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落 花 生
绿叶子,小黄花,沙土底下安了家,安了家。
等到花落地呀,地下生出好多胖娃娃,胖娃娃。
我们一起来熟悉一首童谣,猜一猜童谣讲的什么。
花生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走进作者
许地山(1893—1941),中国作家。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寄籍福建龙溪(今漳州)。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亩
吩
榨
便
榴
矮
mǔ
bō
zhà
pián
liú
ǎi
田亩
榨油
石榴
认识字词
亩
播
浇
吩
咐
亭
榨
慕
矮
mǔ
bō
jiāo
fēn
fù
tíng
zhà
mù
ǎi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亩
半亩 亩产 良田百亩
今年的玉米长势喜人,估计亩产会超过去年。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bō
播
播种 广播 播放 播音
扌
左右结构
mǔ
左窄右宽。右部要写紧凑。
上下结构
第二笔横略长,“田”稍扁。
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亠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浇
浇水 浇花 浇地 火上浇油
一连几天晴天,农民伯伯只好挑水浇地。
氵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fēn
吩
吩咐
老师吩咐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
左右结构
“氵”略呈弧形;“尧”的竖弯钩要圆润。
jiāo
左窄右宽,“分”的撇、捺要伸展,有力度。
左右结构
口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咐
吩咐 嘱咐
妈妈再三嘱咐我,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tíng
亭
茅亭 亭子 亭台 亭亭玉立
过去村子里的茅亭如今变成了小洋楼。
上中下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竖勾起笔要高,右部上部外放下部内收。
fù
“冖”略宽,“丁”的竖勾要压竖中线。
左右结构
口
亠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榨
榨油 压榨 榨汁机 酒榨
花生可以用来榨油,榨出的油炒菜可香了。
木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mù
慕
爱慕 羡慕 思慕 慕名而来
艹
他在乡里是一个受人爱慕和信任的人。
上下结构
左窄右宽,右部横间距均匀。
zhà
“艹”横略长,中间“日”宜扁,撇、捺舒展。
左右结构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组词 造句
矮
矮小 矮胖 高矮
虽然花生苗长得矮小,但果实却不差。
矢
左窄右宽,右部末笔横要写平。
ǎi
左右结构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羡慕
矮小
mǔ
bō
jiāo
fēn
fù
zhà
mù
ǎi
tíng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例:我躺在空(kòng)地上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kōng)。
空
kòng
kōng
空地、空白
夜空、天空、空穴来风
便
pián
biàn
便宜
方便、灵便、悉听尊便
例:这个超市不但在地理位置上给居民带来了方便(biàn),而且所售商品价钱很便(pián)宜,是居民们消费的首选之地。
爱慕——喜爱
居然——竟然
开辟——开拓
便宜——低廉
吩咐——嘱咐
可惜——惋惜
便宜——昂贵
喜欢——讨厌
爱慕——厌恶
希望——失望
【开辟(pì)】
造句:他们投身到开辟边疆的大潮中。
开拓扩展。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
造句:今天我跟爷爷到农田去体验生活,我学会了翻地。
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
造句:妈妈没想到李阿姨居然会从国外赶回来参加聚会。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
造句:农民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
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爱慕】
造句:我们要学会节俭,不要爱慕虚荣。
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
造句:雾很大,我连方向都分辨不清了。
辨别。
【体面】
造句:一位穿着体面的叔叔把这个落水的儿童救了上来。
(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弄清文中所述事情,思考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2.给文章划分层次。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探究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种花生、收花生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
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吃花生时的议论
写种花生、收花生。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
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
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
(第3—15自然段)
文章层次
本文的创作与作者的父亲有关。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曾是清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面对侵略,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台湾沦陷。出于爱国之心,许南英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所以,许地山后来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花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创作背景
本文描写的事物是落花生,那么这小小的、平凡的事物有什么可写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去体会作者从落花生身上所领悟到的道理吧。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表现出作者和家人们的意外,也感受到收获时大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通过以上关种花生的动词,想象种花生的画面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这句话既表现出母亲的能干,又写出她为收获节所做的精心准备。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注意不同角色的语言语气。
那晚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回顾上文,说说文中写了花生的哪些特点。
味道很美
花生特点
可以榨油
价钱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很有用
不好看
找出父亲说的话,划上横线,一起讨论父亲话的含义。
看父亲说的第一段话,说说父亲言语中提到了哪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此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对比
运用对比,凸显了花生虽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却具有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内在品质。
父亲接下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看父亲说的第二段话,想想父亲要为什么让作者学花生而不是桃子、石榴、苹果?
父亲教育孩子们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大家更看重的是内在的美。一个外表虽不美丽的人,如果能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他们带来好处,同样会让人敬佩。
父亲接下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孩子们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后的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思考父亲说的话,做出正确的判断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
凡事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
×
×
×
父亲希望孩子们做默默奉献不炫耀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想一想。
互动课堂
医生
环卫工人
边防军人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
互动课堂
草莓
玫瑰
孔雀
排水渠
煤炭
水牛
“印”是否可以换成“记”字?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交代时间,将整件事叙述完整
“印”字表明了父亲的教导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记”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填一填
种花生
( )
( )
( )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以上四个过程,哪部分在文中是主要部分?
议花生
回顾课文,想想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课文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课文在讲述时,要主次分明,要把次要内容写得简略些,把主要内容写得详细些。正是由于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主次分明
奉献着的人生最美,就如落花生一样,虽然看上去毫不起眼,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内在美。这种美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也昭示着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也要学习落花生的品格,争取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踏实、不凡!
互动交流
读完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主题概括
本文着重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写法指导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借某种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品格的方法。本文借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明自己要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加深远,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议花生
好处:美味、榨油、便宜
特点:埋在地里
不好看
很有用
做像花生一样的有用的人
结构梳理
落花生
拓展延伸
有关奉献的名言
1.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
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匈牙利]裴多菲
3.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
——[印度]泰戈尔
课后作业
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请同学们运用此写法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