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春季的冰雪融水
能力达标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B. 黄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C. 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 D. 我国外流河最终都注入太平洋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下列关于两地主要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 B. 乙地区河流结冰期长,水量较大 C. 甲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 D. 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题。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 甲河 B. 乙河 C. 丙河 D. 丁河
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和含沙量最大的分别是( )。
A. 甲河与丙河 B. 甲河与丁河 C. 乙河与丙河 D. 乙河与丁河
素养提升
广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过程,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图1)、中国1月 等温线分布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探究过程]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较快, 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 ,具有一定航运价值。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 以下,河流 (填“有”或“无”)结冰期;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河流。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
[归纳总结]
(4)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这些河流的特点与地形、 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2课时 长江与黄河
[学生用书P42]
·课前梳理·[学生用书P42]
一、长江
长江概况: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奔流向东,注入 东海,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近1万亿立方米。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
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
(1)上游:从源头到 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源头地区河流弯曲,流速缓慢,多湖泊、沼泽;流经横断山脉时,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入四川盆地后,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增宽,径流量增大。
(2)中游:从宜昌到 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进入中游地区后,长江流速减缓,有众多支流汇入,河道蜿蜒曲折,湖泊星罗棋布。
(3)下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长江出湖口后,流经地势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流平稳,江面开阔,在上海市崇明岛附近汇入东海。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
水能宝库: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 ,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我国在长江的干支流建成了龚嘴、二滩、白鹤滩、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黄金水道: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长江有700多条通航河道,形成了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物基因宝库。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我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协同作战,在上游地区积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中下游地区治理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行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二、黄河
黄河概况: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入A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之一,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
(1)上游:从源头到B内蒙古河口为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湖泊众多,河流曲折。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黄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入黄土高原后,黄河蜿蜓北行,泥沙沉积,塑造了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初春、初冬时节,黄河自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的河段,常出现冰阻水流的凌汛现象。
(2)中游:从河口至C河南桃花峪为黄河中游。黄河滚滚向南流经 黄土高原,进入降水较多的季风区,有众多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3)下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向东进入 华北平原后,黄河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黄河的综合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力度。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黄河的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已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课堂解析·[学生用书P44]
重难突破
重难点 对比法识记长江、黄河重要知识点
对比项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分界点 上 中 下 宜昌 湖口 上 中 下 河口 桃花峪
续表
对比项 长江 黄河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甘→川或蜀→宁→内蒙古→晋→陕或秦→豫→鲁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湘江、汉江、乌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水能集中河段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最丰富) 上游和中游
主要水利枢纽 三峡、葛洲坝 小浪底、三门峡
开发利用状况 航运、灌溉、发电等价值高 灌溉、发电、供水等价值高
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上游 水土流失 草地退化、荒漠化和凌汛
中游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下游 水污染、洪涝灾害 “地上河”、凌汛
综合治理 上游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 ①加固河堤,兴建分洪、蓄洪、泄洪工程;②兴修水利工程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 减少水污染 加固大堤
跟踪训练
2023年10月12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240万吨,保障了江苏、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绿色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将在防洪减灾、保障水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题。
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下游,此处水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有( )。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夏、秋季节水量丰富 冬、春季节水量丰富
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有( )。
航运 灌溉 发电 防洪 养殖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人为原因有( )。
中游围湖造田 中、下游地势低平 流域内降水丰沛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 题。
下列关于黄河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河段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B.河段 有凌汛现象 C.河段 已成为“地上河” D.水利枢纽 是三峡
在该河上游,有两个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如果水资源使用不当,在这些地区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赤潮 D.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其带来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含沙量变小 D.土壤肥力下降
下列措施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 )。
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课后练习·[学生用书P46]
基础巩固
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B.注入印度洋 C.有“黄金水道”之称 D.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2025·湛江期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天上”和“海”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脉 东海 B.唐古拉山脉 渤海 C.唐古拉山脉 东海 D.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2025·中山期末)某社交软件平台点赞量极高的一段黄河水变清的视频,改变了人们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认知。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 题。
黄河水变清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降水量变多,水变清 B. 沿河排放的污染物减少 C. 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 D. 沿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当地人用“一碗水,半碗泥”来形容浑浊的黄河水。这里的“当地人”生活在图中( )。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附近地区
能力达标
位于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中斩获了6项世界第一。该水电站与长江其他水电站联合调度,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长江、黄河流域部分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题。
长江上游河段总体特征是( )。
A.支流少 B.水能丰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
下列与白鹤滩水电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有( )。
三峡水利枢纽 龙羊峡水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2025·佛山期末)下图为黄河干流沿途含沙量、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 题。
黄河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 源头一兰州 B. 兰州一河口 C. 河口一桃花峪 D. 桃花峪一利津
与兰州相比,河口的黄河水量剧减,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减少 B. 河水下渗 C. 引黄灌溉 D. 蒸发增大
下列关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游流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形成“地上河” B.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C. 下游流经湿润地区,所以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 D. 黄河下游每年夏秋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素养提升
完成下表,探究黄河的忧患、治理与开发。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草地退化、荒漠化、 严重 “_____”凌汛
治理 植树种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保持水土,植树种草 固堤分流
关键是
开发 灌溉、供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