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章末复习课
知识网络
考点聚焦
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的问题,在计算中应注意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特殊的柱、锥、台,要注意其中矩形、梯形及直角三角形等重要的平面图形的作用.
2.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考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例1 (1)已知正四棱台上底面边长为2,下底面边长4,高为3,则其表面积为( )
A.3 B.12+20
C.12+20 D.48
(2)已知各棱长均相等的正四棱锥P ABCD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表面积为8π,则正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为( )
A. B.
C.4 D.16
跟踪训练1 (1)已知S,A,B,C是球O表面上不同的点,SA⊥平面ABC,AB⊥BC,AB=1,BC=,若球O的体积为,则SA=( )
A. B.1
C. D.
(2)已知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则该正四棱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
考点二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空间中线与线、线与面及面与面的平行,其中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利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相反,且“高维”的性质定理就是“低维”的判定定理.特别注意,转化的方法由具体题目的条件决定,不能过于呆板僵化,要遵循规律而不局限于规律.
2.通过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相互转化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例2 如图所示的一块正四棱锥P ABCD木料,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13,M为侧棱PA上的点.
(1)若PM∶MA=1∶1,要经过点M和棱BC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请写出必要作图说明)
(2)若PM∶MA=5∶8,在线段BD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MN∥平面PBC?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求出BN∶ND的值以及线段MN的长.
跟踪训练2 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在线段AC上.
(1)若D是AC中点,求证:AB1∥平面BC1D;
(2)若M为BC的中点,直线AB1∥平面C1DM,求.
考点三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包括线与线的垂直、线与面的垂直及面与面的垂直,三种垂直关系是本章学习的核心,学习时要突出三者间的互化意识.如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垂线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2.通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相互转化的考查,提升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例3 在三棱锥A BCD中,AB=AD,CB=CD,O为BD的中点.
(1)证明:BD⊥平面OAC;
(2)若AB=BC=BD=2,平面ABD⊥平面BCD,求点B到平面ACD的距离.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AD,M为CD的中点.将△ADM沿AM折起,使得平面ADM⊥平面ABCM.点O是线段AM的中点.
(1)求证:平面BDO⊥平面ABCM.
(2)求证:AD⊥BM.
考点四 空间角的计算
1.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主要考查空间角的定义及求法,求角时要先找角,再证角,最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2.通过对空间角的考查,提升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素养.
例4 如图,在三棱锥P ACD中,△PCD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平面PCD,PA⊥CD,CD=2,AD=3.
(1)求证:PA⊥平面PCD;
(2)求直线AD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跟踪训练4 (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则( )
A.直线AB1与A1C1所成的角为60°
B.直线AC与B1D1所成的角为60°
C.二面角B AD B1的大小为45°
D.二面角A BD A1的大小为45°
章末复习课
考点聚焦·分类突破
例1 解析:(1)如图,作B1H⊥平面ABCD,B1Q⊥BC,垂足分别为H,Q,连接HQ.
由题可知,HQ=1,B1H=3,所以B1Q==,
所以表面积S=22+42+4×(2+4)=20+12.故选B.
(2)
如图,设四棱锥的棱长为a,P在底面ABCD的射影为H,则PH⊥平面ABCD,
且H为AC,BD的交点,且AH=a,PH= =a.
由正四棱锥的对称性可知O在直线PH上,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其表面积为4πR2=8π,所以R=,
则OH=,故R2=(a-)2+(a)2=2,解得a=2或a=0(舍),故正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为×PH×a2=.故选A.
答案:(1)B (2)A
跟踪训练1 解析:
(1)因为SA⊥平面ABC,AB⊥BC,
所以四面体S ABC的外接球半径等于以SA,AB,BC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的顶点的外接球,
又球O的体积为,即=R3,所以R=1,
所以2R==2,
所以SA=1.故选B.
(2)如图,四棱锥P ABCD为正四棱锥,高OP=,底面边长AB=1.
过点O作OG⊥BC于G,则G是BC的中点,连接PG,于是斜高PG= =,
所以正四棱锥的表面积S=1×1+4××1×=4.
答案:(1)B (2)4
例2 解析:(1)
因为PM∶MA=1∶1,所以M为PA的中点.
作MG∥AD,交PD于G,则G为PD的中点,连接MB,GC,
则GM∥AD,由题意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BC∥AD,
故GM∥BC,即B,M,G,C共面,
故要经过点M和棱BC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沿线段BM,MG,GC画线即可.
(2)存在,BN∶ND=5∶8,MN=7.说明如下.
