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6: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第二课时
情 境 导 入
生活如何?
百草园生活之乐
课程回顾
默读
标题 关键词句
主要
内容
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本节重点
合作探究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
以此为主题,举办一场班级辩论赛。
全班分为2组,正方的观点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格枯燥的”,反方的观点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有趣快乐的”,正反方由各小组代表抽签决定。
根据本小组抽取的观点在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作为辩论材料。
过程安排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对材料进行提取概括。
双方各选出四名辩手,进行辩论。
探究过程
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格枯燥的。文中写到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可见学习规矩的严格。
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文中写到“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真是乐趣无穷。
参考样例
合作探究
辩论过程:
探究过程
①开篇陈词
正方发言(立论)(2分钟)
反方发言(立论)(2分钟)
②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2分钟,双方总计4分钟。同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③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成果展示
行 礼
成果展示
严格的学习规矩: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
对规矩的调侃:对着匾和鹿行礼、“算是”
课 堂
压抑的学习氛围:“不应该问”“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
天真、可爱的童心:偷跑进书屋后面的园子、“人声鼎沸”地读书、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
[严]
[趣]
三味书屋有严格的学习规矩,但在小鲁迅看来,却像是在做游戏。
问“怪哉虫”体现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抑制了儿童的好奇心,但天真、可爱的童心是压抑不住的。
成果展示
[严] [趣]
先 生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怒色
人都到那里去了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疾言厉色的先生
严厉的先生,并不常用体罚的手段。课堂上,严厉的先生与调皮的儿童都自得其乐。
成果展示
三味书屋
繁复的规矩、压抑的学习氛围、古板的老师……这些都和“百草园”自由、纯粹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儿时的“我”对枯燥的学习生活是反感与厌恶的。
虽然儿时的“我”经历了艰苦、枯燥的学习过程,但孩童天真、可爱的心灵赋予这段生活以色彩与欢乐。
合作探究
活动小结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学习的内容、教学的制度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孩童的天真、可爱,赋予这枯燥的生活以趣味。
[严] [趣]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寄寓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三味书屋
自由快乐
百草园
严厉枯燥
表达对孩童纯真、美好天性的赞美
对快乐童年的怀恋
展现了保护孩童天真本性的重要性
展现了封建教育的落后与腐朽
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成人视角的部分,结合上下文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加入成人的视角?
默读全文,圈画出成人视角的部分,试着在旁边批注作者加入成人视角写作的原因。
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成果。
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
过程安排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创作背景
成果展示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表达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
表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涩
寄寓着对生活的无限慨叹
以“大”鲁迅
视角写“失”
绣像
遗失
成果展示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大”鲁迅视角
表现“我”对百草园的无限怀想与留恋。
舒缓了叙事节奏,
给文章增添了幽默与乐趣,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味。
课 堂 小 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枯燥而不乏乐趣
学习生活
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
表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涩
对生活的无限慨叹。
成人视角
回忆性散文
拓 展 延 伸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思想主旨
原名:《旧事重提》
创作时间:1926年
收录篇数:10篇
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又夹以议论,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
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艺术特点
布 置 作 业
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和教材,为先生写一个小传。
要求:
1.要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评价性的语言。
2.不少于100字。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