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能力达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能力达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7: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能力达标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积累运用
1.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大自然是一幅富有灵性的画卷,一花一鸟都能触动我们的情思。那外形构造十分____,色素的①pèi hé、②shēn duàn 的大小都很③shì yí的白无论是④yōu rán地立在水田,还是⑤gū dú地待在小树的绝顶,那都是一幅____的画;那将果实埋在地里的花生,虽不能让人一见就生⑥ài mù之心,但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却被世人所赞许;还有那一树____平凡的桂花,嗅着那浓郁的花香,看着米粒般大小的花儿,或许你会感到美中不足,可当香甜的桂花⑦gāo bǐng入口之际,你也只会感激大自然的⑧ēn huì;更有那在深幽的丛林里跳来跳去,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鸟儿,它们用美妙的歌声陪伴着人类……同学们,赶快携手走进自然,探访万物生灵,感悟生活情理,相信大家定会在此次研学活动中收获喜人的果实。
2.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待在(dāi) B.深幽(yōu)
C.享受(xiáng) D.陪伴(péi)
3.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4.填入动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精致 精美 姿势
B.精巧 精美 姿态
C.精美 精密 姿势
5.下面对语段中部分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树的绝顶”中“绝”的意思是极,极端的。
B.“美中不足”的近义词是白璧微瑕,反义词是十全十美。
C.“将果实埋在地里的花生”与“收获喜人的果实”中的“果实”意思相同。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B.他是一位出色的素描画家,他的作品可谓神气十足。
C.白鹭站在水田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黑色的小鱼。
D.他不卑不亢地接受着上司的审视,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毫不在意。
7.把短语填入下面句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解开人们心中的死结 ②洗涤人们心头的尘埃 ③消融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____;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____;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____。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下列句子中,没有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是哪一项?(  )
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B.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C.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D.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9.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A.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B.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C.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D.小珍珠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性情或品格。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在描写事物,实际在写具有同样特质的人。请你选出由句子想到的人。
A.具有坚韧不拔意志、高风亮节情操的人
B.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人
C.立场不坚定、哗众取宠、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D.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10.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白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依次描绘了“空中低飞”“水田钓鱼”“枝头独立”三幅图,结构精美,文笔隽永。
B.读完冯骥才散文《珍珠鸟》,我们了解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杭州的桂花根本没有香气。
D.许地山在《落花生》中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重点写了“尝花生”。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5.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缩句)
16.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改为转述句)
17.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②自豪: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8.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   ,   则嫌长,   则嫌短,   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9.《落花生》这篇课文给我们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而对别人   的人。
20.《蝉》这首诗中表现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白鹭趣话
【材料一】白鹭体态
【材料二】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古诗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我国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地方当属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喙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白鸟翩翩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看来,其意义远不止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三】动物文化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中早就有“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
21.阅读材料二,梳理材料中白鹭的生活习性。
22.品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给句子描绘的画面起个恰当的名字:   。
23.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鹭外出捕食到深夜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
B.白鹭的喙又尖又直,觅食时将长喙伸入水中啄起食物。
C.白鹭全身羽毛为白色,脚细长,常仅用一只脚站立于水中。
D.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
24.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借助“白鹭”这张名片,你能帮助人们联想到该地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材料和生活体验谈一谈。(至少两点)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落花生(节选)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25.选文主要写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的情景。
26.在第①段中,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用意是(  )。
A.突出花生不招人喜欢,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特点。
B.表明花生不如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好看,也不像它们那样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无果实。
C.通过对比,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
27.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花生领悟到了什么道理?找出来,并说说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28.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你是想像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理解。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点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当春风温暖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②一个午后,我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③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举起长杆,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就被我扒了一地。
④于是,我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香椿叶子一片片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裹了面糊的香椿就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抵挡不住“香椿鱼儿”的诱惑,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刺溜刺溜”地吃着。母亲就那样微笑着,看着我,还不时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什么时候娃娃也像这春天里的香椿,一下子长大了!”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母亲便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完,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
⑦我长大后,去了外地工作。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总是会在春天里捎来一大包嫩香的椿芽。春天过后,她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29.作者以“香椿”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请你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盼香椿→   →   →   →   
30.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老者”指的是   ,“蝴蝶结”指的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   的心情。
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细腻地描写了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B.第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对“我”成长的期待。
C.全文结构严谨,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作用。
D.文章以“香椿的味道”为题,既写出了香椿本身的味道,同时也写出了温暖的母爱、快乐的童年、清新的春天等味道。
32.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从作者笔下的香椿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C
3.配合、身段、适宜、悠然、孤独、爱慕、糕饼、恩惠
4.B
5.C
6.B
7.D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白鹭是散文诗。
16.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我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17.骄傲使人落后。;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
18.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减之一分;素之一忽
19.只讲体面;没有好处
2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1.“林栖而水食”“择优而栖”
22.白鹭捕食图
23.A
24.①生态环境好,因为白鹭擅长“择优而栖”,会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栖息。②人与动物相处和谐,人类保护白鹭,白鹭才会长期居住在那里。
25.议花生
26.C
27.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我”从父亲的话中明白的道理,表明父亲希望“我们”能像花生那样不计较名利、默默奉献,做一个真正对别人有用的人,体现的是不计较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8.我想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因为我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内在美。我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9.扒香椿;炸香椿;吃香椿;捎香椿
30.香椿树;香椿芽;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激动、高兴
31.B
32.从“我”对香椿的期盼以及对扒香椿、吃香椿的描写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香椿的喜爱。作者在写香椿的同时,也在写母亲,从对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捎香椿的描写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