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培优测评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培优测评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8:29: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培优测评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音调最低的是(  )
A. B.
C. D.
2.今年春节期间的朋友圈被“加特林烟花”刷屏,如图是某同学放烟花时的场景, 旁边的小孩开心的哈哈大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的笑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小孩的笑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周围人员耳朵的
C.“哈哈大笑”中的“大”是指音调高
D.春节期间人们听到“劈里啪啦”的声音就知道外面有人在放鞭炮,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在“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要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琴弦是(  )
A.琴弦的材料,粗细相同,松紧程度不同
B.琴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材料不同
C.琴弦的材料,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
D.琴弦的材料,粗细,松紧程度均不同
4.下列四幅图均与声音有关,对它们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图,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琴声的音调
B.乙图,敲锣时用力越大,锣声的音色越好
C.丙图,向外抽气铃声变小,可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路旁的透明板墙可在传播环节减弱噪声
5.为了使临街教室内的学生在上课时免受街道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课时说话的声音小一些
B.给每个学生配发防噪声耳罩,上课时戴上
C.在街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D.上课的时候,关上教室临街的窗户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②倒车雷达帮助我们安全泊车,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③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④某种昆虫的翅在2s内振动了700次,翅的振动发声人类不能听到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④ D.只有①④
7.如图,将一根长约的钢尺紧压在桌面边缘,使钢尺的绝大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尺的端部,使其振动,然后将钢尺收回一些,再次拨动它,则(  )
A.钢尺振动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C.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两次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8.下列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如图,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铃声听起来不变
C.如图,发声喇叭外的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9.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如图是我国某地方修筑的“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疏密不同的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 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音乐公路”发出来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振动产生的
B.当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稀疏时,汽车行进时振动很慢,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当汽车发出“sol”这个音符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
D.我们能分辨“音乐公路”上的乐曲还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一样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波驱鼠器。在通电工作时,它发出的超声波和普通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但是这种声波由于它的   (填“振幅”或“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但它仍然可以通过   传播到老鼠的位置,达到驱鼠的目的。
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13.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4.往七个相同的玻璃高脚杯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就制成了酒杯打击乐器。 用力敲击时可分别发出“1”、 “2”、 “3”、 “4”、 “5”、 “6”、 “7”的音, 发出“1”音的应该是最   (左/右)边的高脚杯,这些声音的   (响度/音调)有可能相同。
15.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16.如图甲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重做上面的实验,如图乙所示,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   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17. 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不借助设备无法提前获取信 息,是因为地震发出的声波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内,被困群众通过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从而被及时解救,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18.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发出的。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琴弦的材料为   ,长度   cm.
20.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 5200
(1)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
(2)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说明   ;
(3)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4)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21. 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 低);
(3) 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另外两个瓶子中的水应该    
四、作图题
22.如图所示的图甲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为图甲所示声音的一半。
23.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将一根长直的中实铝管截成不同的长度,并将三根截好的铝管竖直安装在底座上,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简易乐器。制作好简易乐器后,小明用嘴依次从左到右对着铝管口向铝管内吹气,发现最右边的铝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最右边铝管的大致高度。
24.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培优测评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音调最低的是(  )
A. B.
C. D.
【答案】C
2.今年春节期间的朋友圈被“加特林烟花”刷屏,如图是某同学放烟花时的场景, 旁边的小孩开心的哈哈大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的笑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小孩的笑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周围人员耳朵的
C.“哈哈大笑”中的“大”是指音调高
D.春节期间人们听到“劈里啪啦”的声音就知道外面有人在放鞭炮,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B
3.在“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要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琴弦是(  )
A.琴弦的材料,粗细相同,松紧程度不同
B.琴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材料不同
C.琴弦的材料,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
D.琴弦的材料,粗细,松紧程度均不同
【答案】C
【解析】【解答】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等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若要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保持材料、松紧程度相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4.下列四幅图均与声音有关,对它们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图,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琴声的音调
B.乙图,敲锣时用力越大,锣声的音色越好
C.丙图,向外抽气铃声变小,可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路旁的透明板墙可在传播环节减弱噪声
【答案】B
5.为了使临街教室内的学生在上课时免受街道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课时说话的声音小一些
B.给每个学生配发防噪声耳罩,上课时戴上
C.在街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D.上课的时候,关上教室临街的窗户
【答案】D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②倒车雷达帮助我们安全泊车,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③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④某种昆虫的翅在2s内振动了700次,翅的振动发声人类不能听到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④ D.只有①④
【答案】C
7.如图,将一根长约的钢尺紧压在桌面边缘,使钢尺的绝大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尺的端部,使其振动,然后将钢尺收回一些,再次拨动它,则(  )
A.钢尺振动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C.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两次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8.下列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如图,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铃声听起来不变
