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关键知识点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基础知识综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筝 静默 健壮 戴笠 B.笼罩 胳膊 稀梳 蓑衣
C.傍晚 清脆 舒活 朗闰 D.卖弄 烘拖 喉咙 赶趟儿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着点儿热气。
(2)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影儿呢。
(3)因为有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4)就是这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
A.喷 照 慈祥 幻想 B.冒 照 慈善 幻想
C.冒 留 慈善 想法 D.喷 留 善意 想法
5.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山整把济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①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②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③就是这点儿huàn( )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 )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着落( ) huàn( )想 cí( )善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文段主要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名句默写
观沧海
(1)《观沧海》中,交代了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的诗句是: , 。
(2)“ , ”(曹操《观沧海》)这两句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曹操《观沧海》中“ , ”,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4)曹操《观沧海》中的“ , , ; ”,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7. 次北固山下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写青山绿水令人赏心悦目。
(2)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3)在论及“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时,小吴脱口而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 ? ”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绘南国暮春景象,烘托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的诗句是: , 。
(2)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 , 。
(3)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
9. )填空。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 与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2)《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是“ ”。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 , ”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
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沧海形象,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突出了海上风光壮阔迷人的特点。
1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诗题中的“左迁”是指 ;“龙标”是指 。
15.在阅读这首诗时,达达同学认为“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颇有韵味,可以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请你从这三种表达效果中任选两项,分析该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7.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效果。
综合性学习
班级拟开展以“品读雨的韵味”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加。
(1)新考向 【释“雨”义】小滨同学找到了一张“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2)【品“雨”韵】小文同学准备为“秋雨”主题的水彩画拟写一个标题,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梧桐细雨 B.杏花微雨 C.暴风骤雨 D.烈风箭雨
(3)【抒“雨”情】下面是高向阳同学写的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寄着诗人的喜悦,① ,② ,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意味丛生。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4)【赏“雨”趣】猜猜下列有关“雨”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
( )(猜一自然现象)
②久雨不晴。
( )(猜一省会城市名)
(5)【展“雨”诗】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名句: 。
赏析: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归,忘其牛,父怒鞭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任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卷映长明灯读之。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③若不见。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冕父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车驾母,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冕性如此,时人赞之。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②已而:不久,③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④会稽: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⑤韩性:人名。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窃:悄悄地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去:离开
C.恬若不见 若:比得上 D.学遂为通儒 遂:最终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卷映长明灯读之。
(2)冕买白牛车驾母,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21.文章最后写“时人赞之”,人们为什么你赞他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基础知识综合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
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B.稀梳——稀疏;
C.朗闰——朗润;
D.烘拖——烘托;
