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易错点同步练习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sè) 骚乱(sāo)
B.发掘(jué) 慎重(shèn)
C.抛出(bāo) 倾听(qīng)
D.枯萎(wěi) 骤然(zhòu)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B.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惜)
C.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D.骚人阁笔费评章(同“搁”,放下)
3.依次填入“引蛇出____”“狡兔三____”“龙潭虎____”“兔子不吃____边草”四个词语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窝 窟 穴 屋 B.洞 穴 巢 窝
C.洞 窟 穴 窝 D.洞 穴 窟 窝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蟋蟀选择住宅时,不肯随遇而安。
B.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C.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D.那一张张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连续的观察。
B.课文启发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C.课文重点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D.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6.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了。(删去“左右”)
B.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季节”改为“地方”)
C.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一定会达到!(“达到”改为“实现”)
D.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水平”应改为“需求”)
二、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cāo chǎng____上,那棵洋槐的枝叶chóng dié____在一起,没有一丝 kòng xì____,如华盖蔽日,给人们带来凉意,这感觉一点儿也不狲色于有空调的室内,shū fu____极了。烦躁的时候,我会 zhuān mén____来树下站一站,平复一下心情。
7.根据拼音在横线内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8.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用修改符号修改过来。
9.联系上下文,“华盖蔽日”中“华盖”的意思是( )
A.古星名 B.光环
C.伞形的遮蔽物 D.树名
三、填空题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萧瑟 (sè bì)的秋风吹过,树叶仿佛吟 (yín qín)唱着秋的歌。
(2)喜讯从天而降 (xiáng jiàng),敌人缴械投降 (xiáng jiàng)了。
(3)小草毫不逊 (sūn xùn)色地绿着,决不输 (shū sū)给杨柳。
11.选字填空。
暮 幕 慕 墓
布 地 羡 色
吟 怜 冷 玲
惜 诵 寒 珑
12.读句子,选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1)妈妈用她 (柔软 柔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2)他和战友潜伏在 (隐藏 隐蔽)的山沟里。
(3)蟋蟀的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 (倾斜 歪斜)地铺开。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中的“ , ”两句说明随着观察地点和角度的变化,诗人见到的景色不同;诗句“ ,只缘身在此山中”与“ ,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妙。
(2)《暮江吟》的作者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的意思是 ,“九月初三夜”“可怜”的原因是 (填诗句)。
(3)《雪梅》一诗中“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是“ , ”。(填诗句)
四、课内阅读
阅读理解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4.选文按照从 到 的顺序来写蟋蟀住宅的特点,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 、结构和 。
15.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蟋蟀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蟋蟀的悠然自得。
B.这样写很有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C.作者写蟋蟀弹琴主要是为了突出蟋蟀住宅环境的安静。
1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多选)
A.构建巧妙 B.工具柔弱 C.建造用时短
17.语文要素准确、生动的介绍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试说明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法布尔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牵牛花(节选)
叶圣陶
①我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泥地没法下种,我就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我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泥,他不肯。
②我从城隍庙的花店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麻线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蒌去,据几年来的经验,我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选自《叶圣陶文集》,有删改)
18.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文章写了叶圣陶亲手种牵牛花的经历。作者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重点写了 、 和 ,没有写到 (花 藤蔓 花蕾 叶),由“ ”可推断(用文中语句回答)。
19.第③自然段中的“新计划"指的是什么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0.[思维导图]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藤蔓是怎样重演“老把戏”的。
21.[阅读要素]阅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作者不仅用眼睛观察到叶的 ,还用手摸了叶的厚度,联想到 ,准确生动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作者 之情。
六、写作题
22.生活就是一本书,这本书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记录自己的收获。
题目:我喜爱的▲
要求:⑴在横线上填写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或在动物园里观察到的小动物。⑵注意将其外形、性格、饮食、喜好、睡眠等方面的特点写具体,教材作文并且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⑶3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答案】7.操场;重叠;空隙;舒服;专门
8.将“狲”改为“逊”。
9.C
10.【答案】(1)sè;yín
(2)jiàng;xiáng
(3)xùn;shū
11.【答案】幕;墓;慕;暮;怜;吟;冷;玲
12.【答案】(1)柔弱
(2)隐蔽
(3)倾斜
13.【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当局者迷
(2)白居易;可爱;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14.外;内;位置;屋内布置
15.C
16.A;B
17.蟋蟀的住宅不过一指宽,但是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足以证明作者观察细致。而“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的结论,更是作者通过长期、连续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答案】18.藤蔓;花蕾;叶;花;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19.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麻线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20.爬到墙头;末梢嫩条仰起;向上伸
21.颜色;丝绒;对牵牛花的喜爱和赞美
22.【答案】我喜爱的小金鱼
我家生活着一群小精灵。
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好像水缸就是它们的天下。它们有着金色的小脑袋,鼓鼓的豆豆眼,撅着一张小嘴巴,鼓着像小扇子似的腮盖,一张一合。它们挺着个大肚子,背着一面金色的旗帜,在水中飘摇着,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它们的胸鳍就像一对金色的翅膀,又像用丝缎织成的丝绸长袖,摆来摆去的,如同水中的仙子一般。它们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像士兵的盔甲,像夕阳下的湖水。它们的尾巴可美了,就像一条飘逸的丝制裙摆,多么精致可爱!它们就是——金鱼。
这些惹人喜爱的小精灵在水中快乐地嬉戏着,饿了就用小脑袋不停地撞击鱼缸,嘴一伸一缩的,时不时吐出几个小泡泡,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该喂食啦!”于是,我把一颗颗五颜六色的鱼食投入鱼缸中,本来平静的鱼缸顿时充满了火药味:大鱼抢先游了过来,吞下一颗鱼食。小鱼也不甘示弱,身手敏捷,在混乱的鱼群中穿梭,不时吞下一小颗。突然,来了一条傻傻的小金鱼,怕鱼食被抢光,便一口气吞下了好几颗鱼食,可是被噎住了,于是像发连珠炮似的,一连吐出了好几颗,一条大鱼急忙追过去,趁别的鱼不注意,吞掉了剩下的鱼食,满意地游到一个角落去休息了。
嘿!这真是一群顽皮可爱的水中小精灵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