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女娲造人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pì) 寂寞(jì) 挖掘(jué) 藤条(téng)
B.荒凉(huāng) 疲倦(juàn) 澄澈(dèng) 女涡(wā)
C.棉延(mián) 掺和(chan) 揉团(róu) 挥洒(sǎ)
D.蓬博(bó) 模样(mó) 安慰(wèi) 气概(gài)
2.下列加点词语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B.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C.“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D.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3.中国航天器的命名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相关,小天为此拟写了一副对联。在下面的对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羲和追日,①___________指路,神舟②___________
下联:嫦娥探月,③___________传书,天问赴星河
A.①北斗 ②游宇宙 ③鸿雁 B.①北斗 ②宇宙游 ③鸿雁
C.①鸿雁 ②游太空 ③北斗 D.①鸿雁 ②太空游 ③北斗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得不好听点,那些将大量精力花在娱乐上而不是学习上的学生,只是为了塑造一个神通广大的个性。
B.这位石油勘探者灵机一动,对着天堂里的人们大喊:“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C.地质工作者在炎炎烈日下,在莽莽榛榛的崇山峻岭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长年累月寻找矿藏。
D.班主任眉开眼笑地捧着成绩单,宣布我们班获得年级第一。
5.以下是对下文三句话的分别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②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③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A.①女娲对于她的作品。 B.②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
C.②她做了小人儿。 D.③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B.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是袁珂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改写的。
C.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D.本文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填空题
7.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 》等。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 ,它详细叙述了 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莽莽( ) 澄澈( ) 掺和( )
泥潭( ) 蓬勃( ) 揉碎( )
huāng( )凉 气gài( ) 绵yán( )
9.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绵延:
(2)澄澈:
(3)莽莽榛榛:
(4) :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5) :繁荣;旺盛。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女娲造人的起因是她 ,感到 ,所以觉得 ,因此她 ,创造 加入到世间。女娲造人的过程是她先 造第一个人,再 造出更多的人。为解决 问题,她将人 可以 。
三、语言表达
11.古代神话中出现的许多幻想的事物在现代社会已经实际应用,请你举两个例子。
示例:千里眼——望远镜
12.“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了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查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
四、综合性学习
13.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追寻人类起源”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
项目三:
(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
(1) (2)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可能将变得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10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选文一】……
①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②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③“妈妈!”
⑤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⑥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⑦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⑧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⑨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⑩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节选)
【选文二】
①天和地被创造出来,大海波浪起伏,拍击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鸟儿在空中歌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
②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族的后裔,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的儿子。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个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③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他们繁衍生息,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处。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他们的四肢,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神赐的灵魂。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梦中的人形,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却不知道发挥自身的作用。他们不知道采石,烧砖,砍伐林木制成椽梁,然后再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他们如同蚂蚁一样,蛰居在没有阳光的土洞里,觉察不了冬去春来夏至;他们做样样事情都毫无计划。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另外,他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节选自《希腊神话》)
14.请分别简要概述女娲造人和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过程。
15.请分别简要概括女娲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盘古开天辟地
①万物之初,宇宙像一只大鸡蛋。鸡蛋里面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
②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撑破这个大鸡蛋。
③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破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较浊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④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生存和繁衍。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往上推。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⑤天终于高高定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了。
⑥于是盘古躺下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日月山川等。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⑦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⑧盘古的头变成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支撑着天。
⑨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大地照明。
⑩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撒满天空,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鸣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魂魄,变成了鸟兽虫鱼。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万物。
(选自《中外神话故事》,有删改)
16.本文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17.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破了。
18.从选文来看,盘古具有怎样的形象?
