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8:28: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对于减小误差没有帮助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请老师帮忙读数
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 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
2. 小明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到图甲,再拍到图乙,两张照片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样两辆小汽车X、Y。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以Y车为参照物,X车向西行驶
B.以X车为参照物,Y车向西行驶
C.以地面为参照物,X、Y两车都向东行驶
D.以地面为参照物,X车的行驶速度比Y车的大
3.对公式的理解,下列现象说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小
D.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只与s与t的比值有关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比从B点运动到D点用时短
B.小球从A点到D点的路程是30.00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1m/s
D.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D段的平均速度
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
A..济南市北园高架路段限速90m/s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C.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D.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
A.5h=560min=300 B.54km/h=543.6=15m/s
C.3.4dm=3.4dm0.1m=0.34m D.
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前4s内通过20m路程,则它在第5s时的速度为(  )
A.4m/s B.5m/s C.10m/s D.25m/s
8.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的生长 B.新文化运动
C.正在行驶的车 D.跳动的音符
9.下面诗词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10~2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3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毫米。
12.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表叫   ,乙表叫   。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400m跑的时间,应用   表;若要观测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应用   表。图乙中指示的时间是   。
13.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14.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5∶3,通过路程之比3∶5,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如果乙物体的速度为15m/s,那么,甲物体的速度为   km/h。
15.下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16.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
17.图甲中圆球的直径是   cm;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s。
18.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
A. B.
C. D.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明让小球从斜面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拍摄一次,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时使用坡度较小的斜面是为了   (选填“减小”或“增大”)测量时间,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4)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5)实验中测得,,则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20.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所用时间t1=1.8s,滑到坡底C处的所用时间t2=2.6s。
(1)图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AC=   cm;
(2)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   m/s,v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AC。
(4)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2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
四、作图题
2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23.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在图中作出s—t图像。
路程s/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 2 3 4 5
24.如图甲所示的是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v-t)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0-3s和5-7s两段时间对应的(s-t)的图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对于减小误差没有帮助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请老师帮忙读数
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 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
【答案】B
【解析】【解答】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有效减小误差,这是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请老师帮忙读数也会存在误差,对减小误差不会有太大帮助,B符合题意;
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可使测量更精确,可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有效减小误差。
2. 小明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到图甲,再拍到图乙,两张照片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样两辆小汽车X、Y。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以Y车为参照物,X车向西行驶
B.以X车为参照物,Y车向西行驶
C.以地面为参照物,X、Y两车都向东行驶
D.以地面为参照物,X车的行驶速度比Y车的大
【答案】A
【解析】【解答】A.以Y车为参照物,X车向东行驶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根据图像可知,路灯相对地面静止,以路灯为参照物时,两车都向东运动,且能够判断X车的行驶速度比Y车更大,因此以X车为参照物,Y车向西行驶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像可知,以地面为参照物,X、Y两车都向东行驶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X车的行驶速度比Y车的大 ,故D正确错误。
故选A。
【分析】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是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3.对公式的理解,下列现象说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小
D.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只与s与t的比值有关
【答案】D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比从B点运动到D点用时短
B.小球从A点到D点的路程是30.00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1m/s
D.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D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2s,从B点运动到D点用时0.2s,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到D点的路程是30.00cm,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CD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
A..济南市北园高架路段限速90m/s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C.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D.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答案】B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
A.5h=560min=300 B.54km/h=543.6=15m/s
C.3.4dm=3.4dm0.1m=0.34m D.
【答案】D
【解析】【解答】A.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因为1h=60min,所以
5h=560min=300 min,故A错误;
B.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因为,所以
,故B错误;
C.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因为1dm=0.1m,所以3.4dm=3.40.1m=0.34m,故C错误;
D.因为,所以,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前4s内通过20m路程,则它在第5s时的速度为(  )
A.4m/s B.5m/s C.10m/s D.25m/s
【答案】B
8.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的生长 B.新文化运动
C.正在行驶的车 D.跳动的音符
【答案】C
9.下面诗词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B
【解析】【解答】 A、江水向东流,江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江水向东流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正确。
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一行白鹭上青天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孤帆一片日边来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10~2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3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C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毫米。
【答案】0.5cm;2.30;23.4
【解析】【解答】由图得,刻度尺A的1cm被分为2格,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cm。
刻度尺A测量时是从4.0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0cm,物体的长度为
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4cm,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表叫   ,乙表叫   。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400m跑的时间,应用   表;若要观测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应用   表。图乙中指示的时间是   。
【答案】停表;钟表;甲;乙;10:08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的两种计时工具,
①甲表叫停表,大表盘分度值是0.2s,最大读数是30s;小表盘分度值是1min,最大读数是60min,测量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400m跑的时间,应用此表。
乙表叫钟表,分度值是1min,一周最大读数是12h,此时的时刻为10:08;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间,选择钟表即可。
故答案为:停表;钟表;甲;乙;10:08。
【分析】停表方便测量一段时间,钟表可以测量较长的时间。
13.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4.8m/s
【解析】【解答】设一半的路程为s,根据速度,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总时间为:
计算整段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根据,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计算平均速度。
14.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5∶3,通过路程之比3∶5,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如果乙物体的速度为15m/s,那么,甲物体的速度为   km/h。
【答案】9∶25;90
15.下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mm;3.15;337.5
16.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
【答案】8;0.7
17.图甲中圆球的直径是   cm;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s。
【答案】1.52;217.5
18.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
A. B.
C. D.
【答案】;刻度尺;小;长;0.12;小于;变速;大;C
【解析】【解答】测平均速度时,(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原理是。实验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行的速度慢一些,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示,根据路程和时间,减少全程的平均速度:
根据图示,小车上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3s,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2s,路程相等,时间越长,速度越小,则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平均速度会偏大。
(6)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做加速运动,
A.图像中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小,做减速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图像小车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小车做匀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图像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即小车做加速运动,C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先变小再增大,即小车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D不符合题意。
【分析】(1)实验时,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计算速度;
(2)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计算速度;根据路程相同,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4)斜面哈桑下滑的小车,加速运动;
(5)测量的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
(6)速度随时间而变大时,是加速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明让小球从斜面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拍摄一次,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时使用坡度较小的斜面是为了   (选填“减小”或“增大”)测量时间,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4)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5)实验中测得,,则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刻度尺;增大;变速;0.6
20.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所用时间t1=1.8s,滑到坡底C处的所用时间t2=2.6s。
(1)图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AC=   cm;
(2)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   m/s,v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AC。
(4)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1cm;80.0cm;;0.5;>;小;D
2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
【答案】加速;0.75;0.50;C;<
四、作图题
2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由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计算出0s、1s、2s、3s…6s时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



……

据此描点,连线得,路程—时间图象如下: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不变的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23.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在图中作出s—t图像。
路程s/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 2 3 4 5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s-t图像,则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描点作图如下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24.如图甲所示的是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v-t)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0-3s和5-7s两段时间对应的(s-t)的图像。
【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