C.如图,发声喇叭外的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答案】C
【解析】【解答】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A不符合题意;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小,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喇叭的纸盆振动,纸盆振动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烛焰的晃动,这是声能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开启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倒车雷达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所以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的传声能力跟空气的稀薄程度有关,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差。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
9.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解答】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听诊后能获知病人的相关病情,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符合题意;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不符合题意;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如图是我国某地方修筑的“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疏密不同的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 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音乐公路”发出来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振动产生的
B.当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稀疏时,汽车行进时振动很慢,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当汽车发出“sol”这个音符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
D.我们能分辨“音乐公路”上的乐曲还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一样
【答案】C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波驱鼠器。在通电工作时,它发出的超声波和普通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但是这种声波由于它的   (填“振幅”或“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但它仍然可以通过   传播到老鼠的位置,达到驱鼠的目的。
【答案】振动;频率;空气
【解析】【解答】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答案振动;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20-20000赫兹),故答案为频率。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驱鼠器和老鼠都在空气中,所以答案为空气。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范围
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答案】水
13.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信息;响度;声源
【解析】【解答】(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2)“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3)不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4.往七个相同的玻璃高脚杯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就制成了酒杯打击乐器。 用力敲击时可分别发出“1”、 “2”、 “3”、 “4”、 “5”、 “6”、 “7”的音, 发出“1”音的应该是最   (左/右)边的高脚杯,这些声音的   (响度/音调)有可能相同。
【答案】左;响度
15.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按不同的孔,改变了葫芦丝中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所以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听音辨物利用的是不同物质由于材料和构造的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听音辨物利用的是不同物质由于材料和构造的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16.如图甲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重做上面的实验,如图乙所示,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   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答案】远;振幅;转换
【解析】【解答】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当音叉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叉的振动是微小振动,肉眼难以直接观察,乒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利用了转换法。故第1空填:远;第2空填:振幅;第3空填:转换。
【分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利用乒乓球被弹开反应发声体在振动,利用了转换法。
17. 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不借助设备无法提前获取信 息,是因为地震发出的声波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内,被困群众通过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从而被及时解救,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答案】次声波;信息
【解析】【解答】(1)人们不借助设备无法提前获取信 息,是因为地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内,被困群众通过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从而被及时解救,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分析】(1)次声波的频率低压人类的听觉下限,因此人类听不到次声波。当地震、台风和海啸发生时,都会产生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18.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发出的。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答案】无规则振动;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答】从物理学角度讲,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大量的树木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讲,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琴弦的材料为   ,长度   cm.
【答案】③⑤;④⑤;钢;20
20.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 5200
(1)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
(2)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说明   ;
(3)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4)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量;①②;②③
【解析】【解答】(1)根据25℃的海水中声速,结合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海水的深度为
(2)如图甲,音叉发声将乒乓球弹开,可知音叉在振动,反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把乒乓球弹起,即左边的音叉也振动发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4)根据图丙,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频率相同,①和②的音调相同;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
【分析】(1)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s=vt,计算距离;
(2)发声的音叉弹开乒乓球,反应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发声体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时,响度相同。
21. 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 低);
(3) 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另外两个瓶子中的水应该    
【答案】(1)瓶和水;低
(2)空气柱;高
(3)越来越少
【解析】【解答】(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
故答案为:(1)瓶和水;低;(2)空气柱;高;(3)越来越少
【分析】(1)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3)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四、作图题
22.如图所示的图甲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为图甲所示声音的一半。
【答案】
【解析】【解答】波形图的纵向高度表示振动的幅度,高度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要求声音的响度减小一半,即振幅减小一半,故波形只有原来高度的一半,即上下两个格的高度;波形图的疏密程度表示振动的频率,波形图越密集,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要求声音的音调减小一半,即频率减小一半,故波长为原来的2倍,即一个完整的波形有8个空格,如图所示:
【分析】波形图的纵向高度表示振动的幅度,高度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波形图的疏密程度表示振动的频率,波形图越密集,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据此画出声音的波形图。
23.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将一根长直的中实铝管截成不同的长度,并将三根截好的铝管竖直安装在底座上,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简易乐器。制作好简易乐器后,小明用嘴依次从左到右对着铝管口向铝管内吹气,发现最右边的铝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最右边铝管的大致高度。
【答案】
24.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解析】【解答】答案如图: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吹气时,振动的是空气柱,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向右,水量逐渐增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