假设在线段BD上存在一点N,使直线MN∥平面PBC,
连接AN并延长交BC于E,连接PE.
因为MN∥平面PBC,MN 平面PAE,平面PAE∩平面ABC=PE,
故MN∥PE,则==.
由题意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故BC∥AD,
则==,即假设成立,
故在线段BD上存在一点N,使直线MN∥平面PBC,此时=.
由于BC∥AD,AD=13,故==,故BE=,
△PBE中∠PBE=60°,则PE2=PB2+BE2-2PB·BE cos 60°=132+2-2×13×=,
即PE=,而MN∥PE,PM∶MA=5∶8,
故==,则MN==7.
跟踪训练2 解析:(1)证明:连接B1C交BC1于点O,连接OD.
∵三棱柱ABC A1B1C1,∴四边形BCC1B1为平行四边形,∴O为B1C的中点,
又∵D为AC的中点,∴OD∥AB1,
∴AB1 平面BC1D,OD 平面BC1D,∴AB1∥平面BC1D.
(2)设B1C交C1M于点E,连接DE.
∵AB1∥平面C1DM,AB1 平面AB1C,平面AB1C∩平面C1DM=DE,
∴AB1∥DE,∴=.
又∵四边形BCC1B1为平行四边形,M为BC的中点,
∴==2,∴=2.
例3 解析:(1)证明:因为AB=AD,CB=CD,O为BD的中点,
所以OA⊥BD,OC⊥BD,
又因为OA,OC 平面OAC,OA=O,
所以BD⊥平面OA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OA⊥BD,OA 平面ABD,
所以OA⊥平面BCD.
因为AB=BC=BD=2,所以△ABD,△BCD均为等边三角形,
故AO=OC=,所以S△BCD=BD·OC=×2×=,
所以VA BCD=S△BCD·OA==1.
因为OA⊥平面BCD,OC 平面BCD,
所以OA⊥OC,由勾股定理得AC===.
取AC的中点H,连接DH.
在△ACD中,AD=CD=2,AC=,故DH⊥AC,
故DH= =,
S△ACD=AC·DH==.
设点B到平面ACD的距离为d,所以d=1,解得d=.
跟踪训练3 证明:(1)在矩形ABCD中,AB=2AD,M为CD的中点,∴AD=DM,O是AM的中点,∴DO⊥AM.
∵平面ADM⊥平面ABCM,平面ADM∩平面ABCM=AM,∴DO⊥平面ABCM.
∵DO 平面BDO,∴平面BDO⊥平面ABCM.
(2)在矩形ABCD中,AB=2AD,M为CD的中点,∴AM=BM=AD=AB,则AM2+BM2=AB2,∴AM⊥BM.
由(1)知,DO⊥平面ABCM,∵BM 平面ABCM,∴DO⊥BM.
∵DO=O,DO 平面ADM,AM 平面ADM,∴BM⊥平面ADM,
又∵AD 平面ADM,∴AD⊥BM.
例4 解析:(1)证明:取PC的中点E,连接DE,
∵△PCD为等边三角形,∴DE⊥PC.
又平面PAC⊥平面PCD,平面PAC∩平面PCD=PC,DE 平面PCD,
∴DE⊥平面PAC.
∵PA 平面PAC,∴DE⊥PA.
∵PA⊥CD,DE=D,DE 平面PCD,CD 平面PCD,
∴PA⊥平面PCD.
(2)
连接AE,由(1)知,DE⊥平面PAC,
AE即为斜线AD在平面PAC上的射影,
∴∠DAE为直线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在Rt△DEA中,AD=3,
由CD=2,则DE=CD=,
∴sin ∠DAE==,
∴直线AD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跟踪训练4 解析:对于A,连接AC,CB1,由正方体的性质知AB1=B1C=AC,所以△AB1C为等边三角形,故∠B1AC=60°,由于A1A∥C1C,A1A=C1C,所以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C1∥AC,故∠B1AC=60°即为直线AB1与A1C1所成的角,故A正确;
对于B,由于B1D1∥BD,而BD⊥AC,所以直线AC与B1D1所成的角为90°,故B错误;
对于C,因为DA⊥平面B1BAA1,AB1 平面B1BAA1,
所以AD⊥AB1,又因为AB⊥DA, 故∠BAB1即为二面角B AD B1的平面角,由于∠BAB1=45°,故C正确;
对于D,连接A1D,A1B,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A1D=BD=A1B=2,AO=,A1O=,又A1O⊥BD,AO⊥BD,∴∠A1OA为二面角A BD A1的平面角,所以sin ∠A1OA===,故D错误.故选AC.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