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9: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课标要求】 1.借助长方体,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2.会应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能利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空间线面位置关系.
【导学】
学习目标一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师问:(1)三角板的一条边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吗?
(2)三角板的两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吗?
生答:
 
例1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边AA1,DD1的中点.
证明:平面CFA1∥平面BDE.
总结: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或作出)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在证明时一定要说明两条直线相交.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M,N,Q分别在PA,BD,PD上,且PM∶MA=BN∶ND=PQ∶QD.求证:平面MNQ∥平面PBC.
学习目标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师问:(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吗?
(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的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
(3)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吗?
生答:
例2 如图,在三棱锥P ABC中,D,E,F分别是PA,PB,PC的中点,M是AB上一点,连接MC,N是PM与DE的交点,连接NF,求证:NF∥CM.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一般步骤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平面α∥β,P α且P β,过点P的直线m与α,β分别交于A,C,过点P的直线n与α,β分别交于B,D,且PA=6,AC=9,PD=8,求BD的长.
学习目标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已知点P是 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K分别是AB,PC,PA的中点,平面PBC∩平面APD=l.
(1)求证:MN∥平面PAD;
(2)直线PB上是否存在点H,使得平面NKH∥平面ABCD?若存在,求出点H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证:l∥BC.
常见的平行关系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这三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如图所示.
跟踪训练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梯形,BC∥AD,E为侧棱PD的中点,且BC=2,AD=4,求证:CE∥平面PAB.
【导练】
1.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A.α内有无数多条直线与β平行
B.直线a∥α,a∥β
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
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
2.a∥α,b∥β,α∥β,则a与b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平行或异面或相交
3.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且α交线段PA,PB,PC于点A′,B′,C′,若PA′∶AA′=2∶3,则S△A′B′C′∶S△ABC=(  )
A.2∶3 B.2∶5
C.4∶9 D.4∶25
4.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________.
【导思】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Q是侧面BCC1B1内一点,若A1Q∥平面AEF,则线段A1Q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A. B.
C. D.
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导 学
学习目标一 生答:(1)不一定.
(2)一定平行.
例1 证明:∵长方体ABCD A1B1C1D1,
∴AA1∥DD1,AA1=DD1,
∵点E,F分别为边AA1,DD1的中点,
∴A1E=DF,A1E∥DF,
∴四边形A1EDF为平行四边形,
∴A1F∥ED,
又A1F 平面BDE,ED 平面BDE,
∴A1F∥平面BDE.
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EO,
∴点O为AC的中点,
∴EO∥A1C,
又A1C 平面BDE,EO 平面BDE,
∴A1C∥平面BDE.
∵A1C=A1,且A1C,A1F 平面CFA1,
∴平面CFA1∥平面BDE.
跟踪训练1 证明:∵PM∶MA=BN∶ND=PQ∶QD,
∴MQ∥AD,NQ∥BP,
又∵BP 平面PBC,NQ 平面PBC,
∴NQ∥平面P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C∥AD,∴MQ∥BC,
又∵BC 平面PBC,MQ 平面PBC,
∴MQ∥平面PBC.
又∵MQ=Q,且MQ,NQ 平面MNQ,
∴平面MNQ∥平面PBC.
学习目标二 生答:(1)一定平行.
(2)平行或异面.
(3)平行.
例2 证明:因为D,E分别是PA,PB的中点,
所以DE∥AB.
又DE 平面ABC,AB 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同理DF∥平面ABC,且DE=D,DE,DF 平面DEF,
所以平面DEF∥平面ABC.
又平面PCM∩平面DEF=NF,
平面PCM∩平面ABC=CM,
所以NF∥CM.
跟踪训练2 解析:∵α∥β,平面PCD=AB,平面PCD=CD,
∴AB∥CD,可得=.
∵PA=6,AC=9,PD=8,
∴=,解得BD=.
学习目标三 
例3 
证明:(1)取PD中点为F,连接AF,FN.
在△PCD中,FN∥DC,FN=DC,
在 ABCD中,AM∥CD,AM=CD,
所以AM∥FN,AM=FN,即四边形AFNM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MN,又AF 平面PAD,MN 平面PAD,
所以MN∥平面PAD.
(2)
当H为PB中点时,平面KNH∥平面ABCD.
证明如下:
取PB的中点为H,连接KH,NH,
在△PBC中,HN∥BC,HN 平面ABCD,BC 平面ABCD,
所以HN∥平面ABCD,同理可证KH∥平面ABCD,
又KH,HN 平面KNH,KH=H,
所以平面KNH∥平面ABCD.
(3)∵BC∥AD,AD 平面PAD,BC 平面PAD,∴BC∥平面PAD,
又∵平面PAD∩平面PBC=l,BC 平面PBC,∴BC∥l.
跟踪训练3 证明:取AD的中点O,连接OC,OE,如图.
因为E为侧棱PD的中点,所以OE∥PA,OE 平面PAB,PA 平面PAB,
所以OE∥平面PAB.
因为BC=2,AD=4,AO=AD=2,即AO=BC,且BC∥AD,
所以四边形ABCO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C∥AB.
又OC 平面PAB,AB 平面PAB,所以OC∥平面PAB.
因为OC=O,OC 平面OCE,OE 平面OCE,
所以平面OCE∥平面PAB,
因为CE 平面OCE,
所以CE∥平面PAB.
导 练
1.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定义知,选D.
答案:D
2.解析:如图①②③所示,a与b的关系分别是平行、异面或相交.
故选D.
答案:D
3.解析:∵平面α∥平面ABC,∴A′C′∥AC,A′B′∥AB,B′C′∥BC,
∴S△A′B′C′∶S△ABC=(PA′∶PA)2.
又PA′∶AA′=2∶3,∴PA′∶PA=∶S△ABC=4∶25.故选D.
答案:D
4.解析:因为平面ABFE∥平面CDHG,
又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CDHG=HG,
所以EF∥HG.
同理EH∥FG.
所以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平行四边形
导 思
解析:
如图所示,分别取棱BB1,B1C1的中点M,N,连接MN,BC1,NE,
∵M,N,E,F为所在棱的中点,
∴MN∥BC1,EF∥BC1,
∴MN∥EF,又MN 平面AEF,EF 平面AEF,
∴MN∥平面AEF;
∵AA1∥NE,AA1=NE,∴四边形AENA1为平行四边形,
∴A1N∥AE,又A1N 平面AEF,AE 平面AEF,
∴A1N∥平面AEF.
又A1N=N,MN,A1N 平面A1MN,
∴平面A1MN∥平面AEF.
Q是侧面BCC1B1内一点,且A1Q∥平面AEF,
则Q必在线段MN上.
在Rt△A1B1M中,A1M===,
同理,在Rt△A1B1N中,求得A1N=,
∴△A1MN为等腰三角形.
当Q在MN中点O时A1Q⊥MN,此时A1Q最短,Q位于M,N处时A1Q最长,
A1O== =,
A1M=A1N=,
∴线段A1Q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故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