故选A。
C
【解析】A.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
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喷:液体、气体等急遽涌射。
冒:往外透;往上升。
根据语境,可知是水中的热气往上升,因此用“冒”;
(2)照:用镜子等反映。
留:保存;蓄住。
本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垂柳映照在水中比拟为照镜子,因此用“照”;
(3)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本处指济南的冬天对人仁慈而善良,因此用“慈善”;
(4)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想法:思索所得的结果。
本处指人们对明天就是春天,山草一夜变绿的想象,因此用“幻想”;
故选B。
(1) zhuó 幻 慈
(2) 摇蓝 摇篮
(3)A
(4) 比喻 拟人(比拟)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着落zhuó luò,事情的归属或来源,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幻想huàn xiǎng,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慈善cí shàn,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2)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摇蓝——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篮”是名词,篮子。“蓝”是形容词,指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有误,第①处的标点使用不正确,这是直接叙述的话,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应该把句号移到引号的里边;
故选A。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可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把小山人格化;“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小摇篮”。
名句默写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诗歌鉴赏
10. 动景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如“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1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或: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和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动景:“水何澹澹”描绘了海水波涛荡漾的动态之美,展现出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让人感受到海水的涌动和不息的生命力。“秋风萧瑟”通过对秋风呼啸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仿佛能听到秋风掠过海面的声音。“洪波涌起”则生动地刻画了大海在秋风作用下掀起巨大波浪的壮观场景,突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和雄浑力量。
静景:“山岛竦峙”将矗立在海中的山岛的静态之美展现出来,山岛高耸挺拔,与波涛汹涌的海水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稳定、坚实的感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的景象,是一种静态的生命之美,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饱满。
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运用想象,为虚写,写大海能够吞吐日月,包揽星河,夸张的展现大海容纳世间万物的气势,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将自己比作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2.示例: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视野开阔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绘出和风轻拂,船帆高悬,船行平稳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现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开阔胸襟。 13.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羁旅名篇。全诗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长江下游早春的壮阔图景,“潮平两岸阔”展现浩渺江面,“风正一帆悬”暗含人生顺遂之意。颈联“海日生残夜”以昼夜更替喻示新旧交替,尾联“乡书何处达”则点明游子思乡主旨。诗人巧妙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融,既有对壮丽河山的礼赞,又透露出漂泊在外的淡淡愁绪,体现了盛唐诗人开阔胸襟与细腻情感的统一。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修辞,“潮平”与“风正”、“两岸阔”与“一帆悬”两两相对。“潮平两岸阔”勾勒出春潮漫涨、江面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风正一帆悬”描绘出和风劲吹、船帆端端高悬的平稳画面。二者结合,生动展现了长江下游早春时节江水浩渺、视野空明的秀丽风光,体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与对旅途顺意的欣喜。
13.本题考查赏析主旨情感。
诗中“客路青山外”点明诗人漂泊在外的客旅身份,暗含羁旅之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胸臆,借询问家书传递、托归雁寄情,直接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中间“潮平两岸阔”等句虽写开阔之景,却也在明丽风光中隐约透出游子内心的孤寂,全诗整体抒发了诗人客游他乡的漂泊愁绪及对故乡亲人的浓烈思念。
14. 降职 唐代县名 15.[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明月拟人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示例二]想象:作者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人,把明月当成使者,寄托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同情。
[示例三]情景交融: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诗人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融合在一起,表达对朋友遭贬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热忱关怀。(任选两项,合理即可)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该句中的“龙标”指的是王昌龄。
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友人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诗人借景抒情(抒情言志),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加强了感情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16.D 17.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结合“断肠人在天涯”可知,“断肠人”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点明其漂泊异乡的处境,这句直接抒发了游子远离家乡的悲愁情绪。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枯藤、老树等萧瑟景物营造深秋氛围,而“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从整个曲的内容来看,处处渗透着漂泊在外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由此可知,此曲题目虽为“秋思”,但并非仅表达对秋的伤感,核心是借秋景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并无思乡之情”的分析有误;