19.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篇神话故事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链接材料】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六、作文
20.作文小练笔
课文对女娲造人的动机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你还能对她造人的动机作其他的想象吗?请写出来。
《23 女娲造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A A C D
1.A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B. 澄澈(dèng)——chéng,女涡——女娲;
C.棉延——绵延,掺和(chan)——chān;
D.蓬博——蓬勃,模样(mó)——mú;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语法知识。
C.“妈妈”是名词,不是代词。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①根据提示“指路”,结合科技常识“北斗”为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导航系统,可确定为:北斗;
②“神舟”是我国宇宙飞船的名称,这是上联,要求最后一个字为仄音,“游宇宙”的“宙”为仄音,“游太空”的“空”为平音,应选“游宇宙”。
③我国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此可确定为:鸿雁。
所以,“指路”的是“北斗”;“传书”的是鸿雁;“赴星河”对“游宇宙”,都是动宾短语。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通常用来形容有超凡能力等正面语境,用在此处形容把精力花在娱乐上的学生的“个性”不恰当,属于褒义词贬用,使用有误;
B.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此处形容石油勘探者突然想出办法大喊的状态,使用恰当;
C.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句中用来描绘崇山峻岭中草木繁茂的自然环境,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句中班主任捧着成绩单宣布班级获得年级第一,心情愉悦,该词使用符合情境;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A.①句“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本句强调的是女娲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
B.②句“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本句强调女娲用黄泥制作了许多小人儿。
D.③句“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本句强调当女娲看到自己制作出来的小人在她身边欢呼,这让女娲感到很开心和欣慰。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的能力。
D.“……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表述错误。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不是对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而是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描述,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故选D。
7. 袁珂 山海经校注 小说 女娲造人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袁珂是中国著名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第二空:他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古神话选释》等。《古神话选释》是对古代神话的选篇注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神话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空: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是一则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这类故事通常具有超自然的元素,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习俗或人类的起源等。
第四空:文章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从女娲感到孤独,想要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到用黄泥捏人,再到后来用枯藤挥洒泥浆造人等一系列过程,展现了人类诞生的神奇传说,同时通过女娲对人类的关爱等情节,着力刻画了女娲母亲般的形象。
8. mǎng chéng chān tán péng róu 荒 概 延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莽莽(mǎng 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澄澈(chéng chè):(水)清澈透明。
掺和(chān huo):混合;加水搅拌;加入(进去);参加进去(多指搅乱、添麻烦)。
泥潭(ní tán):烂泥淤积的水坑;比喻艰难而不易摆脱的困境。
蓬勃(péng bó):形容草木茂盛繁盛;也形容事物繁荣兴旺。
揉碎(róu suì):用手来回擦或搓,使成粉末、碎末或使变软、变稀碎。
huāng——荒。荒凉: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空旷辽远;冷清。
gài——概。气概: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yán——延。绵延:连续不断,且根据所修饰的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地延续下去;也形容生物延续不断。
9. 延续不断 清澈透明 草木丛生的样子 气概 蓬勃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绵延,mián yán,意思是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通常用于形容山脉、河流、思绪等连续不间断的状态。
澄澈,chéng chè,形容水清澈透明,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心思纯净、没有杂念。莽莽榛榛,
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ēn zhēn,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气概,qì gài,意思是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蓬勃,péng bó,意思是繁荣,旺盛。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繁荣、充满生机的状态。
10. 行走在原野 孤独 该添点什么 灵机一动 像自己的生物 揉团黄土 藤条一挥 人类延续 分男女 创造后代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概括。
前五空。根据原文“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进行填空即可。
第六空。根据原文“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可概括为:揉团黄土。
第七空。根据原文“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可概括为:藤条一挥。
最后三空。根据原文“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可分别概括为:人类延续、分男女、创造后代。
11.示例:①顺风耳——电话;②嫦娥奔月——探月工程。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开放性试题,回想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针对神话中的幻想元素,思考现代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关的科技成果或应用。例如,从后羿射日联想到现代的太阳能利用或高温控制技术;从精卫填海联想到填等。列举出两个即可。
示例:腾云驾雾——飞机;精卫填海——海造陆工程
12.(示例)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蕴含着我们祖先的知识,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有“家”才能丰衣足食。
【详解】试题分析:对文化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时要针对汉字的历史、汉字的特点来介绍,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符合题意即可,答案不唯一。
点睛: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
13. (1)填写人类进化表,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 编写想象故事 (2)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3)示例:未来人的脑袋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背后会长出双翅,能自由飞翔。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可以拟写为“探讨人类进化过程”“分析神话故事人物”等。
(2)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观察第一幅图,通过人物拿着斧子这一形象可知,这是盘古开天的故事。盘古生在黑暗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观察第二幅图,从图中的几个小人儿以及手中没有完工的人形可知,这个故事为女娲造人。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此题可以从未来地球人的外形、特异功能、超强的大脑等方面来想象。
14.女娲造人:①女娲抟揉黄泥造人,用枯藤甩黄泥造人;②把小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普罗米修斯:①把泥土捏为人;②赋予人性格、灵性;③教给人生活技能。 15.女娲:①慈爱亲切;②有创造力。普罗米修斯:①聪明睿智;②慷慨无私。
