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猫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猫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6: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郑振铎

郑振铎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新 课 探 究
1.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作用: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精读课文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为下文收养不讨喜的猫做铺垫。
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精读课文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内容上,“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强调“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又因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而产生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我”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总结全文。
精读课文
2.第1段中“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所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精读课文
3.分析第2段“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是怎样表达了作者感情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一缕”表现“我”心中的酸辛不是非常强烈,“两月”表现“我们”与第一只猫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这两个数量词表达“我”对第一只猫的亡失有点伤感,但不是很强烈。“可怜”“小侣”则表现出作者对这只猫的惋惜和怜爱。
精读课文
4.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3段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第3段中,“乱跑”“爬树”“扑过去捉”“跃到墙上”“跑到街上”“晒太阳”这些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第二只小猫有趣、活泼、可爱的特点。
精读课文
5.分析第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预感小猫亡失而感到痛惜难过。
6.(1)第二只小猫的丢失案发生牵涉到两个人,请找出来。
隔壁周家的丫头;过路的人。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过路的人抓走小猫,隔壁周家的丫头看到了却没有阻止。
精读课文
7.你如何评价他们?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不仗义、冷眼旁观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损人利己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
写出了“我”对夺猫人强烈的憎恨与谴责,表达了“我”对第二只猫的亡失的难过比第一次要深。
8.第13段“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所传达的感情。
精读课文
猫会吃鸟是常理,照应上文那只猫常常凝望着鸟笼,这也对猫的蒙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我”武断地认定那只猫咬死了鸟。
9.第22段“我”凭何断定是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呢?
10.第24段,“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有哪几层含义?
第一层:因为妻子之前交代过张妈要小心猫吃鸟,张妈没有理由为自己辩护。第二层:张妈没有有利的证据为猫辩护,她从心底也认为是猫吃了鸟。
精读课文
内容上,交代了害鸟的真凶,为第三只猫洗刷了罪名。
结构上,为下文“我”的忏悔做铺垫。
11.第29段张妈的话有什么作用?
12.第30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找到相关句子并分析有什么作用?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悔恨。
精读课文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亡责任在“我”,“我”因偏见和主观臆断使它蒙冤,这对一只不能说话为自己辩驳的动物来说是残忍的,不公平的,因而“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并感到后悔和自责。
13.大家都不喜欢第三只猫,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原因是什么?
精读课文
14.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
写前面两只猫的受宠,层次渐进,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并深刻揭示主旨:人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精读课文
15.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文中“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结 构 梳 理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可爱小猫
因病亡

活泼有趣
却亡失
平白无故
蒙冤枉
暴怒、愧疚
永不养猫
怅然、愤恨
久不养猫
心酸、难过
首次养猫
善待
生命
同情
弱小
课 堂 小 结
《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突出了自己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愧疚、自责之情。揭示了关爱动物,保护弱小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拓 展 延 伸
尊重生命,善待他人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猜测,妄下断论,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2)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3)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布 置 作 业
对文中的“我”、猫、妻、周家丫头,你想说点什么?请运用 “对于……,我想说:……”的句式尽情发挥。
(示例一)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冤死可怜的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示例二)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而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只有人的个性自我完善了,才能避免人生道路上的不幸。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