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诫子书
诸葛亮
诫子书
诸葛亮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后人眼中,他更是智慧的化身。每当我们提及他,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但作为父亲的他,对待儿子的教育也会和其他父亲一样,既担心又寄予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一篇家书《诫子书》,聆听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词语,精确翻译和理解文句。
2.培养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文化文学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文化文学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化文学
文体知识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意思是书信。今天的“书”一般指书籍。
“书”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初步感知
朗读感知,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初步感知
夫 君子 之 行,静 以 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为,操守
有道德的人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身养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初步感知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译文: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方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初步感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
志向。这里指立志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初步感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初步感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步感知
划分层次
开篇提出观点。
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第2~4句)
阐述“静”与“学习”“明志”“成才”的关系。
第三层(第5句)
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初步感知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跟“快”相对,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初步感知
一词多义
学
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名词,行为)
(动词,行走)
初步感知
一词多义
日
意与日去
两小儿辩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志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以
(岁月)
(太阳)
(名词,志向)
(动词,立志)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介词,凭借,用来)
初步感知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长)
初步感知
重点句式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将复及何”)
拓 展 延 伸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课 堂 小 结
《诫子书》一文,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文章阐述的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诸葛亮一生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读来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值得我们牢牢铭记并永远自勉!希望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一定能赢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布 置 作 业
1、背诵、默写这篇课文。
2、诸葛亮近两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各抒已见)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