故选D。
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结合“夕阳西下”可知,“夕阳”是黄昏时分的典型意象,点明了时间为傍晚,而傍晚时分往往是游子思乡情绪最为浓烈的时刻。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化与前三句中“枯藤”“老树”“昏鸦”等萧瑟景物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孤寂、悲凉的氛围。在此情境下,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置身于暮色之中,其思乡之情与眼前的秋景相互交融,使整首小令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由此可知,“夕阳西下”一句通过点明时间、渲染气氛,让景与情紧密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强化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专题学习活动
18.(1)雨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A
(3) 载着离别的相思 唱着人生的豪情
(4) 下雨 贵阳
(5) (名句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赏析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仅用五个字便勾勒出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落的典型雨景。“纷纷”二字极为精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细密、连绵不断的状态,如同那剪不断的愁绪一般。而这样的雨景又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路上行人惆怅、哀伤,乃至“欲断魂”的悲痛心情,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那种凄清伤感的氛围。
【解析】(1)本题考查字义和图文转换能力。
图一中,水从云层中降向地面。图二、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云层降落水滴的样子。图四、五是篆书和隶书的“雨”字。因此,结合“雨”字的演变过程可知,“雨”字的基本含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A.梧桐细雨:在古典诗词以及诸多文学作品中,“梧桐”和“细雨”常常搭配出现,营造出一种凄清、惆怅、静谧且带有诗意的氛围,秋雨往往有着淅淅沥沥、绵密轻柔的特点,打在梧桐叶上更增添了几分秋意的萧瑟与悲凉,很契合秋雨给人的那种独特韵味以及水彩画想要传达出的意境,可以作为描绘秋雨主题水彩画的恰当标题。
B.杏花微雨:“杏花”一般是春天的典型意象,与春雨相映衬,展现出的是春天的柔美、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雨所代表的季节特点以及那种萧瑟、清冷的韵味完全不符;
C. 暴风骤雨:侧重体现的是风雨的猛烈、急促,这种狂风暴雨的场景往往更符合夏季暴雨时那种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而秋雨大多是绵绵细雨,节奏舒缓,氛围静谧,因此该选项不符合秋雨的特点;
D.烈风箭雨:强调风雨的强劲、迅猛,如同箭一般快速而有力,这也是更偏向于对狂风暴雨状态的描述,与秋雨轻柔、细密、带有惆怅感的形象相差甚远;
故选A。
(3)本题考查补写。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内容上,紧扣“引雨入诗”“雨通人性”的话题形式上,按示例的结构形式“……着……的……”仿写即可。
示例一:①藏着岁月的感伤②诉着旅途的孤寂
示例二:①带着命运的怅惘②舞着时光的感慨
(4)本题考查猜谜。
①“千条线万条线”形象地描绘出了该自然现象呈现出的状态,如同有无数条线一样,从空中垂落下来,而“落入水中皆不见”则进一步说明了它掉到水里后就消失不见的特点,非常贴合下雨时雨滴从天空落下,落入江河湖海等水域中就与水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实际情况。谜底:雨。
②“久雨不晴”意思是长时间下雨,一直都没有放晴,也就是天气总是处于阴雨的状态。在我国的省会城市中,贵阳这个名字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阳光很珍贵”,意味着经常下雨、少见阳光,恰好符合谜面所描述的长时间处于下雨、不晴天的这种状况。谜底:贵阳。
(5)本题考查识记及诗句理解。
得是古诗里的句子,要体现雨景,还得传达出某种情感,同时要把作者和诗的题目写上,方便别人清楚来源。诗句里选一句,简单说说它好在哪就行,比如用了哪些巧妙写法,或者怎么把雨景和情感融合起来的。
(名句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赏析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妙在将雨拟人化,赋予了雨“知时节”的聪慧特性,仿佛它知晓春天万物生长正需要滋润,所以特意在这个恰当的时候降临。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春雨的善解人意,也流露出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把雨景与诗人内心的喜悦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文言文阅读
19.C 20.(1)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2)王冕就买来白牛车,亲自驾车载着母亲,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 21.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孝顺并懂得礼仪。
1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C.加点词解释不正确。“恬若不见”句意: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若:好像。
故选C。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潜(暗暗地),执(拿),映(映照)”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自(亲自),被(通‘披’,穿着),随(跟随)”要理解正确。
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儿痴如此,何不任其所为”“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王冕在陇上放牛,偷偷溜进学堂听学生读书;他坐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可见他勤奋好学,对读书十分痴迷,而且读书学习时能够做到全神贯注,不被外界事物所打扰;这是他被人们称赞的原因之一;
结合“冕父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车驾母,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可知,王冕在父亲去世后就把母亲接来赡养;母亲思念故乡想回乡,他就买来牛车,穿上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送母亲回乡;据此可见他是一个孝顺懂得礼仪的人。这也是他被人们称赞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会稽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学习很勤奋,后来成为了博学多通的儒生。王冕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时间长了,母亲思念故乡,王冕就买了一辆白牛车,亲自为母亲驾车,自己则穿戴着古代的帽子和衣服,跟在车后。王冕的性情就是这样,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