【导语】这两则选文分别来自中国神话《女娲造人》和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造人》,展现了不同文化中人类起源的传说。女娲以黄泥捏人,赋予生命,并通过藤条挥洒泥浆快速造人,体现了她的创造力与智慧。普罗米修斯则用泥土捏人,赋予灵魂,并教会人类各种技能,展现了他的智慧与仁慈。两则神话都强调了人类与神祇的紧密联系,以及神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文化对人类起源的独特诠释与价值观的传递。
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女娲造人:
抟揉黄泥及甩黄泥造人:在【选文一】第①段“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这里描述了女娲最初用黄泥亲手捏出第一个人的过程;接着在第 段“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表明女娲后来采用了用枯藤甩黄泥的方式更高效地创造出了许多人。所以女娲造人首先是抟揉黄泥造人,用枯藤甩黄泥造人。
分男女让其繁衍后代:从【选文一】第 段“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可以看出,女娲为了让人类能够持续生存繁衍,把小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普罗米修斯造人:
把泥土捏为人:在【选文二】第②段“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清晰地说明了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第一步是将泥土通过河水调和,按照天神模样捏成人形。
赋予人性格、灵性:同样在【选文二】第②段“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个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表明普罗米修斯先从动物灵魂中摄取善与恶封进人的胸膛赋予其性格,后借助雅典娜朝泥人吹神气使其获得灵性。
教给人生活技能:由【选文二】第③段“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另外,他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可知,普罗米修斯教给了人类诸多生活技能,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女娲的形象特点:
慈爱亲切:在【选文一】第⑥段“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女娲听到“妈妈”喊声后的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创造的人类充满慈爱之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显得十分亲切。又如第⑨段“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人类围绕着她跳跃欢呼能让她感到高兴和安慰,进一步体现了她对人类的喜爱和慈爱,她与人类之间有着亲密的情感联系。
有创造力:【选文一】第①段“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女娲能想到用黄泥掺水揉团创造出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行为。再看第 段“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当她意识到用黄泥捏人效率低时,又能想出用枯藤甩泥浆造人的新方法,充分展现了她的创造力。
还有第 段“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想出让人类自己繁衍后代的办法,也表明她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不断推动着人类的延续和发展。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聪明睿智:在【选文二】第②段“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族的后裔,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的儿子。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普罗米修斯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并能想到用泥土按照天神模样造人,还懂得用河水调和泥土,这一系列行为体现了他的聪明和智慧,对造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方法。
慷慨无私:从【选文二】第③段“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 他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另外,他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还毫无保留地将各种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人类,关心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不图回报,充分展现了他慷慨无私的品质。
16.①宇宙最初的景象;②天地的形成;③万物的形成。 17.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盘古初开宇宙混沌(撑破大鸡蛋)的情形,表现了他力大无比的特点。 18.力大无比、无私奉献。 19.想象。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分开的;关于天地的形成,作者想象是盘古“手撑天,脚蹬地”,经过漫长的岁月而促使天地逐渐形成的;关于天地万物的起源,作者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太阳、月亮、五座名山、江河和道路等,都是盘古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变化而成的。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第①段“万物之初,宇宙像一只大鸡蛋”中的“万物之初”,可知文章开头描写了宇宙最初的景象。
结合第②段“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撑破这个大鸡蛋”、第④段“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第⑤段“天终于高高定于大地的上方”,可知,写了盘古把天和地分开的经过,交代了天地是如何形成的。
结合第⑥段“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日月山川等”、第 段“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万物”,可知,写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世界万物的经过,交代了万物是如何形成的。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17.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结合第③段“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破了”中的“伸”“蹬”“撑”可知,运用动作描写;
结合第①段“万物之初,宇宙像一只大鸡蛋”可知,“大鸡蛋”指的是“宇宙”,据此可看出盘古力大无比。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③段“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破了”、第④段“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可见盘古力大无比。
结合第⑥段“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第⑥段“盘古是累死的”、第⑨段“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第⑩段“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可见盘古无私奉献甘于为人类奉献一切的精神。
19.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结合【链接材料】“天地混沌如鸡子”“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天地”如“鸡子”,天、地、盘古每天都在生长,可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结合第④段“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这里借助想象通过描写交代了天地形成的原因。结合第⑨段“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第⑩段“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等,借助想象介绍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太阳、月亮、五座名山、江河和道路等,都是盘古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变化而成的,极具想象力。
20.示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一位名唤女娲的貌美神仙从天而降。一群动物狂奔而来,围绕在女娲身边不停地叫道:“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可就在这时,女娲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一群黑乎乎的猿猴不同于其他动物一样来迎接自己,而是只在远处凝望自己。女娲不禁有些疑惑,直到女娲问了几次,一个稍胆大点儿的猿猴才回答道:“女娲娘娘,不是我们不肯理您,而是我们的样貌实在丑陋,声音也难听,我们怕吓着您!所以……”
听到这儿,女娲算是明白了,女娲便决心施展法力给每一只猿猴整容。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的生物出现了。女娲给他们取了一个新名字——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造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能使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合情合理,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