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巩固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此情境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播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2.古代安顺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用筑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而产生的
B.筑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只要弦在振动,人们就能听到筑声
D.人们能通过音色辨别出是筑发出的声音
3.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图是该校学生进行琵琶演奏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琴声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
4.如图所示的各实验中,用来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B.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不断将钟罩内空气抽出时,听到的声音在不断减小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声音在空气中由近及远传播,速度会越来越慢
C.有的物体即使不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比如超声波等
D.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听到回声需要一定条件
6.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
A.塑料网 B.真空网 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
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D.电话中的声音是依靠导线的振动来传播的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m/h
C.笛子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如图是有关声音的四个实验,能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不断剪短
B. 用抽气机不断抽气,听到玻璃罩中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
C. 发声的音叉与脸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D. 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10.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
二、填空题
1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由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s 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 米/秒)。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13.在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虽然离得很近,但也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这是因为 ,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
14.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6.8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能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15.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1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 m/s;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
17.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8.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高铁全长为376km,C806次列车上午12︰08从乌鲁木齐站出发,16︰08到达库尔勒站,列车在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站运行时的平均速度为 km/h。火车在进入某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 m。若隧道的长度为800m,列车长200m,列车以40m/s的速度通过隧道需要 s。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这种探究实验的方法是 ,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
(4)该实验表明 。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拍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真空
21.(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巩固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此情境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播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答案】C
【解析】【解答】A、马蹄声是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固态可以传声,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也可以传声,马蹄声能由空气传播,故C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最大,所以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2.古代安顺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用筑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而产生的
B.筑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只要弦在振动,人们就能听到筑声
D.人们能通过音色辨别出是筑发出的声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用筑演奏时,弦振动发声,A不符合题意;
B、在乐器和人耳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空气,B不符合题意;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C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物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辨别筑发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3.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图是该校学生进行琵琶演奏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琴声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
【答案】B
4.如图所示的各实验中,用来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B.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不断将钟罩内空气抽出时,听到的声音在不断减小
【答案】B
【解析】【解答】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表面音叉发声的响度大,此时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了了音叉振幅大,此实验是用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因此在振动,此实验是用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B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变高,此实验是用来研究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不断将钟罩内空气抽出时,钟罩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在不断减小,此实验是用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激起水花反应物体的振动。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声音在空气中由近及远传播,速度会越来越慢
C.有的物体即使不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比如超声波等
D.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听到回声需要一定条件
【答案】D
6.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
A.塑料网 B.真空网 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
【答案】B
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D.电话中的声音是依靠导线的振动来传播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即真空不能传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话中的声音是依靠电线中变化的电流来传播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m/h
C.笛子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9.如图是有关声音的四个实验,能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不断剪短
B. 用抽气机不断抽气,听到玻璃罩中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
C. 发声的音叉与脸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D. 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不断剪短,管内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B、用抽气机不断抽气,听到玻璃罩中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与脸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D、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
【答案】C
【解析】【解答】发声体都在振动,按住鼓面后,鼓面停止了振动,不能发出声音,则声音消失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填空题
1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由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s 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 米/秒)。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3000;不能
1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答案】振动;回声
【解析】【解答】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时,声音停止,声音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故答案为:振动;回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声音被反射形成回声。
13.在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虽然离得很近,但也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这是因为 ,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
【答案】真空不能传声;慢
【解析】【解答】 解:在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虽然离得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无线电是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
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慢。【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最大,液体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
14.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6.8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能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答案】0.02;一
【解析】【解答】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由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一定小于0.02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分析】由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15.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答案】固体;快
【解析】【解答】声音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马蹄声.
【分析】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 m/s;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
【答案】340;固体;气体
【解析】【解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第2空,第3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故答案为:340;固体;气体。【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7.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振动;大于
【解析】【解答】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综上第一空振动,第二空为大于。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中,温度相同速度相同。
18.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高铁全长为376km,C806次列车上午12︰08从乌鲁木齐站出发,16︰08到达库尔勒站,列车在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站运行时的平均速度为 km/h。火车在进入某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 m。若隧道的长度为800m,列车长200m,列车以40m/s的速度通过隧道需要 s。
【答案】94;680;25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这种探究实验的方法是 ,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
(4)该实验表明 。
【答案】能;变小;不能;理想实验法;空气没有被全抽出;真空不能传声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拍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真空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放上轻小物体
(3)空气;不能;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拍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我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上轻小物体。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在月球上不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桌面的振幅较小,但是桌面上质量较小的物体的振幅会比较大。借助它们的跳动,我们可以感知桌面的振动。
(3)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月球上没有空气分析解答。
21.(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振动;响度;空气;会;不会;①
【解析】【解答】(1)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起,是由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所以能说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乒乓球被弹起越高,则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那么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相同音叉也会把乒乓球弹起,这是因为空气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去了;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音叉在振动,便能将乒乓球弹开;
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
(4)实验中,通过乒乓球的弹起高度来反映音叉振幅大小的方法是转换法。而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能传递能量,也是转化法,而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是理想实验法,故应选的序号是①。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通过乒乓球的跳动反映音又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空气可以传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